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催生「歐盟大團結」!《經濟學人》:如何克服內部分歧、維持長期團結是關鍵

2022-03-21 20:00

? 人氣

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歐盟外長)波瑞爾(Josep Borrell)3月9日在歐洲議會發表演說。(美聯社)

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歐盟外長)波瑞爾(Josep Borrell)3月9日在歐洲議會發表演說。(美聯社)

俄羅斯2月24日揮兵入侵烏克蘭以來,歐盟各國比預期更迅速、更團結地宣佈對俄羅斯祭出一系列制裁,其中包含對俄國航空司關閉領空、史無前例地援助烏克蘭武器與款項、將數家俄國銀行逐出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支付系統。然而,當烏克蘭戰爭罕見地促使歐盟大團結之際,《經濟學人》則指出歐盟接下來該如何維持這份團結,將是烏俄衝突發展及歐盟未來走向的關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歐盟自1993年正式成立以來,成員國間的分歧不斷,許多議題因無法達成共識而陷入僵局,讓「歐洲一體化」的宏願難以真正實現。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爆發後,部分南歐國家發生主權債務危機,隨後影響整個歐洲經濟,歐元區一度面臨崩潰危機,更導致富裕的西北歐國家與地中海國家產生嚴重對立。

然而,全球疫情及烏俄衝突的爆發,卻罕見地促使歐盟暫時放下分歧,合力度過眼前難關。《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20日刊登的文章指出,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凶殘屠殺平民的行徑,不但讓歐洲政客停止相互爭論,更促使歐盟迅速批准了原先需經長時間討論的政策,只為齊心抗俄。上述政策則包含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及資金、允許烏克蘭難民即刻進入歐盟尋求庇護。

2022年3月10日,歐盟領導人在法國凡爾賽宮集會,討論如何聲援烏克蘭、降低對俄羅斯能源的倚賴(AP)
2022年3月10日,歐盟領導人在法國凡爾賽宮集會,討論如何聲援烏克蘭、降低對俄羅斯能源的倚賴(AP)

要制裁俄國到何種程度?各國態度分歧

儘管歐盟27個成員國團結一致對俄國實施嚴厲且廣泛的制裁,但對於要孤立俄羅斯到何種程度,各成員國仍存有不少分歧。《經濟學人》指出,以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為首的「制裁主義者」(Sanctionistas)陣營,因擔心成為普京下一個入侵的對象,積極呼籲對莫斯科祭出更為嚴格的禁運措施,包含限制進口石油及天然氣。然而,德國和義大利等國則認為,切斷俄羅斯的能源進口恐將對歐洲經濟造成不小傷害。

《經濟學人》對此則分析,在烏克蘭情況沒有進一步惡化、戰火並未蔓延至他國的情況下,波蘭提出全面禁止與俄羅斯貿易的提議,恐怕也很難被歐盟採納。另一方面,由於德、法等國已向俄國祭出比外界預期更加廣泛的制裁,歐洲目前不太可能再採取更多行動。《經濟學人》也認為,對俄的制裁行動可能會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步鬆綁,但在戰事結束前,多數的制裁行動將持續有效。

此外,烏俄衝突爆發後,各成員國對於「烏克蘭是否能加入歐盟」也持不同意見。東歐國家積極支持烏克蘭加入之際,德法等國仍堅持只對「烏克蘭加入歐盟」提供模糊的保證。

2022月2月28日,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正式簽署申請加入歐盟的公文。(美聯社)
2022月2月28日,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正式簽署申請加入歐盟的公文。(美聯社)

制裁恐帶來巨大經濟損失

與此同時,對俄製裁帶來的巨大經濟損失也成為歐盟內部分裂的隱憂。《經濟學人》強調,歐盟大幅限制俄羅斯能源進口,便意味著歐洲各國得從更遠的地區進口天然氣。當全球能源價格因戰事而飆漲時,歐盟的貧困居民將會比富裕居民付出更多成本,才換取能源使用。而向俄羅斯出口大量產品的國家,可能也將面臨同樣的窘境。

