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扼殺產業的社福,留給私幼一口飯吃吧!

2018-06-18 05:40

? 人氣

「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為關鍵所在

事實上,現代民主國家的社會福利政策係源於社會主義的思想,而社會主義要能有效地運作則有賴於「各盡所能,各取所需」之定律的遵循。例如,近年引起熱烈討論的「無條件基本收入」,雖不要求有相對應的工作勞務付出,即能享有基本收入的保障,但其目的並非讓人閒閒沒事做,整天游手好閒,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未符「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失敗收場

是給人們機會可以全心全意地做有意義的事,諸如投入社運、公益、進修、照顧長輩、小孩、接受薪水不高但有挑戰性的行業或吸收創業風險讓創業者無後顧之憂等等。總之,就是為人們提供獨立而穩定的財務供給,使得人人可以盡情發揮其才能,活出最精采的自己,社會各個面向的發展也就跟著一同向上提昇。

然而,人們如果天真地以為這種「無條件」等於可以無庸任何付出,整天在家打電動或毫無意義地渡日的話,「無條件基本收入」不要說實現,就算是實驗也是行不通的,像去年初才推行基本收入實驗的芬蘭政府,實驗在今年底就要提前畫下句點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該實驗花納稅人大把大把的鈔票,政府卻完全不要求失業的受實驗者找工作或接受職訓,導致民眾普遍觀感不佳,甚至令人大為光火,終於使得實驗不得不就此戛然而止。

千萬餓殍起因於免費吃飯

現在的「無條件基本收入」實驗大多也只是小規模且短期的實施,與此類似的烏托邦理想,其實曾在全中國實施長達數年之久,中共在1955年合作化運動中的公共食堂政策即強調,讓農民「敞開肚子吃飯」,接著將農民的存糧全都徵收出來供人免費食用,於是勤勞的人變少了,偷懶的人變多了,到了1959年,惡果便開始呈現了出來,最終爆發了中國史上規模最大的饑荒。1959年至1961年間的大饑荒一共餓死了多少人呢?現在普遍的估計是四千萬人,按照中國學者何方的統計,在中國歷史上的二千多年裡,共發生過二百零三次餓死萬人以上的紀錄,但總加起來也不過二千九百九十一萬八千人,該數字還遠遠比不上這次。

遵循「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為解決之道

由上可知,任何社福理念及政策之執行皆必須遵守「各盡所能,各取所需」之定律,若取其所需卻不盡所能,該等制度終究是無法長久運行的。回到廣設公立或非營利幼兒園這個議題上,哪位幼兒才有資格入園就讀呢?依「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定律言之,不應以抽籤等純憑個人的運氣來決定,而應視哪位幼兒的家長願意付出其所能決定之,例如:願意領養動物收容所的貓犬,避免遭安樂死以妥善解決流浪貓狗的問題;或願做義工時常探視獨居長者、陪伴聊天,以安養其天年;或願抽空關懷高風險家庭,避免危險及偏差行為的發生等等。

回歸公平競爭基礎

倘能如此,即可消除公立或非營利幼兒園的不當誘因及競爭力,而與私立幼兒園回歸到同一個競爭基礎上,易言之,願額外付出愛心回饋社會者,可以選擇較便宜的公立或非營利幼兒園就讀;若不便額外付出愛心且手頭寬裕者,則可選擇收費較高的私立幼兒園,因此所有家長們都是平等的付出,誰也沒佔誰的便宜,但卻多了其他付出的選擇方式,方便家長們依其本身條件獲取所需。

兼顧社福與產業發展

綜上,無論家長的資力好與壞,都能取得其所需的幼教資源,達成國家照顧人民之目的;另一方面,幼兒園無論為私立、公立、營利或非營利,亦皆能找到其屬性的客源,無損幼教產業之發展。更重要的是,經濟狀況不佳者可以選擇低廉價格的公立或非營利幼兒園,並付出無價的愛心讓愛於社會上、鄰里間傳遞不止;經濟條件佳者則可選擇費用較高的私立幼兒園,讓貨幣流通於市場,促進經濟永續發展,營利與非營利間不再有不公平競爭,無違和地於資本主義的經濟動能搖籃中,孕育出社會主義的愛與美,造就滿溢人性尊嚴的幸福社會。

*作者為自由作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