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烏克蘭第三課─死道友,不死貧道

2022-04-07 06:00

? 人氣

2022年4月,烏克蘭戰爭,俄羅斯軍隊殘害平民的「布查大屠殺」戰爭罪行曝光,許多死難者雙手反綁(AP)
2022年4月,烏克蘭戰爭,俄羅斯軍隊殘害平民的「布查大屠殺」戰爭罪行曝光,許多死難者雙手反綁(AP)

抵消「升級反感」之「拉中國下水」

拉中國下水,本來就是美國劇本裡的固定章節,關鍵之處在於確保制裁效力能讓美國兵不血刃地一箭雙鵰,同時威懾中俄,擴大打擊面。因此,現在大家關心兩個問題:制裁俄羅斯的消耗成效如何,以及對中國的威懾成效如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關於制裁俄羅斯的成效,談論者眾,雖看法分歧頗大,但最終都指向「中國助俄抵消制裁」的破口,因此美國的制裁大棒已然轉向中國。

制裁,有四種目的:1. 預防性威懾。2. 逼對手退卻。3. 促發對方內部政變。4. 長期消耗對手。前3項對俄羅斯顯然不起作用,最後一項的關鍵在於中國的態度,如此便不難理解美國為何盯著中國了。

美國有一種看法認為,類似對俄羅斯的制裁,對中國不起作用。有鑒於目前的制裁屬「經濟戰」,其論點強調,類比中俄的經濟結構,西方不敢徹底制裁俄羅斯的能源,已然預示了西方無法以類似手段制裁中國。

因為中國在經濟層面上的許多領域,都像俄羅斯能源一樣,是全球經濟的敏感神經。以中美經濟關係為例,如農業、紡織、微電子、基礎製造、製藥和金融等等領域,都互相依存,制裁中國等於制裁美國。同樣的類比法,也適用於歐洲,與亞洲。

換言之,對中國下重手(包含金融制裁在內)的後果,全世界都承受不起,而解決之道,唯有經濟脫鉤。

事實上,美國嘗試與中國脫鉤,已經進行數年,也算一種廣義的制裁,而成效如何,眾所皆知,除了對美國形成了長期「隱憂」外,還增強了中國對制裁的適應力。

作為被制裁經驗最豐富的國家,俄羅斯深知風險不在他處,只在西方,因此國策東移勢在必行,也勢必加速。考慮到俄羅斯也有傲人的科技實力與不可小覷的經濟潛力,西方的排擠只會促發中俄在科技經貿上合作的動力,讓制裁適得其反。

西方好不容易聚集的反俄能量,美國當然希望順勢也轉移到「反華」上頭,因此中國必須是「共犯」,一起鬥臭,成本減半,就算不敢制裁中國,也能撈點好處。

拜登政府之所以想拉中國下水,還有另一個重要推力,就是共和黨已將台灣問題視為今年與2024年大選的主要議題,因此民主黨必須對中國展現更強硬的姿態,兩黨相互比拼下,台灣問題必然是未來幾年的華府焦點。

2022年3月14日,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在義大利首都羅馬(Rome)會見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祕書長楊潔篪。(AP)
2022年3月14日,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在義大利首都羅馬(Rome)會見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祕書長楊潔篪。烏克蘭危機之外,中國關切的是台灣問題。(AP)

抵消「升級反感」之「與台灣站一起」

3月初,除了龐佩奧訪台,共和黨國會議員也頻頻就台灣問題出招,如麥克考(Michael McCaul)主張提供台灣反艦導彈「以向北京發出威懾信息」,布萊克本(Marsha Blackburn)主張制裁解放軍空軍的材料與設備供應商,沙利文( DAN SULLIVAN)提出「與台灣站一起法案」( S.T.A.N.D. With Taiwan Act),另外三個參議員(RICK SCOTT 、KEVIN CRAMER 、JOHN KENNEDY)提出「通過金融制裁阻止中共對台灣的侵略法案」( Taiwan Invasion Prevention Act)。

喜歡這篇文章嗎?

雁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