張經緯觀點:重視隱私的美國,卻可無料獲得幾乎所有人的個資

2022-12-19 07:00

? 人氣

20221215-民進黨台北市第3選區立委參選人吳怡農15日舉行政見發表記者會。(柯承惠攝)
民進黨台北市第3選區立委參選人吳怡農。(資料照,柯承惠攝)

現今已經是沒有個人隱私的時代了

除了上述靜態個資之外,Google多年來蒐集個人手機資料,無論你是否連接Wi-Fi,或者打開手機飛航模式,都會定期把手機記錄的資料上傳到雲端。谷歌如何祕密地監視你(How Google is Secretly Spying On You)谷歌監視你所做的一切視頻及許多新聞報導,都證實個人動態資料都被大數據掌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十多億人使用的微信軟體,除了審查通訊內容之外,也是經常性地蒐集用戶資料,即使你安裝了微信但未使用,個人資料同樣被上傳到雲端。微信監控實錘,24小時採集數據的視頻,報導追查微信上傳資料到雲端的始末。

除此之外現在許多手機軟體,在安裝之時就明白告訴你他們在蒐集資料,如果你不同意就無法繼續安裝。

如何避免個人資料被監控?

簡單回答:只要上網(包括手機)就無法避免個資被人監控,最多只能降低個資暴露的程度而已。有興趣可以參考比監視器更可怕 誰在偷看你的個資?專題,來提醒你的個資在什麼情況下會被洩露。想保留個人隱私就需要避開一些網路陷阱或者根本不使用一些應用程式或社群網站。使用VPN對上網資料加密,也許可以讓蒐集者無法分解上傳的個資,但是如果VPN本身就是資料蒐集者,個資的暴露可能更加廣泛。

看到自己個資被網站暴露,可以要求該網站將自己資料移除,可以避免別人看到自己個資。但是類似的網站很多,需要一一申請,少數申請移除個資需要付費,多半申請移除之後個人資料就不再出現在查詢結果。

追根究底,個資會被蒐集暴露,使用者在社群網站主動分享自己活動是主要因素。又想廣泛申請信用卡或向特定友人或大眾發布自己行踪,又想讓個資保密,兩者無法雙全啊!

*作者為管理博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