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叮咚」你確診沒?—在遠得要命國度隔離,看見創意與韌性

2022-06-04 05:30

? 人氣

以通訊軟體視訊看診,手持健保卡讓醫師確認身份以及截圖留存紀錄。 (作者提供)
以通訊軟體視訊看診,手持健保卡讓醫師確認身份以及截圖留存紀錄。 (作者提供)

有一天回報時,我發現醫師的LINE悄悄改了名字,原本不知道怎麼念的英文名,換成了「OO診所COVID照護」,不過頭貼還是那隻可愛的狗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三、回到現實與人相處 勿忘科技輔助本質

確診隔天下午兩點整,緊盯著衛福部記者會,等到陳時中部長宣佈確診數字趕緊截圖,因為裡面有「1」是我貢獻的,死板遙遠的數字從未如此切身相關。

好一段時間,醒來就抓著手機,好似是與世界唯一的連結,秒回指揮中心機械的語音和雙向簡訊(最多的時候一天兩封簡訊加上一通語音電話),明明沒有任何通知要看,小螢幕亮了又暗,暗了又亮。

「一二三~集合囉~有人在嗎?」直到手機鈴響才發覺門外有人在喊。

提起窗簾,透過窗子看到朋友關懷的眼神,喜出望外。兩邊隔著氣密窗比手畫腳,開了通話擴音才聽得清,頓時手上拿著的不再是高科技設備,儼然就是小時候玩的紙杯與棉線串成聽筒。

回歸到人與人簡單的相處,這些通訊軟體好像才有意義。

截至五月二十六日,台灣已經累積超過一百六十萬例確診,病毒已經不是沿著傳播鏈前進,而是由無數鏈結編織而成的漁網,在人際社會裡捕撈收穫,每個人身邊幾乎都有確診者、康復者。

與幾個同在隔離或類似經驗的友人,約了線上會面。姓名旁的綠色點點出現,像遠山的燈一盞一盞亮起,在視訊聊天室裡沒有距離,開玩笑打屁,交流著誰收到了簡訊誰沒有,誰的醫生比較美比較帥,輪流導覽自己的隔離空間、展示收藏,有些人只有六坪空間,有些與家人同住⋯⋯

沈浸在互相關心的情境裡,很溫暖,但隔離也是天賜的獨處時光,半強迫一個人面對自己。

拿出一張白紙,一隻鉛筆,就算寫錯字還是想紀錄自己的真實,像是用大頭針展開飛蛾的翅,看清一直重疊遮掩的花紋,和損耗掉落的鱗粉,一筆一劃把時間釘住製成標本。

「叮咚!」

朋友來訊互報佳音,誰成功變身「無敵星星」,誰解隔離就衝去看海。

「我…還是兩條線(加上一個哭臉符號)」在隔離的最後一個夜晚,默默打字回訊。

快篩卡夾第二條線淡得幾乎看不見。

也許,在深處,我還留念這七天特別的旅程吧。

*作者為解說員,心裡懷著一座山、一片森林和裡頭的野生動物。最新的身份是Covid-19確診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