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醜聞,大崩壞:瑞士信貸股價慘跌7成,10年換3任CEO,它會引發下次金融危機?

2023-03-16 07:10

? 人氣

瑞信聘請老將柯納回鍋,力圖拯救公司的危機(圖片來源:瑞信官網)

瑞信聘請老將柯納回鍋,力圖拯救公司的危機(圖片來源:瑞信官網)

編按:3月15日,成立2百多年的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以下簡稱瑞信)遭遇又一次重擊,因其大股東沙烏地國家銀行(Saudi National Bank)對媒體明快表示,將不再增資挹注瑞信,導致這家歷史近200年的金融巨人股價在台北時間深夜重挫逾24%,盤後報1.7瑞士法郎,較去年10月份本文撰寫於其經營危機時,竟已腰斬!過去兩年間,瑞信究竟受到哪些監管及醜聞影響?風傳媒帶讀者回顧全貌,試圖一探究竟。

世界知名的瑞士信貸雖是百年老字號金融業,但它近年遭遇一連串醜聞、訴訟與罰款打擊,聲譽和股價一落千丈。正因為股價跌幅太嚴重,投資人開始憂心,萬一瑞信倒閉,會不會重演如2008年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倒閉後,金融市場的大恐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CDS價差狂飆 危機警號出現

其實,衡量信用違約風險最準確、反應最快的指標-CDS(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違約交換)價差早已發出警告:瑞信CDS價差幾個月來狂飆,5年期CDS價格飆到317.76個基本點,這代表交易100萬元瑞信債券時,買方要支付3.17萬元費用給賣方,才能轉移風險,但在今年初,這筆費用還只是約5,500元而已。而且這個訊號前一次有類似飆升,正是在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前,可見市場的憂心並非全是空穴來風。

畢竟,聯準會接連大幅升息後,十多年來的QE資金派對正式收場,美元指數攀高、美國國債收益率也上升,MSCI世界指數今年來已經下跌26%,資本市場已如同驚弓之鳥。如果瑞信再有個三長兩短,市場陷入更嚴重的動盪並非不可能。這也是瑞信成為傳言中「第二個雷曼時刻」的根源。

誰是瑞信?他最近怎麼了?

10月初,回鍋瑞信未滿三個月的CEO 柯納(Ulrich Körner)特地發信給全體員工、投資人和客戶,希望挽回市場信心。柯納在信中介紹,該行資本準備金仍有將近1千億元(美元,下同),普通股一級資本比率(CET 1)也在13%至14%之間,流動性和資本均相當充裕,足以抵禦風險。誰知此言一出,反而讓網友更加繃緊神經。

瑞信聘請老將柯納回鍋,力圖拯救公司的危機(圖片來源:瑞信官網)
瑞信聘請老將柯納回鍋,力圖拯救公司的危機(圖片來源:瑞信官網)

原來,2008年3月時,貝爾斯登(Bear Stearns)CEO史瓦茲(Alan Schwartz)也曾發表一番類似言論,但在史瓦茲保證後3天內,貝爾斯登股價暴跌逾90%,隨後公司就被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給低價併購。如此不祥的巧合,令市場對瑞信前景憂心忡忡。

瑞信發源於瑞士,1856年,安斯道德國聯合信貸銀行(Allgemeine Deutsche Credit-Anstalt)成立於瑞士,這便是瑞信的前身。瑞信與歐洲大陸其他同業包括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巴克萊銀行(Barclays)及瑞銀集團(UBS)等並稱,皆為全球最知名的金融機構之一。嘉實資訊引述瑞士Handelszeitung 商業報消息,以營收金額排行,瑞信是瑞士第二大銀行,僅次於瑞銀集團(UBS)。1988年,公司與第一波士頓(First Boston)合併後一度改叫瑞信第一波士頓(CSFB),期間經過多次合併、重組,才成為如今的瑞信。

瑞信時運確實不濟。數字會說話,它在紐交所的股價多年來均維持兩位數,如2007年4月間,瑞信股價站上77.43,隔年配息2.21元,雙雙創下歷史天價。不過金融海嘯後,歐美政府更加嚴格監管金融業,以免重蹈覆轍,瑞信股價一年不如一年,也未能配發更多股息;截至最新報價,瑞信股價已經跌到4.39元,最近5年它重挫72%,遠遠落後標普500指數,今年投資人到手的股息也僅有0.106元,遠不如過往水準。

瑞信海嘯近年表現慘淡,15年來竟慘跌9成之多(圖片來源:Yahoo Finance)
瑞信海嘯近年表現慘淡,5年來竟慘跌7成之多(圖片來源:Yahoo Finance)

醜聞不斷,10年折損3任CEO

瑞信落入這般境地,公司一再爆出重大醜聞是主因。翻開公司大事紀,過去10年來瑞信幾乎「年年有驚嚇」,情節之離譜,讓投資人簡直看傻了眼。

瑞信大事紀(製表:周岐原)
瑞信大事紀(製表:周岐原)

比如2014年,美國司法部指控瑞信涉嫌幫助美國客戶逃稅,將其資產隱藏在未經申報的非法帳戶中,瑞信因此被罰款28億元,CEO 杜根(Brady Dougan)也下台負責。

