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保守,讓通膨吃掉你的錢。」不強調投資好處,理財專員用「賠錢」成功獲得客戶信任:《如何改變一個人》選摘(3)

2021-08-11 04:30

? 人氣

電子郵件書寫的方式大有學問!(圖/取自unsplash)
想辦法做點什麼,似乎是比較好的行動方針。(圖/取自unsplash)

葛蘿莉亞.巴瑞特(Gloria Barrett)是南加州的理財專員,平日協助客戶處理財富管理、人壽保險與退休規劃事宜。有的年輕客戶採取較為積極的投資方式,投資組合中的股票占較高的比例。年長客戶則因為未來的投資歲月較短,採取謹慎的投資方式,偏好債券等投資標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而,有一位叫凱斯的客戶沒有遵循這個模式。凱斯僅四十五歲上下,打算再過二十年才退休,但他的做法過於保守,超過一半的錢都存放儲蓄,不打算投資。

葛蘿莉亞試過給凱斯看數據,解釋股市的報酬率比較高。她整理了一份又一份的報告,證明即使是最謹慎的投資,也更能錢滾錢,但凱斯不為所動。

買股票感覺有風險,也因此凱斯雖然投了一點錢進去,卻擔心會失去其餘的資產。再說儲蓄帳戶有利息,雖然報酬率不高,每年的結餘依舊會增加。雖然沒高多少,把錢存著似乎就夠好了。

又一次疲憊的白費脣舌之後,葛蘿莉亞決定不再強調增加投資的好處,換個角度著手,具體說明凱斯把那麼多錢放在儲蓄,等於是在害自己損失多少錢。

葛蘿莉亞在一月一日那天,啟動一個假想的時鐘。接下來幾個月,她每次打電話給凱斯或見面時,都會提到凱斯今年因維持現況已經損失多少錢。一開始只是兩塊錢,再來是兩百塊,接著是兩千。

「我怎麼可能在虧錢?」凱斯問,「我每次看我的儲蓄帳戶,餘額都有增加。」

「的確是那樣沒錯,」葛蘿莉亞回答,「但你沒算進通膨。相較於你原本可以擁有的績效,即使只和保守型投資相比,你都少賺很多錢。」

起初,凱斯沒有立刻做出改變,依舊猶豫不決、暗自嘀咕,但少賺的數字超過兩千時,他投降了,挪出一大筆儲蓄。下次兩人見面時,凱斯把剩下的錢,幾乎全數投入投資。他仍然把一些錢擺在儲蓄,但占比已經比較符合他的投資長度,報酬也大幅成長。

改變的成本很高。取得新產品要花錢;新服務的使用方法需要花時間才能學會;新提案需要花力氣開發;新點子需要時間適應。

而且相關成本大都得提前付出。你得花錢買新書後,才能開始讀。要先花時間學習新程式或新平台,接著才能使用。

然而,改變的好處一般要過了更長的時間才會顯現。要等到書來了、開始讀了之後,才會享受到閱讀的樂趣。新程式終於開始運轉後,要幾星期、幾個月才看得出成效。

台灣50定期定額投資,專家演釋多種滾動報酬方式。(圖 / 取自Pexels)
改變的好處一般要過了更長的時間才會顯現。(圖 / 取自Pexels)

也難怪成本與效益的時間差會導致遲遲不肯行動。人們缺乏耐性,想早點嚐到甜頭、討厭的事則晚點再說,因此如果改變代表著現在就要付出成本,好處以後才會顯現,人們就會什麼都不做

這就像戒甜點一樣。減重與活得更健康當然有長期的好處,但短期成本是放棄眼前那塊美味的巧克力蛋糕,而我們全都知道結局是什麼。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