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幸福婚姻的另類秘訣:分開住

2022-04-13 10:00

? 人氣

一對好朋友正在美國密西根湖畔嬉戲。(美聯社)

一對好朋友正在美國密西根湖畔嬉戲。(美聯社)

2021年秋天,勞拉・卡文頓(Lara Covington)和喬治・索菲斯(George Sofis)在維吉尼亞州雪倫多亞河谷的一個小院子裡舉行了婚禮,然後去奧勒岡州度了蜜月。接下來,夫妻倆便各回各家了——一人住在維吉尼亞州麥克林,一人住在大約80公里外的史丹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未來八年,這對新婚夫婦可能會一直兩地分居,直到他們最小的孩子讀完高中。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43歲的卡文頓說,「我們也想以後能住在一起,但我們現在有不同的生活和事業,也各自有孩子,所以這種方式很適合我們。」卡文頓是一名律師,她與前夫有兩個孩子,還養了一條狗。48歲的索菲斯是一名放射科醫生,他有四個孩子、兩條狗。

現代人的婚姻正經歷著多種變化,勞拉・卡文頓和喬治・索菲斯就代表了其中一種。不少兩地分居的夫妻之前都結過婚,他們不想讓子女離開熟悉的家鄉、學校和朋友,或是共同監護安排不允許他們這麼做。有的夫妻則是因為在相處過程中有些磕磕絆絆,彼此需要空間,但是又不想離婚。分開住讓他們擁有了更大的靈活性和自由度,很多情況下,反倒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Census Bureau)的數據,婚姻狀況為已婚但分開居住的夫婦數量(含軍人夫妻)仍相對較少,但過去十年間增長了4.8%,達到360萬對。

「關於結婚後怎麼過日子,不再遵循單一的劇本。」俄亥俄州博林格林州立大學(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全美家庭與婚姻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Family and Marriage Research)聯席主任、社會學家蘇珊・布朗(Susan Brown)說, 「我們結婚是為了個人的幸福感與滿足感,而人們對此的定義各不相同。」

她說,婚後分開住體現了一種長期趨勢,即婚姻正變得更加「個性化」。她和同事們在2020年的一項研究中發現,2018年時,並非由於關係不和而選擇分開居住的新婚夫妻的比例較1980年增長超過一倍,由6%增至13%。

2019年,當瑞貝卡・霍夫(Rebecca Huff)與丈夫肖恩・霍夫(Shawne Huff)16年的婚姻出現問題時,他們並不想離婚。他們賣掉了房子,搬進了一棟公寓樓。妻子瑞貝卡和女兒住在三樓,肖恩則與兒子住在二樓。

「我喜歡這樣分開住。」50歲的瑞貝卡說,她是部落格ThatOrganic Mom的部落客,「它為我留出了更多的空間來做自己。」54歲的肖恩是一家汽車經銷商的管理人員,雖然他也很懷念昔日飯菜的香味和家庭生活的喧囂,但對於分開住帶來的體驗,他也倍加珍視。它「讓我明白了很多,我仍在從中學習。」肖恩說。

2021年早些時候,這對夫婦搬進了同一座房子,但還是保留了各自的卧室,也好繼續給彼此留出空間。吃完早餐然後一起在外面工作一陣後,瑞貝卡說,她會告訴丈夫和孩子們,她下午會待在自己的房間裡,那裡有一張沙發、一張桌子,還有一間三溫暖房。

2015年,電影製片人莎倫・海曼(Sharon Hyman)在Facebook上專門為分開住但未離異的夫妻創建了一個名為Apartners的群組,學術界通常將這種婚姻狀態稱為「分開同居」(Living Apart Together)。在2,400名群組成員中,有很多仍是已婚狀態,年齡大多集中在35-54歲。她說,她的目的不是勸人們分開住,而是為他們提供一種選擇。

海曼說,「人們總覺得,在感情關係中就只有一種方式過日子。」來自蒙特利爾的她和伴侶在一起已有23年,但兩人從未住在一起。很多群組成員時常會問,是否要將銀行賬戶和信用卡賬戶合在一起,是否要一起買房,以及是否要把電話套餐還有汽車保險整合到一起。

分開住固然會產生不菲的開銷,而且不是每個人都供得起兩個家,但一些夫妻說,這筆錢還是值得花,尤其是有孩子牽涉其中時。

38歲的曼迪・克里特爾(Mandi Kreitel)和同齡的丈夫科迪・克里特爾(Cody Kreitel)在之前的婚姻中都育有子女,他們在阿拉斯加,但兩人的家相隔480公里。6月份結婚後,他們每周見一面,要麼開車,要麼坐一個小時的飛機。「我住的地方離機場只有七分鐘。」曼迪說,她是費爾班克斯(Fairbanks)的一名洗牙師。科迪是安克雷奇(Anchorage)的一名地質工程師。

這對夫妻與各自的前任配偶仍是子女的共同監護人,因此曼迪・克里特爾說,她要等到最小的孩子畢業後才能搬家。他們希望等曼迪搬到安克雷奇後,兩人就能住在一起,但在科迪・克里特爾的孩子們離開家之前,他們也能接受繼續分開住的狀態,如果那樣更好的話。曼迪說,即便在同一個城市,她也覺得最好是分開住,儘管兩套房子會產生兩筆水電費和稅費,其他開支也會是雙份。

「要讓家人完全融合在一起是很難的。」她說,尤其是父母的教育方式不一樣時。「我絕對是一個要求很嚴的人,而他肯定要有趣一些。」曼迪說。

文提到的維吉尼亞州的新婚妻子勞拉・卡文頓最初曾取消了與索菲斯的第一次約會,因為他住的地方離她有一小時車程,卡文頓覺得還是找一個當地的人更好。

幾個月後,她給索菲斯發了資訊。那時他已經在和別人交往了。最終,他們開始約會,一開始他們選在中途的某個地方見面,後來選在離他家更近的地方, 因為卡文頓的工作更靈活。兩人初次約會是在2018年10月30日。到2019年春天時,他們已經見過了彼此的孩子。

「當時很明顯,這段感情會有結果,可怎樣才能讓它順利發展下去,我們想不出辦法。」卡文頓說,她也開始在網上尋找答案。後來,她發現了海曼在Facebook上建立的Apartners群組,她這才意識到,原來有些已婚夫婦是會分開居住的。

「沒有誰規定說,你必須要和配偶住在一起。」她說,「我用不著一個男人給我錢,幫我養孩子。他們已經有一個好父親了。我需要的是一個愛我的人,而一個愛我的人不一定要和我住在一起。」

她把這個想法告訴了自己的伴侶,10月份時,他們在卡文頓父母的院子裡舉行了婚禮,六個孩子全部到場。他們說自己是幸運的,因為各自的前任都很支持他們,而且他們也負擔得起兩個家。

卡文頓八年級的女兒奧黛麗(Audrey)喜歡成為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尤其是他們全都在戶外玩抓人遊戲,然後一起吃甜品的時候。不過,她也很開心可以繼續住在以前的房子裡,也不用轉學,還有媽媽時常陪伴自己。「我喜歡單獨和她在一起。」奧黛麗說。

索菲斯說,他覺得「分開同居」目前是一種不錯的方式,不管是對孩子們,還是對夫妻倆,都是如此。「勞拉是個非常獨立的女性。」他說,「她喜歡有自己的空間,我也一樣。」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