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未通 佔中禍害香港經濟

2014-11-02 18:26

? 人氣

金鋪生意受重創。

金鋪生意受重創。

香港「佔領中環」持續一個月,各種負面效應逐漸出現,對經濟產生巨大衝擊,中央憂慮「佔中」影響,因而擱置原訂十月會啟動的股市「滬港通」,被指為中央對香港「佔中」的懲罰。特區政府一些官員曾說滬港通是否開通與佔中無關,引起中央不滿,批評他們缺少政治敏感性。港府已掌握情報,佔中三子與學聯、學民思潮內部的矛盾越來越嚴重,佔中三子和學聯在內部討論中已經想要退場,正在尋找下台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久聞樓梯響,佳人不下來。嚷嚷了半年的滬港通卻始終爽約。全香港股民翹首期待「滬港通」快車早日駛達,卻只聽見車輪隆隆聲,不見列車影子,頗令投資者失望。滬港通的神秘面紗何時才會揭開,可謂眾說紛紜。早先預告滬港通將於十月的某個週一推出的港交所,於十月二十六日,即「佔領中環」運動滿月的前兩天發出公告,已就實施滬港通作好技術準備,但尚未取得啟動滬港通的相關批准,暫時沒有滬港通確定實施日期,也沒有時間表。原本萬事俱備的滬港通,卻在違法佔中衝擊下,未能如期開通。

這一天,佔中運動政情大轉折,「廣場公投」倉卒急煞擱置。兩天後,佔中滿月的日子,佔中發起人戴耀廷、陳健民宣稱將返回校園復教,運動陷入進退維谷困境。香港中文大學副教授陳健民坦承,佔中原本是計劃推動公民覺醒運動,但當下的雨傘運動性質已經變化,是要改變香港的政治制度,在這種困局裏,他不知道自己可以如何領導。

策劃了一年半的佔中,由於在學生罷課掀動社會情緒的壓力下,突然提前行動;佔領地點卻已非中環,而是金鐘、銅鑼灣、旺角;原本是「愛與和平」的感召,佔領區域卻不時出現荒腔走調,聲稱在佔領區不會與警方對打而只會束手就擒的現象,也從未出現過;佔領運動已經改變初衷,原是以癱瘓中環金融區,迫使中央在特首真普選安排上讓步,結果卻是癱瘓港島和九龍的主要幹道,影響數百萬市民正常生活,與民為敵,激起公憤。難怪十月二十五日「保普選反佔中大聯盟」發起的「還路於民,恢復秩序,維護法治」簽名運動,僅僅四天,累積簽名數已破九十八萬大關。

十月二十三日,在香港特首梁振英身邊的多位智囊向亞洲週刊透露,面對佔領運動,政府的底線是「街上不流血」,「六四不重演」。他們預測,佔中還會持續一段日子,對政府而言,重要的是能否做到忍耐忍受。政府根據已經掌握的情報,佔中三子與學聯、學民思潮內部的矛盾越來越嚴重,佔中三子和學聯在內部討論中已經想要退場,正在尋找下台階。他們與泛民主派、形形色色社會團體衝突的嚴重程度,早已超越外界所想像。政府高層自信,佔中是失去大多數市民支持的運動,經濟受挫,民生遭殃,政府唯有打法治牌、民意牌,等到大局已定,大勢所趨,佔領者疲態百出,市民主流不滿佔領的情緒高漲,此時政府只需稍作清場,便能收拾局面。當下,就是要廣為宣揚,佔中嚴重衝擊了香港經濟和民生的殘酷現實。

亞洲週刊從北京國務院港澳辦政研司、交流司高官獲知,中南海高層開始有一種對香港管治問題的反思:回歸十七年來,香港人只是名義上回歸,精神上的回歸仍任重道遠,只要兩制而不談一國,從反國民教育轉而通識科反共教育,當年對港戰略的「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承諾,卻因不完整的理解而造成該管的都不管,給港獨基因製造了生存土壤,也給當下中央治港留下掣肘。因此剛剛公布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反對外部勢力干預香港事務」,要求「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方針」,「依法保障高度自治」、「依法行使中央權力」。佔中依的是什麼法?持續佔中,最大輸家是香港社會整體,不是中國這個整體,國家的深化改革,不會因佔中事件而受什麼影響。香港對內地經濟發展扮演的角色,已經不是取代不了的了。內地現在有上海、有深圳,還有許多開放城市,香港如果自己不爭氣,是它自己的事。當然,中央不會始終如此放任下去的,只是在等待一個出手的時機,對過去存在漏洞、不合時宜的政策作出修正。

