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文:前途光明看不見,道路曲折走不完

2022-02-20 05:50

? 人氣

毛澤東的文革目標,就是以毛主席取代家庭、父母、師長等一切權威地位。1967年文革宣傳海報:毛澤東(左三)、周恩來(左二)與四人幫。圖片來源:Chinaposter.net,http://goo.gl/S4DaO7

毛澤東的文革目標,就是以毛主席取代家庭、父母、師長等一切權威地位。1967年文革宣傳海報:毛澤東(左三)、周恩來(左二)與四人幫。圖片來源:Chinaposter.net,http://goo.gl/S4DaO7

我認識許多仍然堅持追求理想、並且與人為善的共產黨員,他們貫徹對香港的「長期存在,充分利用」政策,但這樣的人經文革洗禮之後,那時就已經越來越少了。

失敗者回憶錄81:文革締造中國的今天

前文提到我在文革後,開始了一個重新認識中國的過程,有網友留言說:現在中國經濟成就有目共睹,打擊貪腐既打蒼蠅亦打老虎,脫貧也有成績,我是否應該再度去重新認識中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文革後中國發展至今的政治經濟狀況,與文革十年所造成的中國社會局面,實在有很大關係。可以說,文革締造了中國的今天。

由於不斷搞階級鬥爭,中國自1957年到1976年,全國職工20年沒漲過工資。1957年全國職工平均年薪624元,1976年下降到575元。

文革結束後的1978年,中國掀起了一股聲勢浩大的出國考察熱潮,各考察團發現在經濟、科技、效率等社會發展上,中國已經遠遠落後於世界,例如,西德一個年產5000萬噸褐煤的露天煤礦只用2000工人,而中國生產相同數量的煤需要16萬工人;法國馬賽一鋼廠年產350萬噸鋼只需7000工人,而中國武鋼年產鋼230萬噸,卻需要67000工人……。

1979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低工資,對工人權利和環保都沒有要求,使中國在經濟全球化之下,成為西方企業設廠投資的樂園,這是中國經濟起飛的主因。

美國前總統甘迺迪說:「沒有社會進步的經濟發展,只能使大多數人繼續貧困而讓少數特權者牟取暴利。」

所謂社會進步,主要表現在人民的權利和福祉的進步,所謂少數特權主要指掌政治權力者的以權謀私。中國經濟發展使大多數人的生活確有改善,但中國總理李克強在2020年說,中國有6億人每月收入低於1000元人民幣,在中等城市租房都困難。社會沒有進步還表現在人民的法律權利,自由表達權利日益削弱。所謂反貪腐,只看「官員財產公開」制度,多少年都「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這幾年是連樓梯都不敢響了,因為有人公開舉橫額,要求官員財產公開,結果被控「顛覆國家政權」罪。官員財產不公開,充分說明人民處於無權狀態,經濟發展使少數人謀取暴利。

公務員財產公示始於英國,時間是1695年,距今已300多年。現在這已經成為世界文明秩序的重要準則,官員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被多數國家列為犯罪。這是中國政治與世界文明差距的指標之一。

1981年四人幫審訊時,接受電視台訪問截圖。(作者提供)
1981年四人幫審訊時,接受電視台訪問截圖。(作者提供)

1971年後,因《七十年代》受周恩來青睞,香港出版界的高層藍真,中調部駐港高層潘靜安,新華社副社長祁峰,與我聯繫密切。我雖然後來脫離左派,但沒有因此否定這些領導者的為人。就個人來說,我即使到今天,仍然尊敬和懷念他們。他們當年對我執行的「掃地出門」措施,我相信這既反映中共從上到下各級幹部的思想觀念已經改變,又是「下級服從上級」的共產黨的鐵律使然。

前文曾經提到,1974年之後兩年,香港左派領導忽然對《七十年代》出版的每一期,都以極左意識挑剔一些字眼,後來我知道這是因為北京極左的文革派,與周恩來的官僚派的內部鬥爭,為了不給文革派找藉口,在港執行工作的中共領導,只好對《七十年代》每期審查。四人幫倒台後,在北京的中調部部長羅青長親自對我說,這樣的審查是不應該的。但我相信香港左派領導當時這樣做有保護我們的苦衷。

在文革的後幾年,《七十年代》儘管刊登了不少海外學者訪華的歌德文章,但我們沒有主動為文革派張目。這是因為在香港的左派領導,儘管在他們的黨營機構不斷搞政治學習,向員工宣傳極左思想,但並沒有向我提出要在雜誌中貫徹「批林批孔」「批鄧」「打擊右傾翻案風」等等極左意識。我那時會不時被派到廣州,在一個秘密地方閱讀中共的內部文件,也同調查部駐廣東的負責人見面與談話。那負責人隱晦地表示他對被毛撤職的鄧小平的尊敬和推崇,對當時的極左思潮不滿。

我認識許多仍然堅持追求理想、並且與人為善的共產黨員,他們貫徹對香港的「長期存在,充分利用」政策,但這樣的人經文革洗禮之後,那時就已經越來越少了。據統計,文革十年,全國被立案審查的幹部達230萬人,佔全國1200萬幹部的19.2%。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被審查的幹部有29885人,佔幹部總數的16.7%。其中,中央副部級和地方副省級以上的高級幹部被立案審查的達75%。事實上,全國各級幹部,文革前只要掌有一定權力,都在文革受衝擊,被批判為「走資派」,過去的功勞和苦勞一筆抹殺。文革給他們的教訓就是:一旦失去權力,就連生存的權利都沒有了,因此一旦回朝掌權,就不要那麼天真去「為人民服務」了,最重要就是掌握權力,為自己服務。權力就是一切,「有權不用,逾期作廢」是專權體制的最高法則。

