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信觀點:老師要傳樂學生給牽亡,師生相互霸凌教育雙輸

2022-03-15 05:40

? 人氣

台中一中師生衝突引起社會矚目。(Google Map)

台中一中師生衝突引起社會矚目。(Google Map)

中一中的高一學生在上音樂課時和老師「對嗆」事件,從課堂經營層來說是「雙輸」;從教育目標來看,師生衝突的出現,師生明顯出了強烈的「誤解」,誤解引爆了對嗆,對嗆更撕裂了彼此的關係與互信,結果是讓這堂課的教育目標負面呈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教師負有教導學生的職責,因此當學生的報告出乎你的意料之外時,重點就是重新說明這份作業的用意,讓學生了解後,請他們重做再報告。千萬不可把學生的作業拿來「羞辱」或「調侃」。再者,學生態度不佳,正需要輔導,提醒比直嗆他們要來得有效。別忘了在教育現場就是在因應學生的情況而調整你的情緒與話題,如此才有可能創造雙贏。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將全程用手機錄下影音,老師一度阻擋錄影,學生最後還是把這段對嗆的過程PO上網路,引起媒體報導,成功地創造了社會討論議題。相形之下,在網路上,這位老師明顯地成了「被撻伐」主角。當然過去的教學負評也被「起底」。在網路她成了「眾矢之的」。(最新的爭議爆點是兩年前這位老師就在課堂上遭同學叫了「白雲」綽號,和學生起了衝突。今年的學生在報告時PPT用了「白雲」的照片,學生否定此說。表示他們是用了「王力宏」的照片來做梗圖。學校方面可能需要進一步地了解當天的上課真相,還原師生之間的引爆爭突的關鍵,究竟是因為學生有意在梗圖上「羞辱」 老師?還是老師對於「牽亡歌陣」的報告內容不滿而制止學生,造成對嗆?不然的話後爭議還是難平。)

觀察媒體報導學生PPT內容,基本上是在介紹北管、牽亡歌陣等民俗,與老師在兩周前要求介紹中國傳統樂器的主題,鎖定報告的內容並不太吻合。學生有簡介了中國樂器,其中有一段:「中國樂器中,以打擊樂器的歷史最為悠久,而且佔有重要的地位。在傳統上,可分為鼓、鑼、鈸、板和鐘等五類,若依製作材料又可分為金屬、木竹和皮革三類,演奏技能和表現力極為豐富,音響效果具有特色,不僅能使樂曲節奏鮮明強烈,且具有極為強大的感染力。」

這是從網路上引用下來的,看得到的資料顯示學生有意從打擊樂器來著手介紹中國樂器,不過從北管到牽亡歌陣,顯然邏輯上並不是很充份與合理,因為北管是「許多傳到臺灣的不屬福佬或客家系統的音樂聲腔和戲曲,都被歸入北管的範圍,北管音樂類型主要有牌子、幼曲(細曲)、絃譜、戲曲等等;在臺灣,常相對於來自福建泉州的「南管」音樂。」(引自維基百科)要說用牽亡陣頭 說明中國樂器,顯然學生有點失焦,因為「台灣的牽亡有巫術儀式和民俗陣頭兩種型式。巫術儀式的牽亡魂,乃是藉由靈媒(尪姨)施法,引出亡魂與在世者對話;民俗陣頭的牽亡歌陣,是一種超度亡靈的歌舞小戲。」(引自中文百科知識)學生認為這是特殊民族音樂,用此來介紹中國傳統樂器與音樂,離傳統的北管南管有一段距離,離真正的中國樂器所謂「八音」(《周禮·春官·大師》:「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又有一段距離。加上牽亡歌陣本身有著宗教與民俗的意義,在超度亡魂的過程中有其神秘性與巫術性,牽亡魂重點在「超度慰靈」,期望往生者不要害怕而能讓三魂得到安頓,音樂是引導與陪伴。學生有心探討中國樂器,卻走了一條小徑而非坦途。有心做創意突破,卻無意走上了民俗的神秘領域。

