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文憑考試有善可陳,因材施教有跡可尋

2022-05-05 05:40

? 人氣

學生三分推動因材施教

文憑考試作為香港應試教育的終點,將學生劃分三類有助互相補足,儘量降低學習成效差異。撇除根據學生成績明確劃分班級以有效分配教育資源的爭議,在同一學習環境下,可以將學生劃分成三類:第一類:學習動機強且基礎強;第二類:學習動機強但基礎弱;第三類:學習動機弱且基礎弱。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教師不乏教授課本知識和應試技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第一類學生掌握相關內容的能力較其他兩類為高,日常學習已經不能滿足該類學生的需求,會於額外時間自行補習和操練試題,考試自然得心應手,教師無需過份操心其學習狀態,只需提醒考核重點即可;第二類學生大多不乏對學習的熱誠,惟未掌握基本知識,基礎薄弱,故重點在於將其學習系統化,協助學生根據個人情況,將考核重點重新組織屬於自己的體系,如將考試題型分門別類、背誦萬用寫作框架和自行製作筆記等等,有助消化考核內容,並鼓勵向第一類學生請教,在學習動機相若的情況下,有助帶動整體學習氣氛,在最短時間內提升成績。

第三類學生大多處於自我放棄的狀態,缺乏自信導致損失學習動機,故重點不在速效提升學習成績,而首先在於激起學習興趣。教育學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y)主張啟發學習,如提問較簡單的基礎問題,吸引注意,然後以難題刺激起其理性思維,促進尋求解決辦法,最後提升其成就感,並鼓勵其向第二類學生學習,進一步提升學習動機,再逐步補充基礎知識和應試技巧,而第二類學生在過程中亦能重溫基礎知識,相輔相成。將學生劃分三類並非以學習成績標籤化,而是透過互相補足,達致學習動機和成效上的正面循環,儘量減少應試教育下的犧牲品。

系統學習拼湊凌亂碎片

將學習系統化有助形成獨有的知識體系,配合應試教育。學校是社會的縮影,文憑考試亦是職場晉升指標的縮影,故重點不在學習學科知識,而在於「學習如何學習」(Learning How to Learn)。應試教育最大的特點是學習規律和系統,科目知識很大程度上服從於考試制度框架,當中包括出題趨勢、考試題型和應試技巧,不斷進行歸納、演繹和拓展,故於應試教育中掌握學習系統,等於在職場上掌握客觀晉升指標,亦等於在社會上掌握指定生存法則。

能力高的學生善於透過認知過程(Cognitive Process),儲存及組織資料,形成知識結構(Cognitive Structure)。文憑試中國語文科被稱為「死亡之卷」,於2024年的考試僅存卷一閱讀能力和卷二寫作能力。卷一閱讀能力除甲部可掌握的指定閱讀篇章(範文)外,乙部的閱讀能力考材(課外文章)是學生的墳墓,亦是考生能力的分野,指定閱讀篇章的考核不外乎斷句語譯、字詞解釋、寫作手法和課文內容四個部分,當中試卷會出現眾多變體,不斷轉換提問方式,但萬變不離其宗。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