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坤良專欄:賴文進印象——記1940年代一位台灣現代劇演員

2022-09-08 05:50

? 人氣

賴武雄1969年畫作〈父親的肖像〉。(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

賴武雄1969年畫作〈父親的肖像〉。(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

雖然早就看過賴文進的名字,但1984年他過世前,卻沒去找過他,一直要到二十幾年前才跟他的藝術家兒子武雄聯絡上。記得武雄談起父親,第一句話就是「阮老父很苦命」,武雄說文進苦命,不如說他的祖母鄭金桂命運更坎坷,她是賴家的養女,曾經跟一個姓陳的生下三子四女,但未正式結婚,後來又跟姓柯的同居,文進以前的身分證是「父不詳」。賴家族系也有曾姓血統,後來取名賴曾,算是給曾姓祖先一個交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武雄說他家戰後的地址是士林大南路115號,靠近小西街,23坪的獨棟房子,中間有隔層,裡面住了二、三十人。這的確出乎我的預料,印象中賴文進生前的工作與照相業有關,演青年劇應該跟地方頭人學子弟一樣,是有幾分富戶人家的風神才對。

武雄對父親大人的舞台生活所知不多,像文進在林摶秋「厚生演劇研究會」、宋非我、簡國賢「聖烽演劇研究會」或陳大禹「實驗小劇團」參與情形,武雄毫無印象,但他給了幾張其父留下來的劇照。

文進在士林公學校畢業後,就進入城內榮町通與本町通(今衡陽路與重慶南路一帶)的西尾商店當學徒,這家店專門代理日本及歐美各大廠牌相機、攝影機、電影放映機及各式耗材,負責人西尾靜夫曾經是附近資生堂藥鋪員工,後來自立門戶,事業做得很成功,是當時台灣規模最大的寫真機器與材料會社之一。與它相連的福田商會是本町著名的吳服(和服)店,兩家商店都是三層樓的磚造建築,西尾商店的三樓頂還有半圓形山牆。提起這家商店舊址很多人知道,因為後來金石堂曾經在這裡開店。

日治時期明信片上的本町通,今衡陽路與重慶南路右邊的第一間。(臺灣大學數位典藏)
日治時期明信片上的本町通,今衡陽路與重慶南路右邊的第一間。(臺灣大學數位典藏)

武雄說父親玩相機,家裡也曾有許多造型十分酷炫的萊卡相機,既然在西尾這麼大的寫真器材行工作,而且西尾靜夫對他也很照顧,為何沒走上專業攝影或從事相機器材生意呢?許多攝影家都跟西尾有些關聯,像張維賢弟弟張才,就曾經在這裡開設「福德照相器材行」。武雄也不知道父親為何沒有走上這一行,他對西尾商店最大的興趣,還是老闆在台灣長大的兒子西尾善積,因為他也是畫家。

西尾商店的報紙廣告。(作者提供)
西尾商店的報紙廣告。(作者提供)

文進不是沒做過生意,曾與朋友在社子合開蚊香工廠、木屐工廠,他的妻子紀雪是社子人,來他的木屐工廠當女工時認識的。

現代戲劇剛萌芽時,演員沒有特別的唱腔與身段,演戲乍看跟日常生活一樣,好像人人都會,但敢不敢表演,能不能表演就差很多了。多數素人演員開頭差不多完全模仿導演示範的表情與動作。林摶秋講過一個笑話,有一次導戲時忍不住打了噴嚏,演員以為是動作的一部分,演到這一場都自動打個噴嚏。20世紀初,曾經有日人開設「正劇練習所」,招受學員加以訓練,並加入戲班四處演出,這批堪稱台灣最早的現代戲劇演出,當時還被稱為「鱸鰻戲」,意即遊手好閑的人在演戲。

皇民化運動時期,殖民統治者在斷絕台灣傳統戲曲演出的同時,也鼓舞地方青年以素人(業餘)身份參加青年劇或演劇挺身隊。武雄1942年5月出生時,文進已經是地方青年團與演劇挺身隊的重要成員了。

文進個子不高,約160公分左右,武雄印象中他很會搞怪,好結交朋友,有一些定期聚會的「換帖會」,武雄記得父親很擅長口技,沒事就表演大砲發射到落地的爆擊聲、豬吃餿水渾濁聲或送屠宰場的哀號、吹狗螺聲……。如果依文進的個性及其人際網絡,照說該早早就演新劇了,怎麼25歲以後才初試啼聲?文進青少年時沒去碰文化劇或新劇,應該與當時台灣新劇運動進入空窗期有關。

1920年代中後期台灣的文化劇/新劇盛行時,文進是十餘歲的青少年,而後新劇隨著日本軍國主義興起,以及左翼與共產主義的全面取締而沈寂,1933年張維賢的「民烽演劇研究會」,呈現的新劇劇場僅曇花一現,到1937年中戰爭前夕,除了商業性通俗新劇,台灣已無非營利的文化性新劇團。