暫緩滬港通,就是中央對香港問題的重拳出擊。原定有望在二十七日啟動滬港通,終於不見動靜而啟動無期,是日,隨即觸發港股下瀉近三百點。滬港通概念股沽壓沉重,其間港交所跌近半成,本地券商股及「A+H」差價股亦遭拋售。曾因滬港通而大炒特炒的本地券商股承壓最大,第一上海、申銀萬國紛紛報跌。

十月下旬,上海一位政協領導人在會見日本訪問團時談到上海發展,說香港在鬧佔中運動,衝擊經濟發展。香港有迪士尼樂園,上海的迪士尼二零一五年底有望落成,比香港的大多了。上海自由貿易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取得不少新成果,香港就連與東盟談自貿協定都吵吵鬧鬧。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日前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強調,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取得的經驗,「能在其他地區推廣的要盡快推廣,能在全國推廣的要推廣到全國」。據悉,主導上海發展經濟的高官,早就不把香港放在眼裏了。上海自貿區經驗勢成全面開花,廣東、天津、福建有望年內獲批。

香港成內地包袱

佔中持續未見退場,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成內地包袱的現象開始呈現。原定十一月底在香港舉行的北京與香港經濟合作研討洽談會,已移師北京舉辦。京港洽談會每年一次,過去十七年,大致是一年在北京、一年在香港交替舉行,二零一四年第十八屆早已宣布在香港舉行,兩地也都為此做了會務準備,隨著香港佔中延續,京港雙方政府隨即擬定修補方案。上週見佔中仍沒收局,於是決定不在香港舉辦,且規模也有所收縮,北京的負責官員對亞洲週刊說,由於程序、時間、地點、人員都需重新安排,規模必然會受影響。這位官員說:「不只是政治因素考量,你看整個香港亂哄哄的,連路都走不通,還想開好什麼會?」據悉,上一屆京港研討洽談會,促成九十四個項目,現場十五個投資項目集中簽約七十億美元。

此外,二零一三年初已屢屢傳出要推出的「中港基金互認」,也是一直「久聞樓梯響」,官方的解釋竟然與滬港通延期推出一樣:準備就緒,等待批覆。二零一四年二月底,毫無先兆下,中央突然宣布將原定在香港舉行的第二十一屆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財長會議,改在北京十月下旬舉行。

十月二十七日,北京《環球時報》發表社評稱,佔中發生近一個月,內地人對香港的心態發生微妙變化。內地公眾透過這件事重新認識香港,覺得「原來香港『就那麼回事』,也是個『說亂就亂』的地方」。內地公眾雖不希望、但並不怕「香港亂」,「香港對內地經濟扮演的角色又不是取代不了」。文章續稱,從整體看,佔中一時還停不下來,香港恐要再亂一陣子,但佔中並沒有如支持者想像般給中央政府很大壓力。

被指為「外表可愛而內心強大」的習近平,在九月下旬會見香港工商界代表團時,主動提到香港自由行問題。他說內地是誠心誠意和香港來分享經濟成果,全世界的人都歡迎遊客,不過在香港卻有很多人唱反調,當然,只要香港有「呼」,內地都會有所「應」。如果說香港有異議的話,內地是願意重新研究的。香港的旅遊業界普遍認為,中央一旦落實削減自由行的內地遊客,對於香港首當其衝受影響的就是零售業,其後是酒店業、運輸業、娛樂業等經濟鏈無一倖免,長遠而言,對香港經濟整體影響遠超想像。

佔中開始後,多個國家和地區向香港發出旅遊警示,內地多個省市旅行社亦在黃金週前夕突然「叫停」接受報名遊港團,雲南、海南及深圳三省市的旅行社更接獲口頭通知,即時禁止組團赴港旅遊,業界中人形容此舉意味香港旅遊業將步入寒冬,連零售、酒店。事實上,佔中對香港經濟影響已陸續浮現,旺角、金鐘和銅鑼灣三個佔領區的當區商戶生意大受打擊,倘佔中持久,「滬港通現象」會陸續浮現。有香港經濟學教授測算,從佔中最初十天,香港損失已達三千五百億港元(約四百四十八億美元),美國美銀美林在最新預測中稱,佔中每天令香港零售業「蒸發」一點一億港元,今年全年零售額將因此出現負增長。有學者認為,更重要的是,「佔中」給香港這個「金字品牌」帶來的無形損失,是無法計算的。

