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文:多年媳婦熬成婆,「超級老人」的玻璃心

2022-05-01 05:50

? 人氣

中共盛大慶祝創黨百年,毛澤東與鄧小平都是經常被提及的前領導人。(美聯社)

中共盛大慶祝創黨百年,毛澤東與鄧小平都是經常被提及的前領導人。(美聯社)

「反動雜誌《九十年代》總編輯李怡(化名齊辛)在香港《信報》發表《大家長該退休了》的文章,叫囂『排除超級老人政治的障礙』,使趙紫陽有足夠的權力。《九十年代》的另一篇文章則呼籲趙成為『獨裁者』。」

失敗者回憶錄121:無意中成了「動亂的醞釀」

1989年北京發生六四屠城慘案。慘案後的6月30日,北京市長陳希同向人大作了《關於制止動亂和平息反革命暴亂的情況報告》,在報告中赫然看到我的名字,講的是我在前一年即1988年的一篇文章,說它是「動亂的醞釀」。報告原文是:「反動雜誌《九十年代》總編輯李怡(化名齊辛)在香港《信報》發表《大家長該退休了》的文章,叫囂『排除超級老人政治的障礙』,使趙紫陽有足夠的權力。《九十年代》的另一篇文章則呼籲趙成為『獨裁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讀到時,真是如墮五里霧中。一則我在半年前寫的文章,如何預估到半年後胡耀邦會去世並引發八九民運?二則我那篇文章,不僅語調溫和,而且都是根據鄧小平早幾年講過的「老幹部應該退休、不要繼續干政」之類的話,怎麼變成「叫囂排除老人政治」呢?三來,我翻遍了近期的《九十年代》,也找不到呼籲趙紫陽成為獨裁者的文章。此外,齊辛是我筆名,早已公開,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化名」。

陳希同後來因涉貪下馬並進了監獄,他在晚年解釋這報告是由黨中央起草的,中央叫他做報告,他不能不做。

不過,後來我再細讀《大家長該退休了》那篇無心之作,卻發現真是在無意中擊中了超級老人的要害,實際上也正是八九民運和六四產生的政治社會根源。

大家長,指的是鄧小平,當時他在中共黨和政府已沒有任何職務,只擔任中央軍委主席,但實際上他並非只管軍務,而是真正掌管所有黨政大事,成為毛澤東後執掌絕對權力的人。八十年代之初,他曾說過:「天塌下來,有胡耀邦,趙紫陽頂著」。但當胡耀邦按照他的意旨推動改革開放,市場化使「特權」和「關係」成為變相的商品,並滋生大量貪腐,激起民憤。從1986年底開始,合肥等17個城市爆發示威遊行,震驚中共高層。鄧小平就歸咎於胡耀邦縱容「資產階級自由化」造成。胡耀邦打算召開政治局常委會討論。鄧小平反對按黨的機制開會。他在家裡找幾個老人聚會,決定了胡耀邦去留。然後叫胡耀邦參加「黨內生活會」。所謂「黨內生活會」,就是選定一些已經在黨內沒有職務的元老開會,眾元老輪番批評胡耀邦,逼他辭職。在連續七天批鬥下,1987年1月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以舉手通過方式批准胡耀邦辭職。

學潮因紀念胡而起,胡符號及其政治命運與鄧小平緊密聯繫。圖為1984年,中共十一國慶閱兵,胡耀邦與鄧小平在天安門城樓上。
圖為1984年,中共十一國慶閱兵,胡耀邦與鄧小平在天安門城樓上。3年後,胡耀邦就被「解職」。

回想1976年的四五天安門事件後,毛澤東也是以政治局擴大會議方式,撤銷鄧小平當時的黨政職務。所謂「擴大會議」,就是加入許多不是政治局委員的「自己人」來作決定。毛死後後鄧小平復出,曾經表示不能夠違反機制,又說開會最忌「一言堂」,其他人鴉雀無聲。想不到他自己掌絕對權力後,也忘記前言,用一個在機制中不存在的「生活會」,來決定居最高權位者的去留。

