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凌翔觀點:從跨國收購屢屢失敗看保護主義抬頭

2022-02-12 05:40

? 人氣

環球晶併購世創遭卡關。

環球晶併購世創遭卡關。

隨著一連串兼並外國企業計劃的破產,未來跨國企業恐怕得准備一根桿子了,因為要戰勝的難度已經從跨欄變成撐桿跳。

2022年2月,與歐洲有關的兩宗購並案都宣告失敗,先是台灣知名的晶圓制造企業環球晶(Globalwafers)購並德國同行世創(Siltronic)未獲德國政府同意,後是美國晶片設計公司輝達(NVIDIA)購並英國安謀(ARM)也正式破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環球晶的主業是Wafer制造,用在蝕刻晶片,總是圓圓的一片,故中文譯為「晶圓」,其實太陽能電池板也以它為零件,形狀卻不是圓形。這個行業屬於材料、化學領域,原來由日本、德國企業執牛耳,而它的下游"出海口"是晶片制造業-譬如台灣台積電、美國英特爾。它們正是日、歐近20年漸漸放棄的工業部門,這也是環球晶能在台灣崛起的背景因素之一,另一個因素是環球晶的發展策略看准半導體行業變遷大勢,不斷購並,形成今日分散16廠的全球布局。

出生於台灣台南的黃仁勳創辦了美國公司輝達,他於1995年寫信詢問台積電,是否願意為他的新創小公司輝達代工,獲得張忠謀親自回電,寫下兩公司合作多年的一段因緣。輝達靠繪圖晶片闖出一片天地,技術無庸置疑,但是進入雲計算、人工智慧、移動裝置等等新時代之後,不同的大量需求風起雲湧,不能再一步一腳印發展。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輝達2020年9月改變企業戰略,宣布欲收購英國知名矽智財(IP)大廠安謀。

「國家安全」阻礙商業操作

大型跨國公司的跨國收購,若在相關國家的市場佔比超過某一比例,就受到該國反壟斷法律的規範,因而需要在地國政府審核同意。政客的國安邏輯就從此「罩門」一槓子橫插進來,改變了企業家追求的商業邏輯。

依照商業邏輯,環球晶實現購並操作後將擠進世界晶圓業的最前列,而已站在晶片設計業顛峰的輝達,則思購並大計以求更上一層樓。兩個案例都顯示跨國企業競爭不只「大者恆大」,更是「惟小必衰」,小型科技公司若不志氣比天高,未來被購並算是善終,倒閉機率其實更大。

這麼看來,購並似乎是可行的商業操作,未來的科技產業將是寡頭極端壟斷的景象,人人追求第一. . . 慢著!這是在「世界是平的」時代時的趨勢,現在游戲規則又變了。

2005年,紐約時報專欄作家Thomas Friedman出版《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 A Brief Histor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一書,分析個人與企業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得到權利,強調世界正被抹平。

全球化推到極致,商品、資金、人才都能跨國界自由流動,世界因而變平了,然而,美中科技戰打響後,硝煙四起,川普一輪盟友、敵手不分的「美國優先」,再加上Covid-19倏忽籠罩全球,國家加強了其行使國際關系的權力,同時,跨國企業與個人靠邊站,結果便是,各國政府-無論被迫還是順勢-擎起了國家安全的鮮明戰旗。

我的不給你,你的要給我?

誰不想確保重要戰略物資最好能在自己國內生產?次之也得掌握在靠得住的盟友手中啊!於是,各國政府悄悄改變的戰略思維化身為泥水工,重新築起「國家邊界」的高牆;被抺平的世界,又不平了。

尤其歐盟、東盟等區域聯盟內的國家更為艱難,因為各自地緣政治條件不同,國家利益自不相同,強大壓力襲來時,猶如同林鳥,卻不能同向而飛。

半導體行業是美、中科技戰的主戰場,環球晶與輝達都屬於這個行業;晶片是重要戰略物資,比疫苗有過之而無不及。歐盟去年公布的「2030數位羅盤」計劃中定下半導體的十年發展目標,充分顯示在晶片短缺的情形下,汽車制造業受重創後政客的焦慮感。

在德國政府沒有批准半導體領域的台企收購德企之後,台灣有媒體質疑道:「你不准環球晶買你們家的公司,卻期望台積電去你們家投資?」其實,「我的不給你,你的要給我」這種思維,在無政府的國際叢林中,再合理不過了:有本事就這麼干。美國要求台積電不可為中國華為代工,但要求它赴美設廠,不就做到了嗎?

德國有意把世創留在自己國內,也屬合理。

不只台積電,環球晶、輝達,所有企業都得求生存,都必需為自己的利益精打細算。但國家則都是國家安全至上,國家利益第一,只不過,當企業碰上國家,國家還是權力更強大,得聽它的。

*作者台大電機系畢業,美國密歇根大學電資碩士,現為台灣大學政治系博士候選人。本文原刊《德國之聲》,授權轉載。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