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拜習會」各自表述烏克蘭與台灣背後的意義

2022-03-22 07:00

? 人氣

2022年3月18日,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期間,美中兩國領導人拜登、習近平視訊通話(AP)

2022年3月18日,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期間,美中兩國領導人拜登、習近平視訊通話(AP)

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於本(3)月18日進行視訊連線通話,這是拜登入主白宮以來兩國元首的第四次通話,也是雙方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的首次通話。從雙方事後公布的訊息來看,這次通話的重點是烏克蘭局勢和「台灣問題」,中美關係反而只是點到為止。

拜登重視的是烏克蘭局勢,他想透過直接對話,了解北京政策背後的真正意圖是什麼。因為從俄羅斯出兵烏克蘭後,中共一直以「三不」的負面表述方式,來應對這個攸關戰爭與和平的重大問題。「三不」指的是:不譴責俄羅斯的「特別軍事行動」,不加入西方對俄羅斯經濟制裁的陣營,以及不表態是否同意不對俄羅斯提供援助。中共這樣的表述,就如同美國對兩岸政策的「戰略模糊」,予外界許多不確定的想像空間。

拜登把俄烏之戰當成他手中的一張牌。這張牌強化了大西洋聯盟的團結,也使他在國內的民意支持度谷底翻身;但戰局在打打停停的情況下,目前正呈現膠著狀態。這讓拜登感到不耐,認為必須從中共那裡找到處理烏克蘭問題的一個新的切入點,把中共的角色從「阻力」化為「助力」。

但美國政府的一名高級官員披露,拜登在談話中未對習近平提出任何要求。白宫的通稿顯示,拜登向習概述美國及其盟國和合作夥伴,對這場危機的看法,詳述美國為防止和應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所做的努力,包括增加俄羅斯付出的代價;拜登還描述在俄羅斯對烏國城市和平民進行攻擊時,向其提供物資支持的影響與後果。

習近平似乎有備而來,他告訴拜登「主張和平,反對戰爭」,是中國歷史文化傳統,並且強調:中共會按照國際法、聯合國憲章、公認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以及「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等原則,對如何處理烏克蘭危機一事,「獨立自主作出判斷」。

習近平顯然沒有在「三不」立場上鬆口,尤其是西方最關切的中共提供俄羅斯軍事和經濟援助的問題。一名歐洲聯盟(EU)高級官員日前透露,「歐盟領導人有非常可靠的證據,證明中國正考慮提供俄羅斯軍事援助。所有領導人都非常清楚發生什麼事。」類似的訊息也在西方媒體盛傳,但都遭到中俄雙方的否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針對烏克蘭戰爭,這次拜習會的唯一共識是支持以外交方式解決危機。習近平點出中國的兩句老話:「一個巴掌拍不響」和「解鈴還須繫鈴人」,顯然意有所指:即把中共自我定位是這場戰爭危機的「局外人」,認為關鍵是「當事方」的俄烏必須進行對話談判,而且「要談出結果、談出和平」;另一方面,習強調美國和北約也應該同俄羅斯開展對話,「解開烏克蘭危機的背後癥結,化解俄烏雙方的安全憂慮。」

2022年,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東南部大城馬里烏波爾(AP)
2022年,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東南部大城馬里烏波爾(AP)

「談判代替對抗」當然是解除烏克蘭危機的最佳途徑。BBC國際事務編輯辛普森(John Simpson)評論:「即使最殘酷的戰爭也會有結束的一天。有時,就像1945年一樣,唯一的結果就是搏鬥到你死我活。不過大多數情況下,戰爭會達成協議,雖然無法讓所有人滿意,但至少結束了流血衝突。」

俄烏戰爭目前確實處在「傷人一千,自損八百」的狀態;但如辛普森所說:「沒有人願意簽署可能導致自己倒台的和平協議。」普京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現在的處境,都有「輸不起」的壓力,必須靠「第三者」居中斡旋。中共與俄烏皆維持良好關係,最有條件扮演「謀和」的角色,問題在於是否有此意願。

中共《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刊文指出,「中國並不希望俄烏衝突進一步升級,也不願意自己捲入,中國有這樣的權利、也有實力支持這樣的態度。」胡認為「中國現在掌握了戰略主動權和靈活性」。我認為中共是在待價而沽,北京必須確定美國是否真的希望停火、是否樂見中共居中調停,以及中共調停是否能改善中美關係。

針對中共關注的「台灣問題」,拜習雙方不僅各說各話。而且是舊調重彈。習近平對此採取轉守為攻的策略,警告「台灣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將會對兩國關係造成顛覆性影響」;與此同時,拜登則向習近平重申,美國對台政策不變。美方將奉行基於「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公報」與對台「六項保證」的「一個中國政策」。拜登也表達對北京在台海脅迫與挑釁行為的擔憂,並表明美方不支持「台獨」,反對任何片面改變台海現況的行為。

我認為這次拜習視訊會的重要意義在於:

首先,當前世界兩大強權的領導人,都把台灣和烏克蘭相提並論,雖是各說各話,但仍代表雙方都意識到「這是地球上最危險的兩個地方」。台灣和烏克蘭不是各自獨立的事件,而是具有彼此聯動的關係。

其次,拜登曾表示,「烏克蘭戰爭代表專制與民主之間的真正鬥爭」;那麼,從意識形態的角度看,西方很難期待曾在莫斯科提出「鞋子合不合腳穿著才知道」說法的習近平,現在會棄普京於不顧;同樣地,雖然中共視「台灣問題」為內政事務;但從地緣政治的角度看,美國也不可能輕易放棄台灣。

最後,從國際政治的角度看,元首會面一般都是形式意義大於實質意義,解決問題主要靠行政部門檯面下的交易。但面對當前複雜的國際情勢,我們仍期待中美兩強能透過高層溝通管道,建立一套危機管控機制。其實中美相關智庫人士,最近都對兩國關係發展,進行政策面的反思。我認為這也是一件好事。

*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原標題為:「拜習會」談烏克蘭與台灣:各自表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