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邊緣左翼的批判,身體政治與性別文化:《藝術與書的懷舊未來式》選摘(3)

2022-10-19 05:10

? 人氣

人們不只關注女性也開始追逐流行

上世紀九○年代末,台灣開始進入全面資本主義導向、高度商品化的消費社會,加上國際紙漿價格的飆漲,種種因素使得許多雜誌媒體逐漸以商業利益和市場考量為優先,並藉由廣告、行銷、包裝的手段製造流行趨勢。一九九六年十月,《GQ》與《VOGUE》時尚雜誌中文版同步在台創刊,而全球知名的男性休閒娛樂刊物《PLAYBOY》情色雜誌也曾在一九九○年試圖搶攻台灣市場推出中文台北版(首本中文版則是1986年8月在香港問世),卻因當時台灣民風仍趨保守,隨即遭新聞處查禁。六年後(1996年7月)捲土重來、再度發行《PLAYBOY》國際中文版,第二期尤以郭靜純為封面人物引起社會熱烈討論,成功帶動雜誌買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有趣的是,《PLAYBOY》雖然每期大量刊登女性裸照,每每遭人非議有「物化女性」換取利益之嫌,但《PLAYBOY》向來卻是以倡導支持言論自由而聞名。除了祼照之外,更有不少藝文資訊、流行新知、時事評論、名人專訪、短篇故事等專欄文章以兼具可讀性與高水準見稱。由於《PLAYBOY》的稿費比一般媒體刊物行情高,尺度較為自由,所以當時有許多報社記者都喜歡在那裡寫稿,包括作家施叔青、張大春也曾在《PLAYBOY》寫過小說專欄,就連早年以女權主義者自居的作家胡晴舫甚至還擔任過中文版《PLAYBOY》編輯總監。

《花花公子》。(美聯社)
《PLAYBOY》雖然每期大量刊登女性裸照,每每遭人非議有「物化女性」換取利益之嫌,但《PLAYBOY》向來卻是以倡導支持言論自由而聞名。(美聯社)

相較於主流商業雜誌的名利戰場,同在一九九六這年創立、宣稱要攪動父權社會規範和既有秩序的《騷動》季刊,倒像是九○年代堅持菁英論述路線的女權雜誌最後一道浪漫餘暉了。影響所及,時任《騷動》主編的胡淑雯,與經常在該刊發表文章的盧郁佳、張娟芬、李雪莉等,至今仍以犀利的批判觀點、帶有濃厚性別意識的文學創作和報導評論活躍於媒體圈與社運界。

在市場潮流的沖擊下,過去注重理性、深度、樸素的各類文化刊物與文學雜誌,也紛紛改弦易轍,採取年輕化、時尚化、視覺化走向。像是2003年創刊的《野葡萄文學誌》(2003.09~2006.12),即仿效日本《達文西》閱讀情報誌的編輯方針,舉凡以當紅藝人(如陳綺貞、閃靈樂團Freddy、小S等)為封面,大幅引介新生代作家、網路文學與短篇漫畫等各種面向,大大改變一般人對於傳統文學雜誌嚴肅、沉重的刻板形象。在不斷變化的時代中,各個不同的潮流最終都會成為歷史,並創造出下一波潮流。

其後,擁有三十多年經歷的老派雜誌《聯合文學》曾在二○一四年全新改版,封面設計轉向小清新的「日系文青風」,發刊詞則強調「不希望再給人製造出文學雜誌就是一本正經的印象」、「要以時尚雜誌拍明星的標準來拍攝作家肖像」,令我彷彿又重新看到了當年《野葡萄》標榜時髦和感性,大方展現青春無敵的一股活力、自信與態勢。

青春終將逝去,唯記憶不被遺忘。在紙本閱讀日漸式微的現代,十多年來我始終醉心於走訪各地舊書攤、跳蚤市集、二手拍賣網站等媒介管道蒐集台灣過去二、三十年前別具特色的各類舊雜誌。這些年代久遠的絕版期刊,作為某種時代的見證、美學的啟蒙,每隔一段時間偶爾翻閱,就會有一股瞬間打開了時空膠囊的怦然心跳感。且隨冊頁流轉、潮流更迭,想像自己也彷彿跟著走進了激揚的歷史現場,重拾過去一代人曾經洶湧澎湃、新舊交鋒的青春記憶。

《藝術與書的懷舊未來式》書封照。(蔚藍文化提供)
《藝術與書的懷舊未來式》書封照。(蔚藍文化提供)

*作者著有著有《半世紀舊書回味》、《裝幀時代》、《裝幀台灣》、《裝幀列傳》,書話文集《讀書放浪》、《舊書浪漫》、《書迷宮》,以及聲音文化研究《單聲道:城市的聲音與記憶》、《尋聲記:我的黑膠時代》、《留聲年代:電影、文學、老唱片》等。本文選自作者新作《藝術與書的懷舊未來式》(蔚藍文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