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臺灣新世代西進大出走潮危機的背後

2018-03-07 07:10

? 人氣

對岸公布的31條惠台措施將讓台灣的人才流失更嚴重,是以三面相落實窮台政策。(AP)

對岸公布的31條惠台措施將讓台灣的人才流失更嚴重,是以三面相落實窮台政策。(AP)

戊戌小年元宵節前夕,國台辦及發改委發布31條具體「國民待遇」惠臺措施,勢將爆發性激起臺灣新世代西進大出走的新高潮,甚至演變成為新世代人才資本大流失的新一波臺灣國安大危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31條措施三個面向落實窮臺

國務院台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9個部門,於2018年2月28日發佈《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以「國民待遇」方式,讓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若干措施》涵蓋產業、財稅、用地、金融、就業、教育、文化、醫療等多個領域,共31條具體措施,用來實際落實習近平「窮臺政策」戰略。

習近平採行的窮臺政策,主要透過三個面向「掏空臺灣資本及經濟社會動能」:

第一個面向是,掏空臺灣的實物資本與產業科技能力。針對台商在大陸的投資營運,涉及加速給予台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的措施12條,包括台資企業參與「中國製造2025」行動計畫之適用;事實上,早在鄧小平推動改革開放之初期階段,中國大陸就已經在此一方面作出令人耀眼的重要成績,而此次習近平窮臺政策行動的最重要賣點,就是正式公開剔除了三十年來臺商在大陸一向持有的「外資企業」身份地位,給予所有臺商高規格的正式「適用國民待遇」,此舉勢必會更加有力,全面性拉攏臺灣實物資本與產業科技能力更加大膽湧進,擴大深化其在中國大陸的多面向投資營運,除鴻海之外,連台積電、台塑集團,也勢必不得不跟進,其周邊衛星產業廠商之連動隨行,自更不在話下。

掏空新世代人才資本

第二個面向是,掏空臺灣的人才資本。此次窮臺政策行動尤其對於臺灣青年新世代人才資本的吸納掏空,用力最深也最強,關於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給予與大陸同胞完全同等待遇的措施19條,臺灣青年新世代人才可以就此報名參加53項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和81項技能人員職業資格考試,便利就地就業創業。而且,從這個新學年度開始,中國主要高校大學,也紛紛配合政策,採取「均標」就可以優先錄取臺灣學生入學的規定;各地方省市政府給予臺灣青年新世代人才創業貸款融資額度大放送,就業機會優先大給予,更皆優渥於臺灣現行條件狀況的數十倍,甚至於百倍之高,其順勢用力拉抬擢升臺灣青年新世代人才之「務實惠利」,誘人有加,足可打動所有臺灣年輕新世代。

掏空臺灣的「民心向背」資本

第三個面向是,掏空臺灣的「民心向背」資本。此次習近平窮臺政策行動的另一個重大賣點,應該是「普惠全體臺灣同胞」;臺灣有關機構可與大陸開展合作,為臺灣同胞提供小額支付服務、徵信服務等就地居住生活安全安定的「國民待遇」優遇措施,對於臺灣同胞休閒娛樂關聯的服務業供給消費,也給予臺灣人士參與大陸影視製作及大陸有關機構引進臺灣影視劇不受數量限制等惠利措施,都極力作到十足可以籠絡爭取臺灣民心向背的地步。

此次習近平採行的窮臺政策行動,最值得整個臺灣社會密切注視的,正是即將爆炸性激化臺灣青年新世代人才資本西進大出走潮的新危機。

人才資本西進大出走潮新危機

其實,除了習近平此次窮臺政策行動所提供的即期「超級惠利誘發」近因之外,本身驅策新世代近兩年擴大規模「出走潮危機」的背後,是臺灣青年就業漸凍症。

失去了創意創新創業精神的臺灣新世代,必然也就失去了就業機會就職機會的機遇與挑戰,這正是今天越是青年新世代越是要艱難面對「就業漸凍症」的癥結;而另外一個臺灣本身社會文化特質的內在結構性因素,也在過去二十多年時間,深刻加重了臺灣新世代就業漸凍症惡劣化傾向,亦即:臺灣社會固坿性結構存在的創業精神循環與「找幫手倫理」,也深刻決定了新世代臺灣青年就業機會輪迴,越發使得沒有自家就地謀職就業機會,祇好出遷外移,易地謀求新出路新發展。