近日網路瘋傳一份台中一中學生與音樂老師爆發爭吵的影片。(取自當事人youtube)
近日網路瘋傳一份台中一中學生與音樂老師爆發爭吵的影片。(取自當事人youtube)

老師要求學生刪掉牽亡歌陣,應該是有其理由,不過學生顯然較堅持自己是經過努力而蒐集而來的作品,下這樣就刪除了的確是太可惜。這應是師生之間產生「誤會」的重要關鍵吧!老師當然有權要求不合適的主題出現在課堂上,只是沒有先說服這組同學,讓他們理解到這樣的報告是有問題,問題出在哪裡?少了這樣的溝通,學生已經有所不滿,當然最後會採取念書來「打發時間」來向老師「抗議」,如此態度,相對地也會引發起老師的不滿與不快,一下爆發開來,師生當然都會成了雙輸局面。

對於傳統中國音樂,學生主要在介紹樂器,忽略了樂的真正精神與意涵,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在孔子的人格修養進程中, 詩禮都扮演著重要地位, 但是音樂呢?則是孔子人格修養最高境界。只是從孔子以降,關於「樂」的論述與推廣卻十分少見。一直到音樂家江文也(1910-1983)撰著《上代支那正樂考-孔子の音樂論》,從儒家的觀點分析中國古代音樂及淵源,闡述孔子的音樂思想,為首部儒家音樂理論專書。當然我們的學生尤其是國高中學生,大多數還是為了升學,對於考試有用的即便是花踐補習都沒問題,至於音樂課,又不是要考音樂專長的科系,所以學生用心的重點,自然不在音樂的價值與意義。上完課交了報告或作業,老師那邊沒事,成績過關了當然這份PPT 也就隨之而灰飛煙滅,只要能考上心目中的第一志願,其餘的都是過眼雲煙。 這就是我們的教育現況嗎?

至於這場師生對嗆事件,學校的處理是對師生進行輔導,藉此協調以期化解師生之間的誤解而重建師生之間的互信。這是對的。課堂上的衝突可以透過還原與調解來化解心結。然而,網路上針對這位老師的「無情攻擊」,所造成的傷害與影響顯然是無彌補的。從這個層面來看,我們的教育現場已經嚴重受到社會、政治上的網路1450的攻擊效應影響(可以說「汙染」),負面攻訐形成的師生關係撕裂,……教長和教育部官員可曾看到?

執政的蔡政府可曾思考,如果從大學到中小學,學生只要不滿或不爽老師上課內容,就錄下對話與場景,來公諸網路;甚至藉著不滿而對老師進行人身攻擊(包括對老師的體態、表達方式……等有所影射與攻詰),如網軍對於政治對手的抹黑操作一樣,這樣還需要老師來教育與提醒學生什麼是真相什麼是真正的價值嗎?

公共議題的討論就是要參與者以理性與全盤性的思考來對談,從對話的過程了解這個議題對於公眾的問題性與影響,希望藉此尋求到大多數的共識而進行有效的調整/改善,來造福社會。因此公共議題的論辯,最重要還是能否充分與多元討論,絕不是一味用政治操作來誤導大眾。

去年1218的四大公投執政黨對於萊豬進口、核四重啟等用盡全力來「有意引導」民眾,忘了全面與充分地開放討論,雖然最後成功地擋下了這四大公投,只是政治操作軌跡明顯,政治宣傳比實質討論還要多,反而讓四大公投的問題癥結全部掩埋,如今斷電不斷,物價節節高升,四大公投原本民意:想要提醒蔡政府避免政策錯誤而引發民怨的惡果,卻是在現在一一地出現。政府與民眾雙輸的一再上演,如今教育現場也出現了這樣的複製現象,請問小英總統與民進黨這是你們所希望看到的嗎?這是你們想要的教育典範嗎?

*作者為銘傳大學新聞系主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