到了2019年,瑞信員工皮爾斯(Andrew Pearse)被美方逮捕,華爾街日報報導,他承認公司先前為莫三比克進行的20億債務融資,裡頭有2億進了莫國官員和相關員工口袋,相關人士因此被美國政府以詐欺、洗錢罪名起訴。該報導指出,當油價暴跌,導致該融資計畫失敗、莫國面臨債務違約風險,瑞信卻已將債務賣給全世界投資人。雖然瑞信聲稱「自己是莫三比克交易中被無良員工欺騙的受害者」,但皮爾斯提到「其他高級銀行家也和客戶有私下交易」,重傷公司名譽。此案導致後來瑞信被罰款4.75億元。

同年底,更誇張的高層間諜案爆開:瑞信人資長戈爾克(Peter Goerke)和財富管理部門主管坎恩(Iqbal Khan)都在轉職之際發現被人跟監,瑞信經過調查,宣佈是營運長布埃(Pierre-Olivier Bouee)一人所為,與其他人無涉,消息一出,外界為之嘩然,瑞信百年聲望為之蒙塵。盡管公司強調,與布埃相識多年的執行長譚天忠(Tidjane Thiam)對事件絲毫不知情,後者仍在隔年為此辭職。

去年兩大客戶先後倒閉,則是直接重傷瑞信財務的導火線。由韓裔美國人比爾黃(Bill Hwang)操盤的基金Archegos,以5到6倍高槓桿押注騰訊音樂、跟誰學、百度、愛奇藝等中資股,該基金淨資產約150億,持股部位合計約800億元;但去年相關個股因中國政策改革衝擊、紛紛從高點重挫,Archegos被迫大舉平倉,所有提供融資的投行合計損失100億,其中瑞信損失約55億最為慘重。

比爾黃本人篤信基督教、每年花數十小時細讀整本聖經,Archegos這個單字在聖經中意思是「開創者」,但他沒有成為業界神話,信仰也沒有為他帶來救贖;今年初,比爾黃和基金財務長被檢察官以證券詐欺和敲詐勒索罪起訴。據華爾街日報引述,紐約州檢察官Damian Williams形容本案是:「謊言助長股價上漲,然後股價上漲催生更多謊言。」

在大西洋另一邊,供應鏈金融業者格林希爾(Greensill Capital)還沒實現超越摩根大通與花旗的壯語就倒閉,留下包括軟銀(SoftBank Group)、東京海上(Tokio Marine Holdings)和瑞信等苦主。瑞信將三名服務格林希爾的管理人員停職處分,但公司又為此承擔數十億美元損失,而且承做該公司保險的東京海上指控,格林希爾與客戶往來涉嫌不當操作。

到了今年中,瑞士法院宣判瑞信與前員工涉嫌為保加利亞毒販洗錢的罪名成立,雖然金額十分輕微,僅罰款200萬、賠償1,900萬(均為瑞士法郎),但這是該國史上第一次有銀行在刑事案件被判有罪,瑞信就此成為極不光彩的紀錄保持人。醜聞接二連三,加上公司連續3季陷入虧損,執行長高德斯坦(Thomas Gottstein)只好「倉皇辭廟」、成為10年來瑞信折損的第三位CEO,由柯納接任。

至於他的上司-董事長歐索里歐(Antonio Horta-Osorio),上任不滿一年,已經早一步在今年初下台,歐索里歐辭職原因甚至更為離奇:外電報導,歐索里歐被公司發現,他去年底違反英國防疫規定,竟然在隔離期間偷溜出門、到倫敦看溫布敦網球公開賽的決賽。

瑞信除了一再受鉅額虧損重擊,內部還有一連串光怪陸離的明顯違法行為,讓人詫異,究竟該公司的法遵是否徒具虛文?更對該公司到底有無風險控管制度,大大打上一個問號!

瑞信真的會倒閉嗎?屆時將發生什麼事?

面對業務困境,瑞信近年已大手筆將業務重組為財富管理、投資銀行、瑞士銀行(Swiss Bank,瑞士本地業務)及資產管理四大領域,為區隔公司近年碰到的一連串不如意,傳言瑞信也將為投資銀行業務重新以塵封多年的「第一波士頓」招牌來命名。10月27日,瑞信將發布第三季財報,無論是分拆業務、發行新股集資或者裁員5千人等種種撙節措施,屆時相信都將明朗化。

瑞信宣布組織重整為四大部門(圖片來源:公司年報)
瑞信宣布組織重整為四大部門(圖片來源:公司年報)

世事無絕對,盡管瑞信風聲鶴唳,但以目前情況研判,瑞信應不至於淪入雷曼第二的慘況,畢竟當年美國房價危機已然上演一年多,美國亦處在降息循環,說明聯準會正在試圖挽救衰退的經濟,雷曼倒閉只是直接觸發大恐慌而已。對比當下,美國現正處於升息階段,整體而言,瑞信今年上半年的資本適足率(CET 1)13.5%也只是小幅低於瑞銀(14.2%)、其實與同業匯豐差不多(13.6%),所以有理由認定,市場看待瑞信也許太過恐慌了。當然,無法肯定未來瑞信會否爆出更多負面事件,因此股價是否已到谷底,本文仍未敢斷定。


作者現任風傳媒財經中心主任,近年在香港獲頒10座財經新聞獎,他負責中國經濟及商業,兩岸三地資本市場,新創、併購、商業人物、家族企業及公司治理報導。(個人網站)

責任編輯/郭家宏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周岐原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