臺灣創業精神排名驚人大淪落

廿世紀70年代臺灣經濟起飛後,臺灣蓬勃創業精神循環週期幾經高起躍進,在李登輝陳水扁「鎖國自閉政策」起,開始淪陷為頹退消沉新循環週期,在臺灣的創新創業熱潮退燒,使原本雄踞亞洲第一的臺灣「創業精神排名」,竟在即將邁進廿一世紀前夕,跌出亞洲排行榜,唯一僅能領先於孟加拉一國而已。

當然在臺灣,唯有持續創新創業與投資才是青年就業機會的核心拉抬驅動力,任何沒有創新創業投資的社會,就不可能有新興或新生的就業機會,亦或是增加雇用或創新雇用的市場需求產生。

臺灣經濟發展成長七十多年的經驗歷程中,曾經有兩波重大的創新創業熱潮: 第一波1960年代「外銷貿易拉動的創新創業熱潮」,幾乎都是以傳統產業家族企業為擔綱主軸的創新創業型態,而且更多是「以外銷導向為主要戰略目標市場」的組織機構,作為營運主體的創新創業類型;那是臺灣中小企業家數的大爆炸時代,也是極其龐大中低階勞動力的大就業機會時代;第二波創新創業熱潮是1980年代「以電子資訊為唯一主流的高科技產業高科技技術團隊為主」,以資技合作或技資合作型態,建構公開發行公司企業組織機構為其大宗。這波創新創業熱潮,帶來了龐沛中高級青年人才的就業大機會熱潮,高等教育及高科技技職青年出路,尤其推到了極致夯熱高頂。

扼殺青年創新創業火種火苗的機構障礙

至於主客觀都滿心期待的臺灣第三波創新創業大熱潮,則在二波過後25年多,卻仍遲遲不再發生重現。

肇致臺灣第三波創新創業大熱潮遲不發生的本土主觀「機構障礙」(institutional barriers),是已然嚴重鈍化怠惰的政府行政部門,在其僵固滯礙的老舊法制及過時行政規則措施辦法的囿限下,益發讓工商產業創新創業熱度,無法再起升溫。

最為明顯的現實例證是,由中央政府部會主催,高等教育學院機構全力配合的大小「產學合作」及「科專技轉」,在已然宣示極力推動的過去半個世紀時間,卻看不到具體、有效、有規模、有能見度、可全球化發展的務實成果就可得知。

「產學合作」及「科專技轉」方案遲遲產生不了工商產業創新創業熱度原因,主要是,事涉臺灣經濟型態、階段性、可實戰練兵場規模範疇都太小之客觀因素,乃至於在主觀因素上,政府關聯部會,包括最直接關係的經濟部、財政部、勞動部、內政部、教育部、科技部等,所主管業務事項的相關法制化、行政條規事項,所隱含的程序性或實質性瑣碎框限,乃至在過去根本扯不上關係在地行政規制,最近廿幾年來,竟然都已成了阻礙或扼殺了創新創業企圖的緊箍咒與殺手鐗。

凡此等等限制障礙,都足以讓產學合作及科專技轉方案,悉數難以成功成就,更難以期待產學合作及科專技轉方案,可以成為帶動青年創業的火種或火苗。

找幫手倫理的特殊「機構障礙」

另一個臺灣社會價值觀所形成的特殊「機構障礙」是「找幫手倫理」的結構化。事實上「找幫手倫理」,早在過去兩波臺灣型創新創業投資熱潮中,就已經促使臺灣勞動力市場雇用就業層級結構差異化,產生出迥然不同的類型與類態。

