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病毒共存的台灣,醫療量能瀕臨崩潰?三位第一線醫護談他們的親身經歷

2022-05-10 18:13

? 人氣

民眾在篩檢站等待快篩。(柯承惠攝)

民眾在篩檢站等待快篩。(柯承惠攝)

面對Omicron變異株來勢洶洶,台灣依然決定朝「共存」前進,但近期醫療量能卻傳出「瀕臨崩潰」。德國之聲訪問三名基層醫護相關人員,了解抗疫第一線的他們正面臨哪些困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新冠疫情持續升溫,5月10日新增超過5萬例本土確診,再創新高。醫療資源需求驟增,多家藥局大排長龍,擠滿想搶購快篩的焦慮民眾,醫院急診部門也湧入許多尋求PCR核酸篩檢的民眾。

「最近急診很多人。我自己的想法是,能夠早點回去上班就早點回去上班。」台灣南部一間區域型醫院的急診室林醫師(化名)告訴德國之聲,他在5月初輕症確診,目前仍在居家隔離,但因疫情升溫、急診室人力吃緊,希望能早日返工,「讓大家不要那麼累。」

他說,一般門診若醫師確診頂多關門診,但「基本上急診室醫師是要接觸外面,病人會一直來,永遠不知道外面病患有沒有確診,目前也沒辦法關閉急診室。」若醫護確診,同仁負擔也會加重。

快篩陽性者湧入急診

「我之前有遇到,裡面在急救插管CPR,外面快篩陽性的民眾說:『還要等多久?還要等多久?』」林醫師告訴德國之聲,造成急診室負荷加重的部分原因是,許多快篩陽性但無症狀的患者湧入要做PCR。他說,有同仁5月初上了12個小時的白班,總共看診77人,其中就有60人是快篩陽性、要來做PCR的病患。他強調,這是單日一次性的統計,並非常態,不過確實有這樣的現象出現。

他警告,急診壅塞不僅可能排擠其他醫療需求,也可能造成交叉感染風險。儘管醫院設有隔離室,但當床位滿時,「確診病患從家裡或居檢所出來,到醫院要放在哪裡?」

另一個現象是,快篩陽性的病人來醫院做PCR篩檢,「雖然有隔一個區塊讓這群人在那邊等,但還是有人會很焦慮地走來走去,跟一般來看急診就診的民眾混在一起,而且這些民眾裡面有些是老人家、小朋友。」

他表示,台灣衛福部呼籲善用篩檢門診跟社區篩檢站的資源,若民眾理性,也許之後能緩解急診情況,但至少到他確診隔離之前,不少快篩陽性的民眾第一反應「還是先往急診衝」。

急診室危機?

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5月9日在防疫記者會上表示,面對即將七日累計超過50萬確診的規模,確診者將會影響醫療量能。過去1個月由於採檢需求,該院急診人數更迅速攀升超過8倍,且持續上升。

台大醫院企業工會5月7日亦發聲明稱,民眾就醫需求增加的同時,許多醫護確診,現場過度負荷已嚴重危急醫療品質。最嚴重時,台大急診2名護師須負擔照護100名病人,若政府再不正視與改變現有制度,「立即出現的離職潮指日可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