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心與白銀─劉曉頤的詩心

2022-12-15 05:30

? 人氣

她也曾是霍洛維茨的樂迷,最嗜聽他的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即便沒有好的音響設備,也無特意搜索其他版本來做比較,唯偶然間,聽它脫穎而出,那種打動,那種激情,直接如命運。或如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年輕時她曾偕同學買票進音樂廳,坐最後一排靜靜聽。最早最早,我們屏除所有濾鏡,看見的是這樣一名純愛文藝的天真少女。至今,在我看來,她的磁心縱然有裂痕,但內部的銀質從未鏽蝕,仍然光潔,纖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訪談的最後,她特別表達對軍人父親的感謝。

高中升學期間沒有時間買書,都是由爸爸一本一本買來的,其中包括了昂貴而厚重的《紅樓夢》。有段時間,她因生長環境的壓力而叛逆(國中時期的邊緣性格,被同學排擠,也在升學至上主義的A加班教學現場中,被排定坐在特別席)。意氣之下,她一度認定讀書未必天底下一等重要的事,這樣的特立獨行被導師指為異類,排擠與壓力更甚。畢業後,一名重情重義的姐妹陪伴她在K書中心,但安安靜靜地準備聯考豈能安耐得住?再次甩開一切,她索性逃離,與拉K的壞朋友們出去混,但也因為自己洗脫不掉的書生本性,被對方看不起。

所謂裡外不是人,始覺自己無處可依。

幼年身體不好,對灰塵過敏,劉曉頤的爸爸本是一天兩包的菸民,因她而一口氣戒掉。然而,在十七、八歲,在暗夜中,流離奔跑到巷口街燈下的少女,她將菸一根接著一根吸盡,撚熄,將化成灰的時間踩在腳底──我們不知道,已有多少次她感到無處可去。

終於有天,家裡發覺事態不對,爸爸偶然間說了一句:你以前不是很喜歡讀書嗎?竟將她徹底拉回所真正熱愛的事物當中:書籍,與親情。

前幾年大病初癒,體力不佳,無法勝任正職工作,劉曉頤自言,爸爸從不怨嘆她不爭氣,而會關注她的文學成就,給予鼓勵,以她為榮。這是她長年以來的寫作動力,也是她往後的日子裡重要的憑依,在每天醒來戒了菸的早晨,在晨光傾落的書架前,在下午昏黃的稿紙堆中,在夜晚照顧眠夢中的兒女,這一切,都使她感到生活能夠賴以為繼。

*作者為詩人、特約記者。本文原刊文創達人誌,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