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心屏專文:曠野荒涼之地的市場經濟

2022-11-25 05:50

? 人氣

愈深入埃爾貢山區的農居 生活條件愈艱苦。(胡哲生提供)
愈深入埃爾貢山區的農居 生活條件愈艱苦。(胡哲生提供)

烏干達為內陸國家,咖啡豆必須透過肯亞海港出口,烏干達的咖啡生產合作社包裝袋上很多印的是肯亞,因此著名的肯亞咖啡有部分就是烏干達咖啡。胡哲生今年不透過進口商,直接向當地農民生產合作社採購十公噸咖啡豆,和台灣生豆商合作,希望讓台灣人認識烏干達也有好咖啡,如果這樣的模式可行,未來可望跟當地產銷組織簽常態性契約;他的心念不止於此,還希望藉著這樣的機會,未來讓一組人馬深入埃爾貢山區農村,將已經在穆科諾發展的淨水設施、生態廁所、排煙灶台和養雞養兔計畫在山區複製,換句話說,他想具體協助提升深山農戶的生活品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那麼,該怎麼協助當初那位向他當面求助,住在穆科諾年輕人呢?年輕人激起他探索埃爾貢山區的咖啡後,他將回頭教穆科諾的農人咖啡耕作,估計需要五年左右的時間。

我問教授,這哪裡是社會企業,分明是社會服務吧?胡哲生說,截至目前看來都像服務,但希望後續藉著交易,讓提供技術者獲取工作機會,變成他的專業技術。胡哲生形容這像在下一盤經濟棋,第一步是「需求」的田野研究,第二步是在地化的社會設計產品,第三步是以物易物,甚至衍生交易,如,換得的玉米養雞,雞肉和雞蛋形成產品,其中都創造了機會和以前沒有的產品。「這個社會企業和台灣不一樣的是從市場就開始打造。台灣貨幣充足,甚至過剩,我們的點子能很快產生一個產品,但烏干達卻是從百無創造產品,以物易物;等到養雞、種菜的人多了,我們可以從台灣帶各種雞料理做法,如三杯雞…等等,教做好吃的雞料理,搭配當地蔬菜和玉米餅,製成餐盒,讓年輕人騎著摩托車送到省道上賣,開貨車的司機可買到好吃營養又飽足的餐盒,這說不定可以成為下一步的社區創業或廚娘創業,烏干達讓我很興奮的是從市場打造一個經濟體,貨幣來了以後就不必再以物易物了。」

原來烏干達成了這位教授實現社會企業的創新實驗場。「我比我的同行找到一個創造市場的機會,而且是互助經濟市場;我們在主流、高度經濟發展的社會中只見得到well-established的市場,現在有機會試驗一下!這是我專業上的喜悅,但真正的喜悅是與當地人的互動。」

在胡哲生眼中,烏干達是個太棒的潛在市場,自從「被引誘」而跳下去之後,似乎再也走不開了;他眼睛閃著光,期待每一次的復返,而下個月,又可以回到那滿是機會與可能的大地、造訪那些在脫貧線上掙扎,滿懷盼望的人民。

輔大企管教授胡哲生接受趙心屏podcast專訪。(作者提供)
輔大企管教授胡哲生接受趙心屏podcast專訪。(作者提供)

聆聽趙心屏〈人生從此不一樣〉podcast專訪胡哲生(約45分鐘)

下載好好聽FM app  IOSAndroid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前台視、東森主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