「找幫手倫理」在臺灣第一波創新創業大熱潮,產生新世代就業的典型效應是:創新創業者會盡其可能,優先在家庭、家族、親戚、鄰居、同鄉中覓求「幫手」,而且必然會優先以覓求比較自己更年輕、更後輩者為絕對必要前提條件;在這種「找幫手倫理」的潛規則裡,通常不傾向於覓求比自己年長或輩分較高者,以免於肇致當家主事者領導統御及營運指揮調度上,無論是心理的或實質的礙難。

「找幫手倫理」在臺灣第二波創新創業大熱潮,產生新世代就業的典型效應是:創新創業者團隊或階層找幫手,通常會傾向於盡量在同一領域的同期同屆同學,以及比較自己更低兩三屆次同校同學院的學弟妹中覓求,通常不會,也雅不願意從較自己更高屆次的學長學姊中,或較自己更年長半個世代以上的「前輩」中,去「禮聘」或去「拜求」,如此作法所依循的潛規則或者「潛在政策意涵」是,為避免造成現實溝通協調、指揮調度、領導統御,或技術研發抉擇拍板決策困難。

「祇要小確幸」的自我求敗社會

在這樣子「找幫手倫理」的先驗潛規則籠罩下,造成了臺灣青年世代就業市場,精確的說是,過去這25年歷程中,凡每一個十年新世代的青年人,在覓求工作機會時,幾乎無一不深深受到這種「找幫手倫理」潛規則的制約、壓縮或排擠。

而額外另一個「準機構障礙」是理盲濫情「祇求小確幸」的自我求敗社會民粹。過去這25年時間,在臺灣,既已不再有「外銷貿易驅動型的創新創業潮」,似乎也暫時找不到新生的「高科技類項產業拉動的創新創業新潮」,加上李扁政權「鎖國自閉」政策後三個世代的臺灣新青年,過度眷戀「小確幸」的微型幸福感,也爭相自謀「小確幸」的競逐,更加嚴重缺乏對於「大格局、大規模、大結構」創新創業願景的追求熱忱,當然也就會因勢造成最近廿幾年來,就業機會大絀缺,市場薪資水準普遍停滯不前的「勞動力市場大窒息」窘境。

西進大出走潮 激化「新國安危機」

根據國際級經濟觀察研究智庫的分析,早自1990年代初期以來,臺灣人才資本的西進出走潮,已然因為本身自發型「向外推擠驅動力」的促進,而呈現出階段性向上高升與多元化擴大之趨勢,而兩個面向顯著性發展,尤更特別值得正視:第一是,西進人才資本的專門知識水準,越來越發向上提高,機構營運的高管階層人才,以及專技研發的教授級以上人才,人數與份額比重,無一不加速增加中;第二是,西進人才資本的年齡階層,越來越發向下壓低趨勢,赴大陸創新創業及就業者年齡,正逐步大量趨低,赴大陸深造就讀就學者年齡,也逐步逐級趨低中。

洎自國務院台辦、國家發改委等,於2018年2月28日發佈《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祭出31條超級「國民待遇」惠臺措施,智庫機構預測認為,在未來一至兩年時間,臺灣高等智能人才資本,以至國中層級以上就讀就學「未來潛在智能人才資本」的西進人數比重,都將出現倍數躍升現象,西進人才資本總數,恐怕會高達至少30萬人到50萬人以上。

習近平窮臺政策有效 何必揮兵武統?

所以說,此次習近平窮臺政策的超級「國民待遇」惠臺措施,可能強力產生的外生型「外向拖拉驅動力」倍增強化促進效應,對於1991年以來涓滴漸成流的臺灣新世代青年西進出走潮,勢將激起一場爆發性新高潮,甚至演變成為新世代人才資本結構性大流失的新一波臺灣超大型國安危機。

比起習近平為消滅事實臺獨而採取「揮兵武統臺灣」的可能性,這項毋庸一兵一卒即可掏空臺灣、困頓臺灣、收復臺灣的「窮臺政策」,當然更勝一籌。何患習近平不會在更短時間內,更加大力度加速度為之呢!

*作者為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