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致李遠哲之一:請誠意面對「廣設大學」的質疑

2022-12-12 05:50

? 人氣

再說,如果當年「教改會」不贊同黃武雄等人的說法,應該導正才是。但我們考查《總諮議報告書》,其中對「教育鬆綁」的「具體建議(五)高等教育的鬆綁」項下,提出「1. 從社會整體及個人需要觀察。我國的高等教育都應繼續擴充。……讓私立學校部分自由調節,以適應社會的需求。2……強化高等教育的市場機能,並提供私立大專學校彈性經營空間。」[2]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右)接受節目《新聞不芹菜》專訪。圖左為主持人黃光芹。(取自黃光芹臉書)
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右)接受節目《新聞不芹菜》專訪。圖左為主持人黃光芹。(取自黃光芹臉書)

又在「提昇教育品質」的「具體建議(四)提昇高等教育品質」項下,提出「1. 在擴充容量的過程中,彰顯各類學府的獨特功能:為滿足高等教育需求,高等教育容量的適度擴充允宜持續;其中公立學校的成長宜減緩,私立學校則可以較大幅度擴增。在擴增過程中,各種不同類型的高等教育學府宜因應需求,平衡發展。……」[3]也在同時發表的《第四期諮議報告書》中,「強化高等教育的市場機能」項下,提到「對私立學校的設立,考慮由『核定制』改為『報備制』。」

當年教改會的標準論調是:「我國受高等教育的在學人數(包括大學與專科日夜間部),……與世界各國相較不算太差。但是若只比較大學日夜間部的入學機會(不含專科),則明顯偏低。……在結構上,專科生的比例頗高,而大學的容量則偏低,還有擴充的必要。」[4]可見其基本立場,是主張開放民間興辦大學,而政府則應尊重市場機能,以掌握公立大學的方式配合調節之。

「教改會」雖沒提「廣設大學」這一詞,它卻將之「類抄襲」為「擴充容量」,只不過是沒為黃武雄教授的「縣市公民大學」背書而已。《總諮議報告書》對「廣設大學」真是發揮了推波且助瀾的功效!李遠哲與黃榮村(前教育部部長,也是「教改會」委員)後來異口同聲說:「當年教改會是建議政府把公立大學辦好,並應增加公立大學的容量,……,而非增加所有大學的數量。」[5]顯是滿口謊言。

事實上,在這一民間教改團體與「教改會」共同營造的氛圍下,從1997年(《總諮議報告書》公布)到2004年的7年間,大學的數量自78所(包括大學38所、學院40所)遽增為145所(包括大學75所、學院70所)。這期間的教育部長依序有吳京、林清江、楊朝祥、曾志朗與黃榮村等五位,其中兩位是「教改會」委員,多位與李遠哲熟識。

可怪的是,甚至到了2001年12月16日,李遠哲應邀在「二○○一年教育改革之檢討與改進會議」閉幕式講話時,還在說:「我們四年制大學生的比率低於先進國家。」其實當年四年制大學入學比率已近40%,並不低;而少子化的徵兆業自1998、1999兩年開始呈現(出生人口數從32萬遽降為28萬)。當時已有日本的前車之鑑,他還執迷如此,怎不教人擲筆三嘆!

李遠哲先生,請誠意面對、檢討當年「教改會」的諸多論述與建議,並對教育改革的成敗具體交代。《總諮議報告書》裡的白紙黑字,當容不得信口胡說否認。《禮記・大學》上寫:「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信哉斯言!

[1] 見黃武雄:〈廣設高中大學的教育意涵〉,教改專題論壇,刊《教改通訊》第10期,1995年7月31日。

[2] 見〔第三章 綜合建議•第一節 教育鬆綁:解除對教育的不當管制〕的「二、教育鬆綁的具體建議(五)高等教育的鬆綁」,《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1996年12月。

[3] 見〔第三章 綜合建議•第四節 好還要更好:提升教育品質〕的「二、具體建議(四)提昇高等教育品質」,同上注。

[4] 見〔第三章 綜合建議•第三節 打開新的「試」窗:暢通升學管道〕的「二、分流與分化必須重新考量」,同上注。

[5] 於2016年11月16日《李遠哲傳》新書發表會。

*作者為諄筆群主筆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