法國官員曾提議,歐盟應比照疫情期間推出7500億歐元(約新臺幣23兆元)的「下世代歐盟」(Next Generation EU,簡稱NGEU)經濟復甦計畫,援助因限制俄國天然氣進口而受影響的成員國。儘管荷蘭等「節儉」國家對此表示興趣缺缺,《經濟學人》則認為,撥用NGEU計畫剩餘資金進行援助,或許是目前可行的折衷方案。

至於超過300萬名的烏克蘭難民該如何處理,歐盟則有相對一致的共識。成員國間一致認為,目前已接納超過三分之二烏克蘭難民的波蘭,無法獨自解決難民問題。因此,歐盟要不提供波蘭相應的經濟援助,要不將部分烏克蘭難民重新安置到其他國家,由歐盟各國共同解決此問題。

2022年2月15日,德國總理蕭爾茨到訪克里姆林宮,與俄國總統普京討論烏克蘭危機。(美聯社)
2022年2月15日,德國總理蕭爾茨到訪克里姆林宮,與俄國總統普京討論烏克蘭危機。(美聯社)

內部舊有分歧恐再現

《經濟學人》也指出,隨著戰事持續延燒,烏克蘭戰爭未來可能不會再是歐盟各國最需優先解決的事情,歐盟內部舊有分歧屆時恐將再度浮現。過去幾年,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不滿波蘭法院裁定部分歐盟法律不合波蘭憲法,雙方在「法治」議題上出現嚴重衝突,歐盟甚至因此拒絕向波蘭撥款。不過,歐盟執委會態度近日卻有所轉變,似乎有意向波蘭提供資金,協助其處理烏克蘭難民問題,但此舉卻也遭部分人士認為有違先前所堅持的基本原則。

而談及歐盟向來嚴格的預算規則時,部分成員國則表示,新冠疫情危機使歐盟的預算規則顯得太過嚴格,烏克蘭戰爭恐將使此種情況再次發生。有鑑於此,它們強調不排除再次選擇彈性解釋歐盟預算規則的可能性。

在普京下令入侵烏克蘭前,法國和義大利等國便因為背負巨額財政赤字,便主張爭取更多預算彈性空間,而戰爭的爆發恐怕只會讓其繼續堅持該主張。至於德國等節儉國家,可能會因此更加積極地呼籲縮減公共支出。

《經濟學人》也預測,烏俄戰爭之後,歐盟某些長期穩定的政策可能會因此轉向。當戰爭嚴重影響能源供應,歐洲是否還能按照原訂步調減少碳排?歐盟是否允許進行更集約化的農業(例如:種植基改作物),以彌補無法從俄羅斯及烏克蘭進口糧食的損失?歐盟與英國的關係是否會有所改變?對中國的關係又是如何呢?歷經歐洲自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地面戰後,歐盟對上述問題的答案,恐怕會有所不同。

2022年3月11日,法國總統馬克宏在凡爾賽宮與歐洲領導人討論烏克蘭問題。(美聯社)
2022年3月11日,法國總統馬克宏在凡爾賽宮與歐洲領導人討論烏克蘭問題。(美聯社)

維持「長期」團結是關鍵

在安全議題上,歐盟各國的分歧則是相對明顯且立場堅定。目前擔任歐盟理事會(Council of the EU)輪值主席國的法國,長期力推「戰略自主」(strategic autonomy),強調歐洲應減少對北約(NATO)的國防依賴。相反地,東歐國家仍持續將北約及美國視為其邊境的守護者。對此,《經濟學人》認為,歐洲的國防安全改革腳步並不會走得太快,因為光是聯合採購軍用裝備的辯論,就已經花費了它們數十年的時間。

《經濟學人》於文章末段再次強調,歐盟持續的團結(特別是在制裁行動上)能使歐洲罕見地在「硬實力」上有所展現,而歐盟各國齊心對抗俄羅斯的態度,確實也廣受歐盟選民支持。不過,如果只是基於選民偏好而選擇團結,目前的「歐洲大團結」光景的逝去,恐怕只是時間早晚問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