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詠翔觀點:沒有政治洗腦、沒有政治正確、純粹的戲劇享受 30年後重看《X檔案》

2022-08-21 06:20

? 人氣

距離經典影集《X檔案》在電視上首播,已經過了29個年頭。(取自The X-Files臉書粉專)

距離經典影集《X檔案》在電視上首播,已經過了29個年頭。(取自The X-Files臉書粉專)

最近買了迪士尼+,結果想看的劇並不好看,看了幾天國家地理頻道的影片後,忽然想起學生時代看《X檔案》時,是跟著華視播出有一集沒一集地看,到底看了幾季也沒印象了,後來福斯出盒裝DVD,又因為他們家DVD比華納貴得多,也沒買。想了一下,不如趁此機會從頭到尾重新好好地看一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還沒完全民主化的1993年

《X檔案》開播於1993年,台灣還沒完全民主化,雖然萬年國會的「老賊」已經完全退光、國會也正式全面改選,但總統還是由萬年國會的國代們所選出的。報禁早已解除,但有線電視要隔年才正式合法化。台鐵淡水線拆了,但北捷淡水線還沒蓋好。台灣職棒那年加入兩支新球隊──俊國熊和時報鷹,兄弟象連霸了總冠軍,台北棒球場還沒變成小巨蛋。

那一年,金曲歌王是殷正洋、金馬最佳導演是李安,金鐘獎的最佳劇集還是電視台專為報獎拍的劇──基本上在深夜時段播出所以沒啥人看過。那年北美票房冠軍是《侏儸紀公園》(嘿啦、第一集啦),拍攝的環球片廠背後老闆是松下,那是日本人被說要把整個美國買下來的年代。在當年的奧斯卡,第5度入圍的艾爾帕西諾(Al Pacino)歷經19年的追尋、終於以一個盲眼退役中校的腳色,拿下了第1座影帝。

20211127-第58屆金馬獎星光大道,主席李安。(顏麟宇攝)
2021年金馬獎主席李安,在1993年以《飲食男女》拿下金馬獎最佳導演。(資料照,顏麟宇攝)

手機是少數有錢有權的人標榜自己的象徵,大部分需要行動通訊的人用的是call機,電腦的os還是dos,想用視窗得另外開軟體──但沒什麼實用的軟體可用不說,當時的硬體效能其實也跑不太動那東西。電視機還是映像管的,體積大、畫質和現在相比可說是非常差(懷疑的人可以上YouTube去找那個時候的電視節目)。網路是少數科技宅男用數據機撥接到電信網路、沒啥人知道、沒啥人用過的東西,即使是那些科技宅男,裝那東西其實也不知道要拿來幹啥麼(當年有銀版快信了嗎?啊!不記得不記得了)。

每一集的故事概念都足以發展成一部電影

當我打開迪士尼+上的《X檔案》第1季第1集的時候,嗯,根本沒有什麼「啊,好懷念的感覺啊,年輕的回憶一下都湧上來了」那種文青奇怪的感動和情懷,而是當下懷疑兩位探員為什麼不用手機──而是拿旅館的座機在那邊猛打、完全沒有當時手機還不普遍的想法(或許這種忘記過去落後的習慣,才讓某群人變得崇古),可能到了第2集劇組才覺得聯邦調查局探員沒有手機很奇怪,才開始讓他們配備手機。

不過隔了快30年之後才看《X檔案》,還是可以了解當初這套影集為什麼可以紅透半邊天,首先當然是故事,以現在大家熟悉的韓劇模式來說,《X檔案》每一集40多分鐘劇集的故事概念,幾乎都可以發展成一整季十多個小時的韓劇,重點是每一集的故事不會有太多重複的主題(相對的刑偵劇每集都是謀殺案,劇情難免會重複),花個10幾個小時看完1季,等於看了24個故事、24部電影、甚至是24套劇集。重點是因為一個故事只用40多分鐘講(1集播出1小時的劇集,扣掉片頭片尾和廣告切口大概就40多分鐘),每一集都非常緊湊,完全不會拖戲。

X檔案,David Duchovny,Fox Mulder。(取自The X-Files臉書粉專)
X檔案的主角探員Fox Mulder由David Duchovny飾演。(取自The X-Files臉書粉專)

