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宮」太空站新實驗艙升空,火箭殘骸「無控墜落」問題未解

2022-07-25 16:00

? 人氣

中國太空站「天和號」。(AP)

中國太空站「天和號」。(AP)

7月24日,中國太空站的第二個艙段「問天」實驗艙由「長征五號B」重型火箭搭載升空。按照計劃,「天宮」太空站將在今年底完成第一階段建設。不過,圍繞著「長征五號B」重型火箭殘骸無控墜落的爭議,也仍在持續。

中國太空站「天宮」的第一個艙段「天和」核心艙是在2021年4月升空的,在此次「問天」實驗艙以及今年10月的「夢天」實驗艙升空並與「天和」核心艙完成對接後,中國太空站的第一期工程就能宣告完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目前,中國太空站上共值守著三名航天員,都屬於「神舟十四號」飛船乘組。除了核心艙、實驗艙,「天宮」太空站還與「神舟」載人飛船、「天舟」貨運飛船保持對接。用於發射這兩款飛船的「長征二號F」以及「長征七號」火箭采用了相對成熟的技術。而用於發射核心艙、實驗艙的「長征五號B」重型運載火箭則自2020年春天首飛以來屢屢引發爭議。

7月24日14時22分,搭載問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成功。

無控飛行狀態是一種「有問題的設計」

該型火箭2020年首飛時,在完成將載荷送入軌道的任務後,就關閉了發動機,隨後就在無控狀態下於近地軌道飛行。在經歷了一個星期的軌道自然衰減後,火箭殘骸墜入西非國家科特迪瓦境內,損壞了數棟房屋。2021年該型火箭第二次發射即是運送「天和」核心艙任務,同樣是在完成運送任務後進入了一個多星期的無控飛行狀態,引發了世界各國的擔心,最終墜入了馬爾地夫附近海域。

許多航天領域專家都指出,「長征五號B」重型運載火箭的無控再入大氣層是一種「有問題的設計」。天體物理學家瓊斯(Andrew Jones)2021年就指出,重達約20噸的「長征五號B」第一級殘骸大約每90分鐘就會繞地球飛行一圈,且無法預計其何時再入大氣層,「最可能的情況是未被重入大氣層時產生的高溫熔化的碎片會落在大海或無人居住的地區 , 但也存在著對人或財產造成損害的風險。」

歐洲太空局負責「亞利安那5」重型火箭的高級工程師阿巴特(Rüdeger Albat)在2021年接受德國之聲采訪時也表示:「我們歐洲的火箭,在一開始設計時,就不會讓第一級入軌!沉重的火箭第一級,不會飛入軌道繞著地球轉圈,而是會在分離後沿著一條拋物線彈道飛行。這樣的話,它的軌跡就能提前精確計算出來,便於我們在發射前就計劃好讓它在太平洋指定區域墜落,從而能夠提前規劃好禁航區,以免對船只和船員造成風險。這裡的關鍵點是:不讓火箭第一級飛得太高太遠,就能提前計算好軌跡。」

阿巴特指出,和「長征五號B」的「一級半」構型(即除了助推器只有第一級)不同,「亞利安那5」系列火箭均有第二級。這意味著,拋棄燃料耗盡的第一級後,最終將太空站艙體或衛星等有效載荷送入軌道的,是小得多也輕得多的火箭第二級;哪怕再入大氣層時發生故障導致不可控,第二級火箭殘骸相比又大又重的第一級殘骸更容易燒毀,對地表的風險也要小得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