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扎爾拜·葉爾肯觀點:有關俄烏軍事衝突之若干問題思考

2022-03-03 07:00

? 人氣

其次,通過觀察烏克蘭戰局的演變不難看出,烏方陣營內極可能存在裏應外合的「引路黨」,為俄軍勢不可擋的「閃電戰」提供相應的「援助」。因此,「全民皆兵」在阻擋俄軍持續深入的同時,還可借用戰爭狀態「殲滅」所有與其相配合的「兩面人士」。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22年2月25日,基輔一處民宅遭到俄軍空襲。(美聯社)
對烏克蘭而言,向「愛國主義者分發武器」一方面是國防軍喪失絕對制空權後的無奈之舉,另一方面則是為戰後政治重構所設的局。(資料照,美聯社)

再其次,「分發武器」將極大可能地引發持續不斷的「水晶夜」。在戰爭全面結束並恢復社會秩序穩定之前,「暴力事件」在所難免,部分「持槍人士」可能借機完成之前「難以達到」的目標,而部分「異議人士」則可能會首當其衝地成為「犧牲品」。

最終,戰後的「武器追查」將是權力重建過程當中實現權力「集中化」的關鍵一步。不僅如此,「武器追查」還是未來社會實現「非武化」與「穩定化」的必經之路。在此過程中,「武器的濫用」一題很有可能成為心懷鬼胎者相互指責的「主要依據」。

西方國家為何在「咄咄逼人」的普京面前堅信「經濟制裁」會讓其「知難而退」?

自烏克蘭危機爆發並急速升級以來,面對時而步步緊逼,時而小步退讓,時而大打出手的普京,西方各國自始至終都以強烈的「外交譴責」和逐步加碼的「經濟制裁」方式進行回應,其結果是難以想像的「變本加厲」。對此,西方國家可能心知肚明,普京此舉並非是製造惡性的「相互威脅」,而是重塑雙向的「安全屏障」,唯獨「速戰速決」才方可實現其目標,因此「經濟制裁」是避免其「順手牽羊」的保障。

*作者為哈薩克國立大學經濟科學碩士、曾任哈薩克國立大學經濟與商業高等學院教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