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振豐觀點:自行車的憂愁

2022-04-10 07:00

? 人氣

自行車乘載市井小民的生活記憶,日後也成為城市休閒觀光的重要仔劇。示意圖,圖為台銀退休員工劉鐵樹捐贈的老腳踏車。(資料照,顏麟宇攝)

自行車乘載市井小民的生活記憶,日後也成為城市休閒觀光的重要仔劇。示意圖,圖為台銀退休員工劉鐵樹捐贈的老腳踏車。(資料照,顏麟宇攝)

騎行單車才能好好體會一個國家的精華。

——海明威

自行車是最為便捷的交通工具。去年回到南部定居後,清晨買菜,只要有車子,根本不需要菜籃子。要是突然腹瀉,便能即刻到藥房。這部美利達單車,是親戚贈送的,配備雙煞裝置,騎行各地,輕鬆愉快。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回想過去,一跨上自行車,每每憂喜參半。家居南部小鎮,騎車上學,不管艷陽熠熠或細雨霏霏,短短數分鐘,即抵達校園。鐘聲一響,無心聽課,為了避免呆坐八小時,只好私下看看小說,但大腦容易分神,偶爾轉頭找同學聊天。看來,這是訓練口才跟培養閱讀的初期階段。

提到單車因緣,早年練習過程中,總是摔得遍體鱗傷,藥水藥膏附身是家常便飯,心中卻雀躍萬分。畢竟習得一技,馳騁街頭,穿梭田間,速度相隨,渾身散發原始激情,加上清風徐來,緩緩累積精氣神,經年累月,赫然轉大人。既然成為大人,自然會打破沙鍋問到底,以了解自行車的面世過程。

自行車是父母親上班的交通工具。記憶猶新的是,隔壁是一家醫院,一旦院長外出看診,總是西裝筆挺,頭頂小黑帽,單車上管掛著黑皮包,全身行頭,一派大正風尚,留日習醫之外,也娶了日本太太,這教人聯想到「東洋漫遊者」永井荷風出外掃街的裝扮。老家方圓幾公里,來回費時不多,即使他家人病情告急,也能立馬趕回來。

日本一位媽媽騎著腳踏車通過馬路。(美聯社)
腳踏車是市井小民日常的代步工具。示意圖,圖為日本一位媽媽騎著腳踏車通過馬路。(資料照,美聯社)

相比之下,古代中醫,一旦出診,徒步爬山涉水,動輒數日。清代名醫王孟英,宅心仁厚,每每為窮人看診,甚至分文不取,遺憾的是,某日外出行醫,老妻病急攻心,未能即刻救援,活活死在家中。

自行車的百種稱號與風情百種

台語管自行車叫「鐵馬」,一時搞不清緣由,後來才知道歐洲人喜歡比較馬匹跟自行車。早期養馬,成本甚高,要馬厩、草料、麥桿,更要專人打理。尤其,馬糞涉及環保問題,況且馬車事故,外加達達馬蹄,吵雜異常,在歐洲人心房裡,一點也不浪漫,只有貴族和大資產階級,才有財力負擔得起。但自行車問世之後,德國人戲稱鐵馬。

德國誕生一位知名哲學家高達美(Hans-Georg Gadamer)。父親是化學專家,任職於藥廠,父子之間無話不聊,經常告誡這位未來的哲人千萬不要吃西藥,因為傷身。他天天騎自行車,好讓自身氣血宣暢,竟然活到 102 歲。

騎行自行車有助於氣行血行,腦筋清明,難怪台南人叫「孔明車」。綜觀自行車的孕育和研發過程,千變萬化,各種稱呼林林總總,不一而足,如機械馬、玩具木馬、鐵絲驢。假使再附上法文自行車 le vélo,更叫人浮想聯翩,藉此讓我們多多認識鏗鏘悅耳的法文字——

  • 兩輪坐車 ( Le célérifère )
  • 早期兩輪車 ( le vélocipède )
  • 兩輪車 ( le bicycle )
  • 大前輪自行車 ( le grand bi )
  • 輪車 ( le cycle)
  • 新兩輪車( la bicyclette )
  • 三輪車 ( le tricycle ) 

