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觀點:空間與人,工作與愛的對話

2015-01-10 05:25

? 人氣

人與空間的相處擁有最大值的商業模式 ,最終還是「工作與愛」。(洪滋敏攝)

人與空間的相處擁有最大值的商業模式 ,最終還是「工作與愛」。(洪滋敏攝)

新年連假讓原本路就彎曲狹小的台南擠的水洩不通,人和車子從交流道就一直塞到市區,即便如此,身為半個台南人,回到台南仍有著靜謐悠閒的溫度。這次是為拜訪一個朋友新開的青年旅館,這是他的第二間店,我有些意外在他開了第一間店後,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又投資了第二間,而且和第一間較為複合式(餐廳,共同工作及住宿)的空間不大相同,這間名為「365合日旅所」的青年旅館便是以單純的住宿為途,我有些好奇為何朋友會突然做了這個選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365合日旅所。洪滋敏攝)

「雖然做『住』,但我真正關心的是『空間與人的對話』。」朋友說。

365合日旅所的老闆,黃一恭是道道地地的台南人,就讀於台南藝術大學建築所,南藝大的建築所的特色除了結構性很強的風格外,注重設計者真正動手實作也是很重要的一項特質。

「住是目前的我可以想到,人和空間的相處擁有最大值的一個商業模式。然後再來才是討論選擇哪一種住的形式,選擇青年旅館(hostel)的原因是我認為此住宿的族群對於事物的觀察相對來說比較敏銳,再加上人和人的交流在青年旅社裡比起在民宿或飯店也是較頻繁的。」

「你所謂『空間與人的對話』是什麼意思?」我問,

「就像我們自然而然的會在廚房煮飯,在臥室睡覺,在書房閱讀,在餐廳吃飯,在交誼廳聊天等一樣。我期望的是與各種人交流,而在交流的同時,因為採經營青年旅社的方式,必須要固著在同一個地方,所以是不能經常出走的,所以在這樣一個不斷給予的過程當中,心裡的力量和熱情其實是會一直不斷流出去的,因為曾經有過一次的經驗,讓我更加的去思考:『如何能夠用不同的模式,與人有其他可能性的對話?』所以我回到了『單純空間』這個面向。」

不同的空間給你不同的訊息,不論是顯白或隱晦,無聲地用一種近乎潛意識的方式去引導人,在不同的地方做不同的事情,進而產生不一樣的感受。而一恭希望做到的是希望當人都離開這個空間的時候,不會覺得這個空間的溫度是流失的。

「例如我在交誼廳面對後巷設計了一個天井,那裡擺有一個長椅的區塊,我發現不少住客的確透過空間的引導去那裡放空,到那裡必須推開門,從交誼廳(室內)跨過到天井(半室外),因為即便原本人處在的交誼廳(室內)是安靜的,仍會有在『城市』裡頭的感覺,但當他跨出一扇門到了天井(半室外)的長椅空間,便會有踏出城市的感受,進而潛意識地放鬆,而這個設計也間接體現了台南巷弄文化的樣貌。」

如此便能回到一個單純,真正私密的交流,而不需要人語堆疊交雜的訊息,不僅消耗有限的精力,也常常失去真實的原意。

「現在走在街上過去,你會發現很多店家都長的很像,舉例現在很流行的工業風,深色的牆面,裸露紅磚牆,外漏金屬管線,金屬類傢俱等,這些元素因為容易取得,只要你有美感便能把它拼湊在一起,整個空間就可以有水平以上,但這個視覺印象對我來說缺少本土性,和台灣一點連結都沒有。」

「美感好不代表一定是設計師,現在很多的設計就只是照樣造句而已,設計師應該要更專注在空間呈現上面,而不是複製貼上的美感。再舉手作為例,現在串串珠就能稱是手作,但我認為手作應該是接近工匠,甚至工藝的等級,原始著重在精神層面的東西,但如今很多人就只是採取當中容易擷取的元素,有個表象的樣子後便稱之理所當然。」

(老屋新力還是需要記憶的溫度。洪滋敏攝)

現在老屋新力越來越流行,但很多外表看來很美的空間裡卻少了一種有厚度的靈魂,我走在這棟旅社裡,除了能感受到台南老房子裡日據時代的味道,加上一恭私人喜歡的工業風,大量使用日本基調溫暖的白色及檜木材料,搭配簡單的金屬線條以及鐵件使用在小物品上,融合嘗試去呈現身為一個設計者,他這個人本身的特色及想要傳達的抽象精神。

由此我想不論是什麼專業都一樣,有沒有「態度」或稱「精神」是讓這個外在的殼是否能裝有靈魂,產生溫度的關鍵,技巧固然重要,沒有一定程度的技巧便無法體現我們想要傳達的內容。反觀現今因資訊流通發達,要習得技巧的門檻已降低許多,我們再也沒有耐心去好好經營,甚至耗費大量的時間去執著一些價值,只求快速地看到明顯的成果,獲得了華麗外表的同時,卻常發現會遇到一個怎麼樣也跨不過的門檻……

「即使訊息的初始可能是電腦式或程式型的,但腦子最後紀錄的都是個人化之後的形式,大腦最後呈現的紀錄一定是藝術,可說是經驗和行動的藝術化後的景象與旋律。」–《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

技巧終歸是支畫筆,怎麼畫出具意義及溫度的作品則是拿著畫筆的那個「人」。

反思自己身為一個攝影師,寫手和創作者,所有的每一個選擇,行動的過程都已是產出的一部分,而靈感便會從怎麼生活,怎麼給予時間意義裡自然而然的出現,我們做的不過就是專心感受,嘗試捕捉然後實現而已。

「最終的治療是–工作與愛。」–佛洛伊德

*作者為自由跨域藝術工作者 / 攝影師 ,著有《中亞,聽見邊境的心跳》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