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連蘇貞昌都沒想清楚,「肥狗不肥豬」的5倍券

2021-08-13 07:30

? 人氣

但政府如果發5倍券,不必懷疑,民眾優先拿去消費的地點就是大賣場,而不是巷口的小麵店、小攤販,去年3倍券開始使用時就是這種情況,小商家、小店鋪、自營者,能撈到多少5倍券的屑屑?某個角度而言,5倍券出現「千元大鈔」就是政府潛意識中「暗示」性提醒去賣場而非小攤商消費。而這些商店與民眾才是疫情中受創最重、最該得到幫助的對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而5倍券有意排除「外籍電商」卻不排除國籍電商,更是不知所以,難道政府不知道疫情期間,全國物流大塞車、幾乎所有電商都接單忙到「翻過去」了嗎?看看公開數據:電商第一品牌MOMO,6月營收年增超過5成、網路家庭營收亦增近2成,國內電商能用5倍券有多少道理?最後結果就是「肥狗不肥豬」。

而政院有意放寬讓5倍券可用在繳交學雜費,則是進一步的混淆與錯亂。會有此放寬,應該是考量那些經濟受創者就能用5倍券交學費,解其燃眉之急,這當然是百分之百純紓困的思維。但如果是為替民眾紓困、減輕經濟負荷而允許5倍券交學雜費後,那禁止用5倍券交其它費用(水電費、勞健保費…..),正確嗎?還有意義嗎?

而一旦放寬這點後,原本用券強迫民眾「限期消費」的思維就破功,因為學雜費是非用不可的「硬性支出」,允許以券代之,等於接受100%的替代率,如此一來,則發券「強迫限期消費」的初衷就大打折扣,那還不如就直接發現金了。

至於「發券不發現金」、「拿1000換5000」等,雖屬「技術問題」、政府的規劃也有其道理,但在觀感上明顯惡劣,政府要嘛拿出有力證據說服大眾,不然就趕快跟進修改,特別是「拿1000換5000」予人觀感特別差,既然高替代率已讓刺激消費效果難保證,政府再計較於要「逼民眾多出1000元」以增加整體消費,就顯得可笑了,徒增民怨與行政成本。

政府還是回到初衷、先想清楚,這波是以刺激消費拉經濟、還是對產業與民眾紓困為主軸,確定後再想想主要對象是誰,該用什麼方式才能最有效的達到目標,這些都想清楚後,可能會發現5倍券不必發、也不必花那麼多錢,就能達到需要的目的。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