這是文革帶給全中國人的最深刻教訓,也是隨後帶來的幾十年經濟政治體制變化發展的主要原因。(原文發佈於10月29日)

文化大革命(文革)禍首之一的江青後來受審(美聯社)
文化大革命(文革)禍首之一的江青後來受審(美聯社)

失敗者回憶錄82:極不平凡的一年

1976年的中國,是極不平凡的一年。9月9日,毛澤東去世了。

1976年的中國,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一月在毛江發動針對鄧小平的「反擊右傾風」的背景下,官僚派首腦周恩來病逝,引致清明節的天安門事件;群眾悼念活動被鎮壓,跟著是鄧小平被撤職,文革派在全國掀起「批鄧」運動;7月6日中共元老朱德去世,7月28日唐山大地震,20多萬人死亡。儒學大師徐復觀撰文,說古代對帝王的約制手段中,常有人以自然災害來表示上天對帝王殘暴統治的「天譴」,通常帝王在「畏天」的觀念下,會下「罪己詔」,並採取對民讓利的措施。但中共以無神論立國,毛澤東說「與天鬥,其樂無窮」,因此極左之風更加熾烈。9月9日,毛澤東去世了。

我在應對這系列事態的報導與評論中,既繁忙又傷感。正值這一年,我們租用的老舊辦公室拆卸,找到灣仔一個特大地庫,經營天地圖書公司,在9月25日開幕。我既要顧及新書店的開張經營,又要用更多時間應對雜誌對中國變局的評析。

圖書公司開幕不久,即毛澤東去世差不多一個月,外電陸續傳出北京有重大政治變化,到10月22日,新華社發表一篇北京群眾慶祝「粉碎四人幫」的報導,曲線證實發生重大變局。在麗儀協助下,我以齊辛筆名,連夜寫了一篇《北京事態分析》,趕在付印前的11月號刊登。這一期出版,即銷售一空,趕忙加印。接下來在12月號,我寫了一篇兩萬多字的《四人幫的上台與下台》。這兩篇文章,以維護中共政權為立足點,為當時被極左思潮洗腦十年的左派人士解除困惑,使他們繼續認同清除四人幫後的中國共產黨。這裡說的「左派人士」,不僅是指香港和海外的左派華人,而且包括了美歐和日本的左派。齊辛關於「四人幫事件」及其後的分析文章,被翻譯成英、日、法和西班牙文等出版。我也從這個時候開始了自己寫政論的生涯,之前我一直寫文學性的雜文、隨筆。

上述兩篇文章,採取問答方式書寫,提出的問題例如:為什麼說搞陰謀詭計的是四人幫,而不是把他們拘捕的當權派?否定毛夫人江青是否等同否定毛澤東?是否意味對文革有不同評價?十年來多次發生高層鬥爭,倒劉少奇,倒林彪,周恩來死亂一次,毛死又亂一次,是否顯示政治體制有問題?鬥來鬥去會不會使人民對共產黨失去信心?中共的路線政策會不會改變?文革冒起的新幹部會不會在批判四人幫中又被打下去?

這些問題,當時我都為中共作解釋,回答都是:否。但其後發展的事實證明,答案都應該是肯定的。

英文版齊辛著《四人幫事件》(作者提供)
英文版齊辛著《四人幫事件》(作者提供)

據知,當時香港中資機構包括高職位的員工,都每期從《七十年代》中尋找他們心中疑惑的答案。有一位曾經在中國留學的日本左派朋友,說齊辛的文章使日本的親中人士重新獲得信心。

有某中資機構的高層領導問我,是否有中共高層向我提供過背景資料,才會寫出這樣的文章。

事實上真是沒有。不僅藍真、潘公、祁峰等香港的領導人沒有向我吹過風,而且他們在那段時間還避免與我談及中國局勢。不過,他們這時也再沒有干預我的編務,顯然是樂見我這樣寫,因為符合他們穩定左派的需要。

我主要的資料和觀點,來源於麗儀在中國大陸生活20年的體驗,她是一個觀察相當敏銳和思考獨立的人,在文革最狂熱的時期,她都感覺到那不是群眾運動,群眾是一批被煽動的群氓。她因為我的關係,在大陸盡量與政治保持距離,但絕非不關心,她總是在思考和反省。

文革後期,我和麗儀還和一個曾經擔任深圳鎮委書記的馬志民有較多交往,他那時已在我面前直言不諱地說毛澤東年老昏庸,可能被人擺布;他跟我們談了許多反主流的看法。我在北京擔任歌劇院院長的五叔李剛,文革後期復職不久又遭到誣陷批判,1976年他索性離開北京,躲到原籍新會的鄉下生活,他在回憶錄上說,那時也沒有人去追查他的行踪,實際上人們對鬥爭已經厭倦,大批判搞不起來。中共絕大部分幹部受文革批鬥過,又整天要學習枯燥空洞的口號,對毛澤東、對四人幫,已經無法忍受下去,因此,四人幫的下台,是有社會基礎的。

那時候中共有相當多幹部,對四人幫下台後的中國前景,仍然抱希望。極左的四人幫終於倒台,使我和麗儀相信,違反人民意志的政策不會長期延續,總有改變的一天;社會主義中國雖道路曲折,但前途是光明的。這是我們寫那一系列分析中共局勢文章的思想基礎。當然,其後中國局勢的發展,我們也就有進一步的清醒,更認同中國文學史專家王瑤臨終前的話:前途光明看不見,道路曲折走不完。

*作者為香港知名時事評論家、作家。1970年曾創辦雜誌《七十年代》,1984年更名《九十年代》,直至1998年停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