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在烏克蘭成長,從烏克蘭發跡的俄羅斯獨裁者——赫魯雪夫

2022-03-22 06:20

? 人氣

赫魯雪夫與史達林,1936年,克里姆林宮(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赫魯雪夫與史達林,1936年,克里姆林宮(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赫魯雪夫與普京的天壤之別

對烏克蘭而言,赫魯雪夫與普京留下的歷史印記有天壤之別,前者幾乎可以用「烏克蘭之光」來形容,後者卻根本不承認烏克蘭是一個真正的國家,並且繼希特勒(Adolf Hitler)之後再度揮軍入侵,造成悲慘的創痛。不過普京對烏克蘭確實有一項貢獻:讓烏克蘭成為一個更團結、身分認同更鮮明深刻的民族國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赫魯雪夫與普京的天壤之別,還不只在於烏克蘭。赫魯雪夫領導蘇聯期間(1953年9月至1964年10月)可說是承先啟後:對內,他翻轉史達林時期的恐怖獨裁,開始平反1930年代「大整肅(Great Purge)」(儘管他自己也曾是幫凶)的被害者,釋放大批政治犯,稍稍鬆綁對言論與表達自由的鉗制(史稱「赫魯雪夫解凍」)。1956年2月25日,他在蘇共二十大上發表「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後果」(On the Cult of Personality and Its Consequences)祕密報告,與史達林徹底畫清界線。

1957年,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成為美國《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1957年,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成為美國《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對外,他大剌剌站上國際舞台(雖然言行往往粗魯強硬),推動與資本主義國家「和平共存(peaceful coexistence)」政策(儘管搞出幾乎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古巴飛彈危機),容許歐洲共產主義國家與政黨推動「殊途同歸」的改革(儘管血腥鎮壓1956年的匈牙利革命),與美國締結核武軍備管制條約。

相較之下,普京對外是希特勒與納粹轉世,滿懷狂熱民族主義與帝國主義野心,踐踏國際社會基本規範與秩序,將鄰國視為刀俎上的魚肉,試圖以戰爭、暴力與流血來重現俄羅斯帝國榮光,對國際社會樹立起「新鐵幕」。對內則是史達林化身,以謊言、暴力與偏執狂來治國,幾乎完全逆轉1991年之後的民主進程,鐵腕鎮壓反對運動,全面扼殺言論與集會自由,在軍事、外交與經濟上的表現卻是荒腔走板,擺明瞭要整個國家跟著自己陪葬。

1964年,莫斯科,一場不流血的宮廷政變

赫魯雪夫的統治在1964年戛然而止。當時,莫斯科高層不滿他決策作風專斷、試圖稀釋黨中央權力、農業政策失敗、古巴飛彈危機處理不當、與中國決裂對峙。那年10月,蘇共中央委員在布里茲涅夫(他的門徒與副手)領導之下發動宮廷政變,逼迫70歲的他以「年事已高、健康欠佳」為由下台。

這場政變兵不血刃,過程平順,平順到克里姆林宮(Kremlin)照常開放。赫魯雪夫歸隱莫斯科近郊的一幢別墅,過了將近7年的退休生活,1971年9月11日,無聲無息死去。

普京今年10月滿70歲,他的下場會是何種光景?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