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禮祺觀點:由全球監理沙盒窺探2022金融科技重要趨勢

2022-01-17 07:00

? 人氣

該計畫提供強大的身分驗證應用程式介面給第三方供應商,且採用資訊安全措施,以確保開放資料可以在不同手機銀行和移動營運商間的轉移保有相當高安全性。根據官方新聞稿,自2018年初獲得政府正式認可以來,已經吸引350萬的用戶,平均每天有3500名新用戶註冊。itsme現在除應用於金融業的身分認證外,比利時政府已經批准其作為納稅申報服務;更應用在新冠肺炎的疫情管理,協同建立數位疫情護照,紀錄人民接種疫苗以及相關檢測結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網路銀行,純網路銀行,純網銀,開放銀行 Open API。(取自pixabay)
比利時的itsme專案,即是應用開放銀行的著名案例之一。(取自pixabay)

監理科技 香港沙盒實驗數量最多

香港監理沙盒是由金管局、證監會以及保監局3大監理單位的沙盒相互協調運作。

香港當局體會到金融科技的全球發展中,將會有更多的創新技術由銀行業與科技公司共同探索,因此鼓勵銀行及其科技公司合作,期使能夠更快推出金融科技項目,並降低開發成本及提高產品素質。

截至2021年8月底,共有223項金融科技項目獲准進入沙盒試行,有165項試行是銀行與科技公司合作進行,涉及的科技包括以生物識別實施身分驗證、區塊鏈、機器人服務等。值得注意的是,歸類為監理科技的實驗項目數目最多,高達108項,包括使用人工智慧、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和應用程式介面等技術,從非結構化數據中提取關鍵資訊,提供更準確深入的市場情報,以及促進符合法令遵循的要求。

沙盒不只是監理 更是輔導與促進者

綜上所述,可以探見,數位身分驗證、開放銀行以及監理科技為2022年的金融科技重要趨勢,尤其是在後疫情時代的新常態下,各國監理單位亦表達高度興趣且樂見其發展。

文末,討論沙盒能否真正促進創新,在學術界與實務界一直有著許多探討,可以確定的是,沙盒提供了一個讓監管者和新創者可以共同學習成長與交流的平台,並為雙方帶來效益。對於新創者來說,可以學習如何和監管機構對話與互動,減少監管不確定性,有助於降低進入金融業的高聳壁壘;另一方面,監管機構可以建立關於金融科技趨勢和創新知識,協助在早期階段識別和評估風險,從而有助於適當的政策反映。

監管機構更可積極擔任金融科技的輔導與促進者,讓金融科技新創產業就算不進入監理沙盒,亦能有前進成長的空間,從而開發更有益於社會的新產品,促進金融包容性和更廣泛的消費者選擇。這是其他國家監管單位關注與努力的領域,也是值得我們借鏡學習的地方。

*本文作者為國立中央大學財務金融系兼任助理教授、台灣財務工程學會理事。本文選自145期《銀行家雜誌》經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