記得當兵期間,進入營區,常常騎行三輪腳踏車。大學聯考三度落榜,但隨機抽到憲兵軍種,正值歲末,嚴冬逼來,寒氣襲人,渾身瑟瑟發抖。一出操,緊張畏寒之餘,向左轉竟然向右轉,動作七零八亂,牛頭不對馬嘴。在長官眼中,新兵將來出部隊,職責是擔任領導中心的鐵衛隊,如此小子五穀不分,四體不勤,真是不可教也,結果打入冷宮,下廚房切菜。

一轉成伙食兵,人家6點起床,我必須4點。昔日熟讀武俠小說,少林物語惚惚進入心田,暖意時時湧現。新手要習得武林秘技,首先要挑水、揉饅頭、切菜,樣樣來,然後才有資格蹲馬步、對打,最後通過梅花樁、木人巷的考驗。經過伙房班長大力調教,習得粗淺的料理技法。每天三餐,菜飯熟成,便由我騎著三輪車載到連上供大家享用。日後三餐,能夠自行打理,要歸功於這段妙事,看來這印證圍棋大師吳清源的金句——吃虧就是佔便宜。

越南人力三輪車。(圖/Utkarshraj Atmaram@flickr)
三輪車。示意圖。(資料照,Utkarshraj Atmaram@flickr)

我騎的是三輪貨車,但早年《福爾摩斯》作者柯南 · 道爾,擁用一部三輪車,輪子兩大一小,看來十分滑稽。柯南開設診所,生意清淡,門可羅雀,靈機一來,勤加筆耕,終於馳名世界。閒來無事,竟然跟太座一起騎車,行街串巷,不亦樂乎。

看到家中的自行車,最神奇的是後座位掛上一張小型牌照,原來每年要到警察局繳費才能領到牌照。騎腳踏車,有各種好處, 一旦故障,修理只花小錢,無需加油,不用擔心警察開罰單。  

上個世紀中葉,台灣出產一款大塊頭的腳踏車叫「武車」,可以用來載貨,特別是啤酒或豬肉。鄰居有位歐吉桑,清晨即起,便載送到豬肉攤,以迎接早市,本身應該孔武有力,自詡日本時代,嘉義地區只有三位年輕人考上海軍,他是其中之一。海軍是日本皇軍的精英,司馬遼太郎也是海軍,曾撰寫《坂上之雲》大力歌頌一番。

南部老家一度經營雜貨店,華燈初上,生意火紅,時時要騎著武車載送啤酒到酒家去。酒家女身處龍蛇雜處之地,培養銳眼,方能掌握人脈。春去秋來,季節惚惚推移,有的變身成地方議員,正所謂「煙花巷口旭日升,飛入顯赫侯門家」;有的嫁給魚丸大戶,身價翻兩翻;有的則當起二房,增產報國。中國作家錢鍾書藉著《圍城》筆下角色強調,女人有當媒人和母親的欲望,但欲望如同鈔票,也會縮水。

法蘭西作家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在《追憶似水年華》中,透過第二卷《在少女們身旁》的敘述,呈現出19世紀的海邊休閒文化。在這部小說中,敘述者馬塞爾跟(Marcel)外祖母一起前往巴爾貝克(Balbec)海邊渡假時,某日巧遇一群陌生女孩,其中有一個手推著自行車。這位喜歡騎自行車的少女就是阿爾貝蒂娜(Albertine),馬塞爾經由畫家埃爾史蒂爾的介紹,才有機會跟她認識。後來,兩人還發展一段情。

當時,許多法國女性騎著自行車,遊走於街頭和海邊休閒地。一些激進女性主義者更鼓勵女人騎自行車,從而體現男女平等,並給予女人行動自由。顯然,法國女人也由家裡走向戶外,展現女性解放的第一步。

台灣也衍生了名牌單車,甚至跟時尚結合為一體,騎行者當中不乏一身勁裝的電子新貴,尤其在新北、竹北。要是你到竹北,難免會嘖嘖稱奇,誤以為來到外國觀光。店家處處綻放時尚的氛圍氣,比如說餐廳、眼鏡行等。 

英國做過調查顯示,騎行者可分為60多種不同類型,包含職業自行車運動員,騎車到村子巷口商店的採買者,還有市內騎友,他們只是利用晴朗的假日穿上緊身裝,騎車到咖啡館,把車子往旁邊一靠,坐在外邊喝咖啡。

顯然,騎行者轉變類型,無需費盡心力,只要改變一下騎行目的就可以了。

*作者為作家,著有《日趣》、《時尚考》、《布爾喬亞》,譯作有波特萊爾《惡之華》、《巴黎的憂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