趙紫陽接替胡耀邦任總書記,實際上掌最高權力的是鄧小平。1988年,鄧小平提出要在這一年內把所有的物價管制全部取消。一開始,在五月放開四種主要副食品的價格,立即引起物價暴漲。但鄧小平表示膽子要大些,不怕風險,「頭破血流」也要硬闖物價關。

取消管制,物價由市場來調節,當然是市場化應有之義,問題是工資沒有市場化,幹部的「特權」和「關係」掌控著許多物資的來源。價格放開引致數月內物價平均張了20%(官方數字),老百姓叫苦連天,社會人心波動。趙紫陽及其智囊,和其他領導層,都早已發覺不妥,但鑑於是鄧小平提議,無人敢反對,也無人敢對鄧進言。在社會動盪中,8月17日政治局會議,仍然強調絕大部分商品價格放開。

趙紫陽終於想到辦法,就是找元老薄一波商量,請薄老勸鄧。在論資排輩中,薄與鄧同輩,而且他已不在權力核心,鄧對他沒有猜忌。薄向鄧說,大家意見是情勢未成熟,建議緩一緩。鄧聽了同輩老人意見才轉過彎來。於是,8月30日國務院會議,就把絕大部分物價放開說成「是指五年或更長時間要達到的目標」。

這是我從某渠道聽到的內幕消息。在《大家長該退休了》一文中,講了這件事,肯定鄧小平終於從善如流,但提到這種由大家長決定一切,大家長一句話所有人鴉雀無聲,明知有問題但連向他進言都不敢,這樣的政治氛圍絕不正常。大家長這次聽從勸告雖好,但不保證以後任何事他都會聽從勸告。而且也不一定找到其他老人進言。因此,倘若政治改革短期無法實現,當務之急是讓大家長完全退休,不再干政,只是用他的威望繼續支持在體制上掌實際權力的趙紫陽。

我當時真是出於善意。想不到無意之間就傷害了超級老人的弱小心靈。中國政治文化千年不變的其中之一,就是「多年媳婦熬成婆」。受欺負的媳婦熬成掌權的婆婆後,就用當年被婆婆欺負的姿態去對待媳婦。這句民間俗語在前面還有一句,較少人知道的,就是「千年大道走成河」。走了千年的大道,早已經積成一條河似的水窪,車輛再也走不動也。

鄧小平表面上退下來,還故意傳出一張參加1987年橋牌賽的照片,實際上仍然執掌絕對權力。(作者提供)
鄧小平表面上退下來,還故意傳出一張參加1987年橋牌賽的照片,實際上仍然執掌絕對權力。(作者提供)

失敗者回憶錄122:獄中老人成就一名奇才

中國這種特權和關係的商品化結構一直延續了數十年。

前文提到我寫那篇《大家長該退休了》的文章,源於那一年鄧小平銳意要闖物價關,闖出大禍。講到放開物價這件事,不能不想起1988年用筆名為《九十年代》提供好幾篇經濟分析文章的楊小凱。他那時已經預言在中國的政治體制下,社會對價格放開的承受能力很有限,認定必會導致物價狂升,社會動盪。實際上,那也是八九民運提出「反官倒」而引起社會共鳴的根本原因。

我是1986年認識楊小凱的,那年他是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生,訪問香港時我邀請他參加我們雜誌200期座談會,後來我們還有過兩次私下交談。1988年時他為《九十年代》寫學術性與可讀性兼備的經濟文章時,已獲博士學位並在澳洲蒙納殊大學(Monash University)經濟系任教了。其後他的學術成就突飛猛進,2002、03兩年成為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候選人。他在經濟學上的貢獻非我所能認識。只知道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布坎南2002年說:「現在全世界最重要的經濟研究就是楊小凱所做的。」可惜天妒英才,在2004年他在澳洲因肺癌去世了。