所謂滬港通,是指上海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合交易所,允許兩地投資者透過當地證券公司或經紀商,買賣規定範圍內的對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這是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有香港金融學者認為,滬港通是涉及人民幣國際化及開放資本賬的重大金融改革,關乎國家安全。香港金融中心建基於法治之上,佔中正破壞法治基礎,動搖香港金融業根基。

進入本世紀以來,中國內地和香港反覆就開啟滬港直通車磋商,關於直通車開啟的話題,也是反覆被提起。一波三折的滬港通直到二零一四年四月才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一錘定音。四月十日,李克強於博鰲論壇宣布:「將積極推動建立上海與香港股市交易的互聯互通。」當天下午,內地及香港證監會發布聯合公告,公布「滬港兩地股市將展開互通試點」,香港股民夢寐以求和沉寂近七年的「港股直通車」,終將以「滬港通」的變通方式,駛入香港資本市場,步入香港市民經濟生活。公告說,從公告發布之日起至滬港通正式啟動,需要六個月準備時間。

八月二十三日,港交所連續兩日舉行券商下單程序的連接測試。九月二十八日,香港爆發佔中事件,被視為滬港通延後的關鍵。十月十一日,滬港通第一次線上測試。十月十八日,滬港通第二次線上測試。十月十七日,《滬港通項目下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加強監管執法合作備忘錄》正式簽署,意味著滬港通在四月十日完成跨境監管合作制度後,在技術上萬事俱備,只等決策層最後一聲令下。

內地官員紛取消訪港

不過,佔中負面效應早已顯現,近半個月來,一些原定在香港推行的宣傳活動,包括上海官員訪港行程、上交所在港的採訪活動等,一個個臨時推延,乃至不予考慮了。十月二十五日,原定舉行的上交所的滬港通開通綵排儀式被取消。二十六日,港交所發布公告,確認滬港通延期。二十七日,是多個機構預測的滬港通開通日子,終難以如期開通。

滬港通是否開通的按鈕,掌控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手中。不過,他與習近平以及多位分管港澳、分管財經的政治局常委和國務院副總理都達成共識:滬港通暫緩,拖一拖再看何時啟動,讓香港和佔中者有所警示。近年來,中央連續為香港推出經濟優惠政策,為香港市場不時注入生機活力,CEPA深化、挺港三十六條、擴大主權債與金融債在港發行規模、加快廣深港高鐵和港珠澳大橋建設等。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不少港人對內地的情感反而日漸疏遠,泛民主派掀起的泛政治化思潮阻撓了一些惠及民生、助力經濟轉型的好政策落實。北京和特區政府始終強調,非法佔中已經衝擊香港經濟和民生,試圖打經濟牌、民生牌,抗衡佔中運動。不過,令人不解的是,特區政府一些官員前一陣在不同場合一再說,滬港通是否開通與佔中無關,這引起中央不滿,批評他們缺少政治敏感性。

早先,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表示,滬港通的籌備工作都按部就班部署,相信滬港通一拖再拖,與佔中未必有直接關係。直到十月二十四日,陳家強說,香港金融市場很注重投資者信心,而投資者信心建立於香港的金融市場及經濟是否穩定。金融市場是香港的命脈,他憂慮,佔中或給香港金融市場發展帶來負面影響並有損投資者信心,冀參與佔中人士能思考行動後果。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十月二十日表示,港府和金融業界都為滬港通準備了很久,目前已全面就緒,只待內地有關方面決定後便可以推行。他強調,滬港通至今未開通與佔中無關,香港金融市場運作也沒有因為佔中行動而受到重大影響。不過,十月二十三日他卻指出,如果佔中再繼續,將對香港中期和長期的經濟造成一定影響。目前來看,負面影響首先波及旅遊、零售等行業。已見部分外資採觀望態度。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也曾經公開表明,滬港通是否開通未必與佔中相關。九月二十九日,他說沒必要把滬港通與佔中人為地聯繫起來,這種推測沒有意義。十月六日,他重申佔中與滬港通兩者沒有必然關係,不要在延期問題上糾纏和推測。十七日,他說,滬港通的籌備工作已準備就緒,但未有開通時間表。不過,二十六日,他說:現時考慮的是「時間」問題,而非「是否開通」的問題。資本增值稅問題未解決好,不會「通車」,如果佔中遲遲未完結,將付出很大代價。他回應滬港通押後問題時指出,滬港通是一個大戰略項目,不是兒戲的事。相信當局何時開通需作通盤考慮。李小加強調自己並非決策者,所以不能推測佔中是否不開通的原因。談到佔中對香港金融市場的影響時,他說,佔中對香港金融市場這一血液系統、心臟系統,還沒有真正實際的影響。但如果長期持續下去,不可能沒有影響。人們注意到,《華爾街日報》引述李小加的話說,「持續佔中可能是滬港通未能在市場預期時間內開通的考慮因素之一」。

