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病毒共存的台灣,醫療量能瀕臨崩潰?三位第一線醫護談他們的親身經歷

2022-05-10 18:13

? 人氣

鄭藥師透露,有同仁表示因為藥師送藥到府的服務,有時必須利用工作空檔或下班私人時間去為居家隔離者送藥,新業務負擔確實「蠻辛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急診室林醫師則指出,遠距醫療的可能隱憂一方面是醫師視訊診斷未必能完全掌握病患狀況,比如患者「如果家裡沒有血氧機的話,可能會是一個問題」。另外一面則是,老人不太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尤其在資源相對落後的偏鄉地區,「實體(看診)會比較務實」。

如何擴大醫療量能?

台灣衛福部推估,台灣將在5月中下旬迎來疫情高峰。台灣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認為,目前台灣確診病例的增長速度「沒有超過預期」,關鍵期也還沒到。她個人推估,台灣單日新增確診發展應會落在8萬左右。

何美鄉認為,在共存的前提下,「怎麼善加分配資源,把資源配置給最需要的人,使他不要重症或死亡,這個才是最大的目標。」她說,應教育民眾有症狀再快篩,把醫療資源提供給最需要的,如果所有人都要往醫院跑,勢必無法準備那麼多床位。

她也認為,不是確診越少越好,既然Omicron擋不了就應該轉變思維,未來「不是有症狀的人被關起來,而是高風險的人被保護好,慢慢往這個方向想,你就可以擴充很多資源了。」她強調,重點是高風險的族群不要集體接觸到病毒,尤其「醫院裡面有很多老人,一定要保護好。」

除此之外,她也認為台灣可以持續朝「確診者照護確診者」的方向走。醫護人員若快篩陽性,沒有症狀也可以考慮返工,由確診者照顧確診者。

日前,台大醫院企業工會發佈聲明表示,因應人力不足,居隔中的醫護人員若快篩陰性,也必須回到醫院工作。台大醫院院方回應指,緊急召回醫事人員都是根據規定處理,詢問提前返工也會尊重意願,不願者請假即可。台灣衛福部長、防疫指揮官陳時中則強調,主要以召回未確診者分擔醫療負擔為優先,「確診醫護照護確診者不是例行情況」。

針對「確診者照護確診者」,在基層第一線的急診室林醫生告訴德國之聲,他認為這較像是過渡期的應變方法,內外科也許可行,但不適合特殊科別。比如急診部門,醫師確診後若要返工,等於必須先確認來診病人也確診,實際執行有困難。若確診醫生被調至專責病房,原本單位的人力吃緊情況也不會因此緩解。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