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台灣─廢核戰士獨行俠,悲喜愚智?

2022-08-23 07:20

? 人氣

當德國轉向決定年底不關閉最後的核電廠後,台灣成為全球廢核的獨行俠了,圖為德國Isar 2核電廠。(資料照片,美聯社)

當德國轉向決定年底不關閉最後的核電廠後,台灣成為全球廢核的獨行俠了,圖為德國Isar 2核電廠。(資料照片,美聯社)

世事紛擾多變之間,在反核、廢核路上,台灣成為廢核戰士中的獨行俠,應該已是板上釘釘了,蔡政府是愚是智?台灣人該悲還是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原本今年底要關閉3座核電廠,正式走完全面廢核之路的德國,在上月德國政府宣布要進行新的全國電網「壓力測試」,待結果出來後再決定年底是否如期淘汰核能。日前華爾街日報引述德國資深官員的說法,指稱雖然德國總理蕭茲尚未正式採納延後除役的提案,但「一切幾乎已成定局」,內閣正在討論一些細節,還有一些技術和修法、及通過國會這一關等問題,但方向應該已確定,3座核電廠不會年底關閉而會續用。到周日(21日),德國總理和經濟部長均表示 ,德國今年冬天恐怕無法替代全部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勢必得動用核電來填補缺口,那就幾乎等於已確認此事了。

在2011年日本福島事件之後,不少國家決定全面廢核、通過廢核時間表,但幾年後大部份國家都修正廢核政策,認為在當年激情情境下作的決策未必理性正確,連發生核電事故的日本都恢復部份核電運轉,全球只有德國與蔡政府上台後的台灣,繼續這條廢核路。

如果連德國都轉向不再廢核─至少口頭上說延後除役,全球廢核路上,就剩下台灣踽踽獨行了。

德國廢核要轉彎的原因,當然與能源安全因素有關;遠因是全球減碳帶來的通膨、天然氣價格高漲,當時德國曾作過「電網壓力測試」,認為廢核仍能保有能源安全;但近因俄烏戰爭帶來的能源危機與地緣政治衝擊,就再也無法通過。

而且,為保有能源安全與電網韌性而轉向核電的國家不僅德國而已,8月上旬由於日本經產省發表次世代核電廠技術研發工程表計畫案,預計2030年核電比重拉高到2成,韓國新上任的總統尹錫則宣布要「復興韓國的核電」、2030年達到核電占3成,除了美國才撥款60億美元支援核電廠運作外,歐洲的英、法、荷等多國要擴建核電。

蔡政府有意無意間塑造廢核是先進國家的政策、是世界環保潮流,事實上,全球只有德、台要廢核,德國「脫隊」後更只剩下台灣;許多國人心中先進、重視環保、永續的歐洲國家,都持續使用核電,而且比例不低─核電大國法國固然是核電占比高達7成左右,瑞士、比利時核電比重亦在3-4成之間,連北歐的瑞典核電占比都到4成上下。

廢核算是那門子的世界潮流?世界環保主軸早已在減碳而非反核,包括日、法等增建核電的理由之一,都是為了減碳及達成零碳排目標,依照國際能源總署的估計,全球要在2050年達成零碳排,核電還要增加近1倍才可能。

地小人稠、日照不足的台灣,實在稱不上是發展綠電的好地方,太陽能光電的容量因子只有1成多,考量到電網穩定等因素,不穩定的綠電比重亦不可能太高。但蔡政府基於反核、廢核的「信仰」,罔顧專業、堅持廢核,結果是讓全台火電比重提高到8-9成,讓台灣的排放與空污惡化;把天然氣發電比重提高到5成,既讓價格波動大更帶來國安風險─這次中共軍演已顯露其危機。

國際能源署近期在一份特別報告《核能與安全能源轉型》中指出,選擇繼續或增加核能使用的國家,可減少對進口化石燃料的依賴、減少碳排並推進太陽能與風力發電的進程。這個其實就是「以核養綠」的觀念。蔡政府說廢核是最環保、安全的作法,但依照這份報告的說法,不使用核能的情況下,「建設永續的清潔能源系統將更困難,風險跟成本也更高」。事實上,台灣現在就是這種狀況。

當全球廢核路上,只剩下台灣踽踽獨行時,台灣孤獨的身影,代表的是壯烈、堅持,還是愚蠢、災難?台灣人該喜於迎來「非核家園」的天堂?還是悲傷於生活在「以肺發電」的地獄?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