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體檢柯P理財成績單 這4堂課...你千萬不要跟他學...

2015-04-09 23:00

? 人氣

獨家體檢柯P理財成績單 這4堂課...你千萬不要跟他學....(財訊提供)

獨家體檢柯P理財成績單 這4堂課...你千萬不要跟他學....(財訊提供)

柯文哲,是政壇的非典型素人,理財行為上卻是典型台北人。他們夫妻是醫師高薪族,卻得向父親借錢買房,他可以怎麼做得更好?這不但是高薪族應該關心的事,更是一般人可以學習的理財智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北市選戰早已落幕,市長柯文哲的人氣不減,很多事都為小市民上了一課,其中,與錢財有關、最沸沸揚揚的是他向父親柯承發借1000萬元買房。但很多人都不解:夫婦倆是高收入族群,買屋居然還要向父母借錢?

柯文哲在選舉時為了強調財產來源絕對公開透明,公布19年來的扣繳憑單。柯文哲、陳佩琪夫婦,都是執業20多年的醫師,年收入原本就很可觀,2012年全家總收入接近870萬元,等於月收入逾70萬元,是台灣少有的高受薪家庭。

柯家年收入逾八百萬 換屋買房 還得向父親借千萬

雖說所得稅率高達4成,讓他們的實質收入並沒有公布的那麼高,但一般人還是很難想像,他們換屋買房時並非行有餘裕,居然得向父母求援!

背負房貸的壓力讓柯文哲夫婦喘不過氣,陳佩琪曾經要求柯文哲把市長選舉補助款拿去還房貸,但這與柯文哲競選時的諾言不符,兩人大吵一架,各界壓力又紛至,使得柯文哲「忍痛」交出選舉補助款,有癌症病史的陳佩琪也只好說:「只要老天眷顧,還是可以再拚個5年。」

柯文哲、陳佩琪1995年時的年薪資收入就將近300萬元,依然會為錢事煩惱,一般人家常見的理財陰影,柯家居然也有!這對智商過人的醫師夫婦,若重新來過,理財可不可以做得更好?至少不用向父母借養老金買房子吧?

先來檢視柯文哲一家的資產負債表。根據去年9月的資料,柯文哲一家的財產,是很典型的「中產階級」式資產分布,最大的資產就是台北市信義路二段的房子,金融海嘯後的第二年,用6500萬元買進,隨著房價飆漲,柯家的房產被房仲業者估價破億元。資產雖然增值,房貸仍要還,柯文哲向爸爸借了1000萬元,也向銀行借貸300多萬元。

此外,柯文哲夫婦看盡生死,對於人生無常想必特別有感慨,共買了16筆保險,其中柯文哲有6筆,陳佩琪有10筆,且不乏老年給付的儲蓄型保險,也有終身壽險與重大疾病險,可見柯文哲對老年生活規畫已有所準備。

最令人驚奇的則是,柯文哲及家人共持有58檔基金,去年第三季的基金淨值約840萬元,投資標的多與新興市場相關,並沒有持有市場上最熱門的債券基金。

觀察這58檔基金的金額都很小額,小則數千到1萬元出頭、多則數萬元,看不出有資金重押的核心基金,也有很多是投信發行的海外基金,估計陳珮琪與往來銀行的理專關係不錯,新基金募集時或多或少都願意捧場認購。


征戰股海有賺也有賠 投資最大宗:共同基金與保險

由於不知買入價格為何,難窺整體投資績效。去年第四季至今連續兩季的全球股市大多頭,推測柯家手中的基金淨值又上漲不少;但柯文哲在歐美股市配置少,亞洲、拉丁美洲、甚至是原物料的產業基金配置較多,像巴西股市、俄羅斯股市都相繼破底,恐怕和很多向來偏愛新興市場的投資人一樣心中有痛。

身為家中財務總管的陳佩琪曾經說過,會參考理財書籍,對於理財也曾下足苦功;若從柯家的股票資產來看,她恐怕也在股市裡繳過學費、踩過地雷。或許因為沒有時間天天緊盯著股價的變動,陳佩琪現在才會改將大多數的流動性資產放在共同基金與保險上。

特別的是,這對夫妻因有醫師背景,擁有50張敏盛控股的未上市股票,以未上市盤價1股15元來看,這只占柯文哲財產的極小部分;但柯家同時持有華宇、百成行、鴻源科、佳鼎科技等下市股票,陳佩琪應該也有征戰股海的辛酸。

所幸,柯文哲還有仁寶、聯電、華票、康舒等股票,持股張數分別有2到6張,隨著這些公司調整體質,這幾年領了些許股息,已可以和小股民一樣自我安慰:「至少打敗定存。」
柯文哲手中還有超過400萬元現金和新竹房產,堪稱是「比上(企業家)不足、比下(一般受薪階級)有餘」的財產狀況。這個典型台北中產階級的財產狀況,在一般理財專家的眼裡美中不足,至少要學會4個家庭理財應有的原則。

中產階級理財四原則 基金分散風險 別重押房地產

原則一:要適度分散投資,基金是很好的工具。
綜觀柯文哲、陳佩琪的理財行為,一般人覺得最不可思議的恐怕就是持有58檔基金,如同基金的菜籃族。理財專家大多認為,可以適度減少檔數,較能集中管理。