滬港通不會無限期擱置

不過,包括香港金融服務界的立法會議員張華峰等在內的業界人士都相信,滬港通暫緩與佔中肯定有關。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趙錫軍也認為滬港通推出是早晚的事,投資者無需多慮,滬港通屬於國家既定政策,不可能無限期擱置,滬港通相關的準備工作也已做好。監管層只是在為滬港通尋找一個合適的推出時機,年內仍有希望看到滬港通開通。

十月二十五日,香港一份親北京媒體爆料,引述權威消息人士稱,受佔中拖累,北京已暫時不考慮和不處理有關事宜,滬港通目前處於「無限期擱置」的狀態,引起全球媒體和市場強烈關注。不過,二十七日這家報紙頭版大標題是「滬港通未有期」,二十八日頭版大標題是「滬港通,暫不通」。細心的讀者是可以分辨出「無限期擱置」、「滬港通未有期」、「滬港通,暫不通」,可見用字表述的程度是有變化的。

有香港學者認為,「無限期擱置」的說法本身就存在問題,從四月宣布開始準備,經歷一步步測試、全網測驗等一系列的繁雜的準備工作,怎麼可能無疾而終。有分析相信,佔中為外國勢力對沖基金與金融大鱷提供衝擊機會,擱置滬港通與保障內地投資者有關。也有學者認為,滬港通推遲不見得是件壞事。在如今香港因佔中而產生諸多不明朗因素的市場環境下,滬港通作為資本項目下開放的重要措施,中央在進行金融創新之時,亦須考慮到金融安全,在平衡各種因素之後,才能確保滬港通萬無一失地推出。

關於滬港通暫緩推出,市場議論紛紛,大多數觀點是不可能無限期延後,更多分析認為二零一四年內還是會出台的,不過十月二十八日,德意志銀行的研報預計,滬港通今年底前啟動的可能性很小,保守預計將於二零一五年獲批。

佔中期長恐拖累評級

非法「佔中」拖延時間越長,對香港越不利,長遠可令香港評級降低。全球三大國際評級機構之一惠譽國際的一份最新報告指,香港目前評級暫未受影響,維持AA+評級。惠譽十月二十七日發表的這一報告指,佔中持續可能影響香港二零一四年經濟增長,短期不足以影響香港評級,但長遠而言,假如香港內部撕裂情況惡化,香港評級將受拖累。惠譽稱,香港政制發展走到十字路口,不排除香港內部對立和矛盾升級。報告稱,香港社會對立加劇,將會增加政府施政困難,令本地與外國企業和投資者重新考慮香港是否適合的營商地點,長遠影響香港經濟前景。

有經濟學者認為,滬港通毫無疑問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一個里程碑。不過,滬港通交易制度也有著不少制約,對許多大型金融機構而言,他們更習慣利用QDII、RQFII等投資管道,靈活自主地去投資。因此,滬港通意義更多停留在制度創新層面,如果沒有滬港通,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也不會放緩。

內地股評家張陵洋認為,從提出滬港通到現在不足半年時間,兩個市場從交易制度到法律架構區別很大,而目前就制度和法律方面的細節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此時強行開通會造成隱患,不如把所有可能出現的問題事先討論好方案再推出。不僅僅是資本利得稅的不確定性,還有很多細節的問題需要討論,如資金能否參與雙方的新股申購。如果匆忙上馬,等到開通後出現問題再來解決,還不如盡可能準備充分後再穩步推出。

滬港直通車肯定是要「誤點」了,早已磨拳擦掌而靜待商機的內地券商對此深感失望。華富嘉洛證券投資部業務總裁陳倪麟認為,滬港通延期會令部分早前流入港股的資金撤離,導致股市下挫,最終受影響的還是股民和投資者。也有券商認為:「如果十一月都鐵定不開,接下來聖誕節、新年、春節以及很快又到二零一五年兩會時期,那就真不知道在什麼時候開了。」但願不要讓香港成為滬港通的滑鐵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