所謂價格放開就是政府取消對物價管制,物價全由市場調節。這本來是所有實行市場化國家行之有效的應有之義。為什麼中國社會就承受不了呢?楊小凱的文章說,因為中國的制度結構有兩個最顯著的特點:政治集權和資源國有。兩者結合,就產生了等級授權、等級特權和資源配置受等級操控的狀態。在毛澤東時代,幹部雖有特權,能夠享受特殊待遇,但特權和關係沒有成為可由金錢交換的商品。改革開放後,特權和關係就商品化了。

他舉例說,比如放開價格前一包香煙國家牌價是8角,有關係的人就要以1.5元向香煙管制者購買,其中7角是用來支付管制者的關係索價,然後這關係人再以每包2.2元賣給小販,煙攤小販的賣出價是2.8元,賺6角。關係人之間也存在競爭,有些人可能花一兩天時間送禮、打關係,白白花了時間金錢也得不到香煙。此外,管制者還要賄賂或變相賄賂有權委任他或撤換他的高一級管制者。於是,國家牌價與百姓真正能夠買到的黑市價就存在差價。這差價就是特權與關係戶所得到的好處。

中國這種特權和關係的商品化結構一直延續了數十年。

黑市價儘管高於牌價,但既有管制的牌價存在,黑市價就不能不有所抑制。一旦物價放開,政治權力與市場結合,價格沒有了牌價限制,而資源繼續國有,就出現了沒有底線的官員倒賣,即「官倒」。於是,買賣權力、囤積居奇、投機倒把、哄抬物價、通貨膨脹,以致搶購風潮就紛紛湧現。民怨沸騰,超越了社會的承受能力。放開物價肥了特權官員和被稱為「倒爺」的倒賣者,百姓受層層盤剝,吃盡苦頭。八九民運的主要訴求是「反官倒」,「爭民主」。根源在此。

小凱的文章有許多經濟學的數據和論點,這裡只能就我記得的概括談談。

青年楊曦光定罪為「反革命」判刑十年,然而,獄中學習却讓他日後成為知名的經濟學者楊小凱。
青年楊曦光定罪為「反革命」判刑十年,然而,獄中學習却讓他日後成為知名的經濟學者楊小凱。

講起楊小凱,可以說是一個奇人。他原名楊曦光,文革初期是紅衛兵,1968年他19歲,寫了篇題為《中國向何處去》的文章,被中央文革指為反革命,判刑十年。楊小凱說,他進牢房時,見到一個在牆角蜷縮的老人。老人說,你是楊曦光吧?小凱說,你怎麼知道?老人說,我算著你也該進來了。他勸誡楊小凱不要沉浸在紅色革命思想中,要學習數學,學習經濟學,研究真正的科學。老人叫劉鳳翔,楊小凱說他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思想啟蒙者。那時,許多大學教授被打成反動學術權威,被關在牢裡,滿腹學問卻無用武之地。楊小凱向大學教授、工程師等人虛心請教,學習了比大學課程更豐厚的知識。家人給他寄了些書,包括馬克思三卷《資本論》,亞當·史密斯《國富論》,和在獄中被他翻爛了的英文字典。十年牢獄出來,別的青年都虛耗了生命,楊小凱卻苦讀和受教了十年。

1978年他在湖南大學旁聽一年後,考入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1982年獲經濟學碩士,被武漢大學聘為助教。1983年受到在武漢大學訪問的美籍經濟學家鄒至莊賞識,推薦他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從此進入國際經濟學領域的殿堂。儘管他英年早逝,卻在有生之最後20年,成就了學術輝煌。

至於在牢獄中對楊小凱啟蒙的老人劉鳳翔,原是《湖南農民報》的編委,1957年被打成右派,在獄中1970年被指為「極右分子」遭槍斃。

文革十年中的青少年,絕大部分是沒有受過教育、沒有文化教養而只懂得政治鬥爭的權力爭逐者。但想不到也有因為坐牢而最終成為世界頂級經濟學家的人。由此證明,即使環境惡劣,仍然可以在惡劣環境中找到自己。上述楊小凱的故事,大部分是他跟我說的,也有小部分是我從其他人的敘說中看到的。

*作者為香港知名時事評論家、作家。1970年曾創辦雜誌《七十年代》,1984年更名《九十年代》,直至1998年停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