中國信託個人金融管理處理財規畫部副總經理黃培直說,台灣人投資基金常會出現「套牢不想管、定期定額隨意停扣、買低賣高」的錯誤投資行為,投資人應定期檢視基金投資範圍是否有太多重複,最好把基金標的縮減至「5至8檔基金」。

先鋒投顧董事長林寶珠則認為:「基金只要長抱,很少機會變成壁紙。」林寶珠的基金可以長抱理論是基於「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應分散投資」為原則。
她說,如果不是抱到特殊產業型基金,隨著景氣循環通常都會有獲利的機會;即使有58檔,若能適度專注,到達獲利目標就贖回,也算可以達到分散投資的目的,這時就要善用交易程式提供的停利通知設定,否則可能顧不了蛋,也看不了籃子。

擁有將近20年獨立財務顧問資歷的安睿投顧總經理劉凱平則強調:「分散投資應該要有效率」。他提出投資7類基金,足以達到分散投資的目的;他從台灣註冊的1700檔基金中,剔除發行不到3年的基金、境內基金規模在新台幣3億元以下、境外基金規模在3億美元以下等基金,選出全球新興市場、全球大型績優股、全球中小型股、不動產證券化、全球投資級債券、新興市場債券以及另類投資(含有原物料、能源等標的)等七類基金。

劉凱平觀察到,以往很多高薪族喜歡投資股票,因個股風險大,不一定賺得到錢,還不如穩當地投資基金,長期投資的效果不會比投資股市差;他這幾年把辦公室從敦化北路遷移至內湖科學園區,就是要把客群瞄準像柯文哲這樣高薪族、卻沒有太多時間理財的專業人士。

像柯文哲這種高薪專業人士,劉凱平強調,累積財富的最重要來源是靠工作資歷,因此,家庭理財的投資目的不是為了短期致富,只要能按部就班做好規畫,依保守、穩健、成長、積極4種不同的家庭理財風險屬性,長期追求比通貨膨脹率多出2、4、6、7%的年報酬率,應可免除不少理財困擾。

原則二:善用可以生利息的工具,不要過度偏重房地產。
柯文哲與許多台北中產階級一樣,絕大部分的資產都在不動產上,花了很多心思在背房貸。在柯文哲宣布參選後,陳佩琪曾經抱怨:「為了他才選擇離醫院近的房子,哪知他竟要離開台大醫院競選市長」。為了柯文哲上班方便,陳佩琪選擇了步行十分鐘就可到的信義路二段蛋黃區,幸運的讓資產增值不少;但也為生活增添不少負荷。

劉凱平就是力倡不應將資產過度集中在房地產的理財專家,他說,自用住宅屬於「非生息性資產」,不能孳息,占總資產的比率不宜過高;應適時將不能生息的資產,例如手中房地產轉換成可以產生收益的「生息性資產」,長期遠景會比較好。

這樣的投資觀點,不全然是呼應房市降溫的現況,劉凱平說,投資房地產屬於單一市場、單一投資標的、單一產業類別、又高單價,是風險極高的投資行為,從歐美發達國家不動產的長期年平均收益率為6%、約等於債券市場的長期收益水平來看,很少有資產能與股票市場長期年平均收益率達10%的水平相提並論。

合法納稅也要有合法知識 想要過什麼生活 就怎麼理財

原則三:依法納稅要知法,不要任意解釋稅法。
柯文哲向父親借錢買房,被國稅局追稅,社會輿論同情柯文哲父子:「兒子向父親借錢,口頭約定,還要寫借據嗎?」但在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許志文眼中,這說明台灣人除了應「合法納稅」,更應有「合法知識」。

在稅務官員的眼中,贈與、借款都同樣會有匯款行為,難以查核,因此,即使父子之間的借貸,也應有書面合約、並載明利息約定等事項,才能證明確實是借貸行為,避免爭議。

許志文說:「納稅義務絕對不是繳完稅後就結束,更不應該用自己的想法來解釋稅法。」由於稅法年年變動,像陳佩琪一樣保留單據只是初段的義務,他建議一般人平時應多注意稅務新聞,每年「依法」報稅時,才能知法、合法。

原則四:家庭理財要看現在,也要看未來,重視「人」的價值。

像柯文哲這樣的中產階級,手上略有餘錢,無可避免地也會遇到財富傳承的問題,市場嗅覺反應較靈敏的安侯會計師事務所、中國信託銀行,現在都開始推展家庭理財辦公室,可見需求龐大。

中國信託銀行客群經營處副總經理楊子宏說,家庭理財除了要面對當下的生活需求,還要考慮到未來性。生活需求除了包括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品質、退休的規畫,還要依此選擇適當的投資工具,並考慮到如何傳承給下一代。根據中國信託的調查,保險是各世代家庭理財最常使用的工具,四十四歲以下的家庭其次選擇的是基金、四十五歲以上的家庭選擇的是股票。

隨著時代的演變,「以前家庭理財看重的是錢,只要看錢長大;現在看重的是人,要看人是怎麼想。」楊子宏強調。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成了家庭理財的最重要課題,家庭理財應回歸人的本質。

林寶珠說,像柯文哲的物欲不高,或許低度理財正是對他最好的安排。而從柯文哲的資產負債表,所給一般人的省思,值得細細品味。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