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國大陸推動 「共同富裕」與「第三次分配」

2022-01-08 07:40

? 人氣

結論與建議

中國大陸政策聚焦「共同富裕」必然面臨尋求共識的壓力。固然各種調控措施有相當原因係出自於其政治發展(或謂政權延續)需求,但不管輿論如何解讀,其確實有重新平衡成長與分配的意圖。「共同富裕」主要針對中國大陸內部經濟與社會宏觀發展做出指導,對臺灣而言主要影響應係在陸臺商供應鏈或以中國大陸內需市場為獲利來源的臺商。以下提列建議供參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首先,就當前情勢研判,共同富裕、強化監管、重分配的風潮可能要到「二十大」後才會趨緩或看出新風向。預判未來一年各行業的監管措施目標都將以維穩優先;中長期而論,2022年下半年習近平屆時任期將滿10年,「共同富裕」經濟變革將為其執政權威立下標竿。

另,浙江被選擇為共同富裕示範區,長期以來都是以民營經濟為發展主體,因此更容易做到「藏富於民」。考量未來5年浙江在「十四五規劃」當中的GDP目標、以及共同富裕示範區的發展方向,可推斷將會不斷強化民營經濟的比重和規模。浙江民營經濟的發展路徑與未來政策,將會是觀察中國大陸經濟下一階段發展樣貌的重要指標。

其次,「共同富裕」短期內政策不確定性偏高,企業避免違反國家安全或社會穩定等紅線,因此在陸臺商需關注當地的政治風險。建議多向臺商群體說明,中國大陸細部局勢變化,尤其當前推動「共同富裕」與強化監管的情勢發展,以強化企業風險管理意識。中國大陸正進入經濟成長趨動力、以及社會政策的典範轉移式(paradigm shift)調整。我方可積極藉臺商協會、智庫、學術交流、媒體或會計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多元管道,多分享中國大陸目前的營商環境及政策情勢,協助中小型在陸臺商業者掌握局勢變遷。

此外,也可參考類似中國海峽研究院「兩岸關係風險指數」指標模式,設計涵蓋法規動向、政治氛圍、經濟產業、社會動向等同時納入定量與定性指標,以完善兩岸關係風險監控機制。同時,透過監測結果可進一步分析當前中國大陸經濟景氣情勢,作為政府政策及臺商兩岸營商參考。

其三,因應在陸臺商法遵成本上升,企業需有法務部門提供相關協助,掌握政策走向。若存在相關合規風險,應及時與專業法律團隊進行聯繫,儘早評估相關風險,做出應對方案,最大化降低風險。建議政府可協助企業強化政策法規風險預警,尤其圍繞「共同富裕」、「重分配」的政策與執行追蹤。引導企業檢視自身對於法規調整的可行性,有效結合客戶與供應商能量,共同面對可能的威脅。「十四五」期間的稅改政策是重要趨勢,包括增開資本利得稅、消費稅、奢侈品稅等。目前在中國大陸持有不動產、營運個體或資金的臺商,需提早做好準備因應稅制規範的調整。

其四,「共同富裕」倡導學習德國模式,中小規模科技製造型企業可能為重點扶持對象,著重具研發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專精特新」企業,呼應中國大陸發展新能源、新基建等戰略(例如微晶片、電池、機器人和先進材料)。中國大將進一步強化紅色供應鏈產業實力,提升產業鏈穩定性和競爭力。預期未來將強化吸引臺灣「隱形冠軍」,因此我政府單位針對「如何將核心業務與人才留在臺灣,防範關鍵技術外流」在法規面與政策面應有更多著墨。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兩岸經貿網,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作者劉孟俊、謝頌遇,為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所所長、分析師

責任編輯/周岐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