現在迪士尼+上的《X檔案》雖然已經是16:9的寬螢幕版本(當年電視播出的是4:3版本),但還是可以看出當年影集製作成本有限,特效並沒有那麼多,不過劇組「藏拙」的功力不差,很少有因為想要弄出什麼強烈的視覺效果,結果特效做不出那個水準,反而讓整體的效果很差的情況。比起視覺,劇組反而花更多力氣在氣氛的營造上,這個努力是成功的。比起來,現在影集因為製作成本的增加和電腦特效的進步,太過專注於特效上,反而沒把戲劇的基本功練好──好的節奏、氣氛營造和說故事能力。

其實也不光影集啦,很多電影一樣有這樣的問題,例如某位導演每次被罵粉絲就會辯稱他動作場面調度極佳,但他說故事的能力就真的很爛啊,花了三、四個小時還是覺得劇情推演亂七八糟、腳色心情轉折完全看不出來。

沒有政治說教,看劇好輕鬆滿足

然後,它就是個戲劇、劇組也很明白它是個戲劇,不像現在的多數美國影集都背負著左派說教洗腦的任務,劇集往往從人物設定開始到劇情故事,都不斷不斷地要把某些概念硬灌輸給你──雖說左派搞這些意識形態洗腦也不是一天兩天,被稱為10年浩劫的中國文化大革命,起因就是從《海瑞罷官》這部戲在政治上怎麼詮釋開始的,而《白毛女》、《紅太陽》之類的樣板戲還出現在更早之前,但還是讓人驚訝他們始終沒有放棄過這些手段,稍不注意就拿出來拚命用。希望不要哪天拒絕這些說教的人要被像以前共產國家的國民,被送去什麼北大荒之類的集中營強制再教育。

《X檔案》那個時代還不用為了政治正確硬是要在白人為主的小鎮中加入黑人腳色,不用讓主角的同事們必須是同性戀情侶或伴侶,不用一邊追查外星人一邊回憶加州的種族暴亂,更不用因為反對「女人都在談戀愛」的刻板印象而讓女人不能談戀愛──像《X檔案》女主角探員Dana Scully一邊履行自己工作上的職務,一邊要應付麻煩的男主角探員Fox Mulder,但也沒放棄自己的感情生活。

X檔案,Gillian Anderson,Dana Scully。(取自The X-Files臉書粉專)
在X檔案中,Gillian Anderson扮演的聯邦調查局探員Dana Scully,是個聰慧又硬派的腳色。(取自The X-Files臉書粉專)

喔,《星際大戰》新的三部曲中的主角芮,就因為不想挑戰左派的政治正確,讓這個女角完全沒有女生的特質。但快30年前的《X檔案》卻讓我們看到,維持女生的女性特質並不會減損她工作專業的價值,《X檔案》的女主角一樣可以闖過重重難關、拯救陷入麻煩的男主角、一樣在各種荒謬或緊急的時刻都可以冷靜下來分析所處狀況,而且完全沒有近年戲劇的那種「刻意」。嗯,差別就在那個「刻意」,有些劇組一刻意起來,就會用貶低劇中其他腳色的方式來抬高自己要抬高的腳色,劇情就會變得非常難看(例如因為另一個腳色是男人就讓他變成窩囔廢)。

不得不說,沒有政治人介入的戲劇看起來就是舒服,不用因為有人要洗腦你時時保持警戒、不用因為有人要對你「上課」而感到煩躁。如果你懷疑這種事情對人的傷害,可以卻看看那些專制政權的「在教育營」在後世人類社會留下的是怎樣的評價。

專注於戲劇上的純粹感動

當然不是說《X檔案》比現代的劇集更好,更不是說電視戲劇正在退步當中,事實上《X檔案》也扮演著一個讓戲劇變更好的台階,《X檔案》播出近30年來,無數的後進戲劇踩著這塊台階向上提升,例如在《X檔案》之後,以一男一女做為搭檔架構的查案劇如雨後春筍的出現;而也有更多的影集,以《X檔案》的科幻或怪誕傳說做為主題。

只是在目前好萊塢戲劇政治介入太過嚴重的情況下,重新看《X檔案》,能讓人獲得一種專注於戲劇上的純粹感動。不得不說,還好我重新打開《X檔案》來觀賞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