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保守,讓通膨吃掉你的錢。」不強調投資好處,理財專員用「賠錢」成功獲得客戶信任:《如何改變一個人》選摘(3)

2021-08-11 04:30

? 人氣

人們因此只想維持現況。如果可以不必改變,為什麼要給自己招來成本?尤其在現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似乎也不是太糟的時刻。

商業作家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說過一句話:「A是A+的敵人……我們缺乏優秀學校的主因,在於我們有好學校。我們沒有優秀政府,主要是因為有好政府。很少人擁有卓越的人生,是因為太容易滿足於不錯的人生。」

改變也是一樣。事情還算妥當的時候,很容易固守現狀。改變有成本,還得花力氣,所以只要還過得去,改變的動力不是太大。

但是,雖然按兵不動常常看似沒有成本,實情卻不是如此。現況或許還可以──甚至相當不錯,但相較於更好的東西,現況就顯得比較糟。此外,雖然變與不變的差異看似不大,甚至微不足道,但聚沙成塔,一段時間後就會拉開差距。

為了改變想法、減輕敝帚自珍效應,催化劑會讓不採取行動的成本現形,方便人們看出「目前在做的事」與「可以做到的事」之間的差異。

另外,比起強調「新」比「舊」優秀多少,或是採取行動可以帶來哪些益處,催化劑選擇反其道而行,改強調不採取行動將使人們損失多少東西。

由於損失規避現象,失去帶來的陰影,大過獲得帶來的快樂。損失十元帶來的感受,比得到十元強烈;效率降低帶來的衝擊,強過效率增加。看見損失多少時間或金錢所帶來的動力,大過知道可以獲得多少利益。當人們明白會失去什麼,就比較不可能堅守現況。

以正確方式呈現時,就連頭痛也值得治療。

*作者約拿.博格(Jonah Berger)為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的行銷教授,著有暢銷全球的《瘋潮行銷》(Contagious)與《何時要從眾?何時又該特立獨行?》(Invisible Influence),平日經常替Google、Apple、Nike等企業與蓋茲夫婦基金會出謀劃策,協助數百間組織推動新產品採用,扭轉大眾觀點,改變組織文化。 他榮登《快公司》(Fast Company)商業界最具創意人士排行榜,研究成果多次名列《紐約時報雜誌》的「年度創意」。本書選自作者著作《如何改變一個人:華頓商學院教你消除抗拒心理,從心擁抱改變》。

《如何改變一個人:華頓商學院教你消除抗拒心理,從心擁抱改變》書封。(時報出版提供)
《如何改變一個人:華頓商學院教你消除抗拒心理,從心擁抱改變》書封。(時報出版提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