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戰春季攻勢50年:反戰和左翼抗議(下)

2018-02-04 17:00

? 人氣

在中國期間,中國政府安排牛頓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黨的代表見面交流,同朝鮮大使和坦尚尼亞大使會見並就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牛頓說中國是「社會主義政府管理的獲得自由和解放的地方」。有人說在訪問期間,中國提出願意為在美國官司纏身的牛頓提供政治庇護。

「生於美國」

1981年美國歌手布魯斯史普林斯汀創作了歌曲「生於美國」(Born in the U.S.A.),歌曲獲得巨大成功,被列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歌曲之一。但有意思的是,這首歌現在常常被當作表達美國愛國主義的凖國歌播放。

歌曲作者最初通過這首歌曲講述了被排斥的越戰老兵的苦難以及他們對主流美國社會的抗議,歌詞大意是說那些老兵在越戰當兵,退伍後都被美國夢排斥在外。

斯普林斯汀在歌曲中提到越戰期間參加過著名的「溪山戰役「的老兵。「溪山戰役」是春季攻勢的先聲,也是越戰期間美軍遭遇過最慘烈的戰鬥,當時美軍在越南的指揮官魏斯摩蘭甚至考慮動員戰術核武器打擊進攻美軍陸戰隊的北越軍隊。

這首本意是表達反戰內容的歌曲在過去30多年來一直被認為是代表全體美國人的歌曲,成為美國政黨競選集會,體育賽事上必放的弘揚美國精神的歌曲。共和黨總統雷根曾經在1980s年代競選時也把它作為競選歌曲。雷根說這首歌表達了美國夢,唱出了千萬美國人的心聲。

到2009年1月20日,美國總統歐巴馬就職擔任總統的時候,他在就職演說中提到了「溪山戰役」。歐巴馬在緬懷歷史上美國愛先驅的時候,提到那些先驅們「為我們,在協和鎮、蓋茨堡、諾曼地和溪山,他們戰鬥至死。」

50年前春季攻勢促進了美國激烈的反戰運動,但時過境遷,和「生於美國」的歌曲被誤解變味一樣,美國反戰的激進主義和思潮也成了過眼煙雲。現在支持美國政府的人回頭批評當初的激進抗議者說,那些抗議者對左翼集權大加讚美,在譴責右翼集權的時候也否定了民主制度。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