1942年1月台北州七星郡成立演劇挺身隊,灣生作家中山侑為北投、士林的隊員舉辦講座,內容包括「演劇概論」、「演出論」、「戲曲論」、「演技論」、「音樂概論」,這些課程對文進應有很大的助益。他的個性爽朗,身體又能放得開,很會觀摩別人表演,可能也比其他青澀的青年劇演員更能詮釋角色性格,所以被委以士林演劇挺身隊隊長「重任」。武雄知道父親平時喜歡閱讀戲劇書籍,經常在開封街鴻儒堂書店訂購舞台裝置、化妝術、演劇史之類的日文書籍。

文進在參加「厚生演劇研究會」之前,已演過菊池寬《父歸》、中山侑《軍國爺》等劇,累積了若干劇場經驗,張文環〈台灣演劇之一紀錄〉談到當年賴文進在「厚生演劇研究會」《閹雞》的表現就很讚許:

賴文進君的演技進步迅速。即本會最後只剩他一個人,他還是咬緊牙根充滿幹勁地學習,他的老角真是可以說達到非常熟練的地步。

王昶雄看過賴文進在《高砂館》、《閹雞》的表現,在〈熊熊燃燒的熱情——觀「厚生戲劇」公演〉一文中,也給予最佳評語:

《高砂館》以基隆古老的旅館居酒屋為背景,勾勒出人生生各面相……。演員中以扮演吳源的賴文進最佳。他不但臺詞一點不錯,同時也注意到了動作中極纖細之處,給人頗深刻的印象。

《閹雞》中扮演鄭三桂的演員賴文進,演出仍然精彩,以輪廓鮮明的演技突顯出自己,得以在觀眾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應予以極高的讀賞。

賴文進在《閹雞》中飾演的鄭三桂。(賴武雄提供)
賴文進在《閹雞》中飾演的鄭三桂。(賴武雄提供)

除了參加新劇演出,文進戰後曾經在新公園(二二八公園)的台灣廣播電台做過廣播劇,也在林摶秋的玉峰影業公司演員訓練班教過表演課,「張美瑤是阮老父的學生」,這是武雄記得最清楚的事。文進能被林摶秋延攬到他的演員訓練班授課,至少證明他的表演是林摶秋認可的。

文進原來都帶太太參加兄弟會,幾次之後紀雪就不想去王兄柳弟喧吵的場合,而由已成年的長子武雄「代表」,武雄也能喝酒,父子同飲,看到父親豪邁的一面,有他在的地方舉座盡歡。武雄年輕時一直不解,認識父親的士林人提到文進大多稱讚,唯獨母親喜歡叨念,嫌個不停,這也難怪,戰後文進做一行倒一行,大半生都是不事生產,靠妻子為他人車衣、補衣為生。兩夫妻結婚後生下三子一女,武雄是老大,從小就很會唸書,也很會繪畫,唸完建國中學初中部,考上台北師範美術科,畢業後回到士林國小教了一年書,退伍後再考上板橋藝專美術科,成為一位專業畫家,在美術科當助教,後來成了美術科主任,藝專升格為台灣藝術學院,他是首任美術系主任。

1966年父子攝於台灣博物館藝專美術科畢業展,右起賴武雄、楊三郎、賴文進、李梅樹。(作者提供)
1966年父子攝於台灣博物館藝專美術科畢業展,右起賴武雄、楊三郎、賴文進、李梅樹。(作者提供)

在武雄眼裡,父親做過真正的「頭路」,是在陽明山管理局時代的士林鎮衛生所當辦事員,除了一般文書業務,還要推動公共衛生,像1950年到60年代流行一時的砂眼,文進得兼做護理人員,到士林轄區內的學校、社區做砂眼防治,為民眾檢查眼睛、點藥膏。「上班」的閒暇娛樂,則喜歡跟擺攤在衛生所門前的小販,射飛輪賭豆花、米漿,武雄有幾次看父親贏到讓小販來不及盛豆花、舀米漿。

文進60歲以後兩度中風,而後就經常坐輪椅,1984年4月往生,享壽69歲,紀雪則在2015年以94歲高齡離世。由於曾參與「厚生演劇研究會」的演出,文進與當時一些藝文人士時有往來,也常在王井泉的山水亭進出;「厚生演劇研究會」1943年9月上旬公演時,做舞台美術的楊三郎,後來也是武雄在藝專美術科的老師。對武雄來說,有時間多作畫才最實際。武雄開畫展、獲得中山文藝獎頒獎典禮,都可以看到西裝筆挺的文進,攜著老伴參加,這應該也是出身寒微、個性樂天,從日治走到國府統治,參加過1940年代幾場重要戲劇演出的賴文進一生最風光的時刻。

賴文進與妻子紀雪。(賴武雄提供)
賴文進與妻子紀雪。(賴武雄提供)

*作者為作家、舞台編劇、戲劇史學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邱坤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