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國大陸推動 「共同富裕」與「第三次分配」

2022-01-08 07:40

? 人氣

中國12月27日發布「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發表線上零售、5G發展未來藍圖。習近平正加快推動「共同富裕」政策,為二十大鋪路。(AP)

中國12月27日發布「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發表線上零售、5G發展未來藍圖。習近平正加快推動「共同富裕」政策,為二十大鋪路。(AP)

我們想讓你知道:2022年正值中共將舉行「二十大」的關鍵時刻,中國經濟雖有不少機會,但亦面臨內外交迫挑戰;作者解析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前提出的「共同富裕」,解釋為何此刻有科技巨頭紛紛遭到裁罰。

前言

中國大陸改革開放至今,仍維持威權國家所慣用的「口號標語內化於民心」等作為,鞏固其統治正當性、社會維穩,或用以激發民族信心。然而,部分口號僅止於社會動員需求,如2005年(民國94年)反日示威活動,亦或教條式警示,如習近平上任初期如火如荼的反貪腐運動-「老虎蒼蠅一起打」。然而,近期習近平高調提出的「共同富裕」除有運動式治理的特徵,可能更有轉變經濟發展的意涵。尤其,中國大陸外部承受來自美國的壓力,內部則仍面臨COVID-19疫情不斷反撲的可能,再加上即將迎來「二十」大人事新局,習近平大力推動「共同富裕」改革維穩,亦有鋪平自己的連任道路的意圖。(延伸閱讀:展望2022》前瞻中共二十大,習近平連任之路滿佈荊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首先,以「共同富裕」展開對民營企業的加強監管。訴求是國家監管單位以反壟斷、保障各網路電商平臺參與市場的公平性為著眼點。避免資本、消費者數據、技術等生產要素過度集中於少數業者,影響市場競爭秩序,以追求初次分配的公平原則。

其次,民生相關產業,如教育、醫療、房地產產業,其主要治理邏輯應是在於減少過度市場化傾向,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降低居民生活成本,助力實現共同富裕。

其三,中國大陸歷經2018年以來的美中貿易戰與科技制裁洗禮後,內部被迫重新檢視其經濟發展路線,目前主流論述倡議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不能選擇第三產業(服務業)為主的「美國模式」,而應要選擇高端製造業為主,「重製造、輕服務」的「德國模式」。

具體政策上將鎖定具「動搖國本」能力的大型集團性企業,打著「節制資本」、「共同富裕」的口號,切斷橫向跨域發展的大型民企,如阿里巴巴,已跨足物聯網、資訊、金融、市場通路等,就成為首要標的;但堅守製造實業如華為、小米,或只做實體販售企業如娃哈哈、格力等,則不但不會被打壓,還受到更多政策支持。

預期在習近平主政下的「共同富裕」不僅決定「發展」的路線,更決定了「分配」的方式,如果說過去數十年中國大陸追求經濟成長看重的是「效率」,那麼接下來的幾年,如何做到「公平」將會是更重要的課題。本文探討中國大陸推動「共同富裕」與「第三次分配」的目標,並前瞻其效果與衍生的副作用。

強化意識型態、企業監管與維繫製造業重要角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