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媒體崛起,為政治廣告提供新的舞台:《假新聞政治》選摘(1)

2022-03-19 05:10

? 人氣

臉書政治廣告在英、美鬧得沸沸揚揚,臉書公司於2017年內部開始討論此事,決定推動廣告透明化政策。未來台灣在刊登政治廣告時,都須提出更多相關資訊。(資料照,取自unsplash)

臉書政治廣告在英、美鬧得沸沸揚揚,臉書公司於2017年內部開始討論此事,決定推動廣告透明化政策。未來台灣在刊登政治廣告時,都須提出更多相關資訊。(資料照,取自unsplash)

2016年接連發生兩樁出乎專家、媒體預料的政治事件,讓「假新聞」一詞,瞬間驚動全世界。一件為英國脫歐公投;一件則是美國總統大選,假新聞現象很快成為全球學者關注的議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兩件事有一些共同的特徵。2017年五月,英國記者卡蘿·卡德瓦拉德爾(Carole Cadwalladr)發表系列報導,揭露2016年的英國公投和美國總統大選發生資料共享、交叉金援(cross-funding)等事,使一切看起來像是經營的民主(managed democracy)。其中的金援數字龐大,兩個選舉經驗又可以互相學習(Tambini, 2018, p. 271)。

「英國脫歐是川普的培養皿。」卡德瓦拉德爾(Cadwalladr, April 16, 2019)提到自己在2018年調查發現,英國脫歐與川普選舉兩件事密切相關,是由同樣的劍橋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進行恐懼、仇恨操作,並用非法的手段掌握8,700萬人的臉書資料,為的是了解這些人的個別恐懼,用來散布臉書的政治廣告。這些政治廣告只出現在個人臉書的動態牆上,很快就消失無蹤,想要追查也找不到證據。沒有人知道是誰投放那些廣告?他們的國籍是什麼?以及投放廣告的金額究竟是多少錢?知道答案的臉書公司,卻拒絕給這些資料。

在英國國會的壓力下,臉書終於交出資料。人們這才知道,在公投前幾天,遊說脫歐的機構投下75萬英鎊,透過另一個競選單位洗錢,已為選務機關判定非法。這些非法資金大量散布假資訊在臉書的政治廣告上。但是大部分人並未接到這些廣告,因為廣告目標為出資者判定容易受影響的部分人,並因此造成英國百年來第一次選舉舞弊事件(Cadwallad, April 16, 2019)。

不只英國檢討臉書政治廣告,美國也開始調查臉書政治廣告對2016年選舉的影響。政治廣告或許並非新鮮事物,在社群媒體崛起後,似乎又為政治廣告提供了新的舞台,也使政治廣告出現新的面貌。2017年4月,《時代》雜誌報導情治單位發現俄羅斯2016年的宣傳活動,就是利用臉書廣告,以易感的使用者為宣傳目標。俄羅斯和其他人一樣去買臉書廣告,並且利用廣告來干擾選舉。臉書發言人2016年7月20日回應CNN的訪問時,仍強調:「沒有證據證明俄羅斯廣告和選舉有關聯。」

就臉書的政治廣告來看,臉書共有五百萬個廣告商,每天創造數以百萬計的廣告。為了解實際情形,臉書以選前三個月為期間,開始搜尋源起於俄羅斯的廣告商,或是使用俄羅斯IP(Internet providers)、或是使用俄文書寫貼文,以及用盧布(rubles)交易的人(Levy, 2020, p. 372)。他們同時也去看廣告內容,決定什麼是政治性的內容。臉書本來想用川普或希拉蕊為關鍵字去找,後來發現非常困難,因為很多廣告不是以文字呈現,並且都有一部分是圖片,就很難搜尋(Levy, 2020, p. 373)。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