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瘴病史書,陪蘇東坡一起吃檳榔:《研之有物》書摘選摘(4)

2018-08-04 05:10

? 人氣

檳榔(取自上下游)
檳榔可解瘴癘之氣,宋代許多文人來到嶺南一帶,都曾描寫檳榔在當地所創造的獨特風情。(取自上下游)

除了蘇軾之外,也有其他人支持吃檳榔可以抵禦瘴病的觀點。像是南宋羅大經在《鶴林玉露》一書中提到:「嶺南人以檳榔代茶,且謂可以禦瘴。」他說自己剛到嶺南的時候,對檳榔敬謝不敏,過了一段時間才敢稍微嘗試看看,等到住了一年多,就完全吃上癮,「不可一日無此君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過,也有人對檳榔嗤之以鼻,認為吃檳榔除了不雅觀之外,更沒有任何防瘴之功。南宋周去非的《嶺外代答》即寫道:「有嘲廣人曰:『路上行人口似羊。』言以蔞葉雜咀,終日噍飼也,曲盡噉檳榔之狀矣。每逢人則黑齒朱唇;數人聚會,則朱殷遍地,實可厭惡。」言詞中,對於嶺南居民嚼檳榔、吐紅渣的情狀,極盡輕蔑。

關於古人對檳榔的看法,中研院史語所的林富士研究員亦有豐富的研究可以參考。

瘴病論述生力軍——被貶官的士人們

宋代醫療史的有趣之處,就是第一次有這麼多士人和醫者,留下各式各樣關於瘴病治療的意見。當然,宋代之前可能也有類似這樣的對話,只是資料並沒有完整保留下來,流傳後世的文本幾乎都是醫書,收錄著由醫者掛保證,且經使用過、證明有效的「驗方」。

到了宋代,已經不只醫書在討論瘴病治療了,還包括各種書信、詩詞、筆記作品、史地采風等文本,原因就在於嶺南宦遊的士人也參與了書寫,留下許多珍貴的觀點和史料。

宋代士人的書寫特別強調親身見聞,這種整體文壇的風格演變,同步影響了南宋醫療敘事的呈現樣貌。也開始有部分士人認為,醫療用藥配方應該要配合患者體質和地理條件等個人差異。

發現這些關聯性和趨勢之後,陳韻如將更深入地探究分析,找出資訊秩序的變化軌跡。比方說,是不是有哪些地區因為印刷術的進步,而讓醫學知識擁有更好的傳播基礎?宋朝朝廷將醫學古籍重新校勘付梓,此種官方政策是否促進了民間的知識流動?這些都是值得再深究的課題。

*本文摘自寶瓶文化出版《研之有物──穿越古今!中研院的25堂人文公開課》,由「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編輯群」所著。本系列結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