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典蓉專欄:奧運之光也擋不住的政治惡鬥

2021-07-29 06:20

? 人氣

台灣選手在東京奧運發光發熱,是台灣少數可以跨越政治斷層線的美好事物,圖為台灣代表隊舉重女子59公斤量級選手郭婞淳出賽,勇奪金牌。(資料照,美聯社)

台灣選手在東京奧運發光發熱,是台灣少數可以跨越政治斷層線的美好事物,圖為台灣代表隊舉重女子59公斤量級選手郭婞淳出賽,勇奪金牌。(資料照,美聯社)

東京奧運「中華代表團」表現傑出,到目前為止拿下一金二銀三銅,已創下單屆奧運最多獎牌紀錄,這是台灣近來少見的美好時刻,籠罩在台灣上空的疫情陰影暫時一掃而空;更值得高興的是,這是台灣當前極少數還能跨越政治斷層線、全民共榮的時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高唱運動與政治無關,未免太過天真,以國家為競賽單位的奧運,很難不和國族興衰扯上關係,甚至經常有意圖復興舊帝國榮光的法西斯意涵;1936的柏林奧運充滿納粹種族優越感的陰影,2008北京奧運意圖展現中國再起,即使這次疫情下舉行的東京奧運,原來也是要為低迷的日本打氣,重現日本戰後快速崛起的榮景。

奧運對台灣則有另一層重大意義,台灣在國際上不受承認,奧運是少數台灣人能夠馳騁賽場與他國選手競逐的場域,和全球好手比起來,台灣選手除了同樣有超越自己的壓力、追求「更快、更高、更強」外,也還要背負「未完成國家」的期待,就像米蘭昆德拉引用卡夫卡的話:「大國族裡那種引起人群暫時聚集的事情,拿到這裡(小國)可就攸關生死了。」更何況,台灣參加奧運歷經曲折身世,在「中華台北」稱號的折衷妥協下,台灣能在排除主權爭議下參加奧運,但中華台北卻被綠營人士視為是緊箍咒,是對台灣主體性的限制,然而,東奧正名公投如果過關,台灣選手是否仍有機會發光發亮?意圖和後果之間的得失權衡,應該很多人和中華隊選手一樣,慶幸當年正名公投並未過關!

然而,正是在重重壓力下,台灣選手展現動人的抗壓性,表現出異樣的光與熱;個人如何突破環境及自我的限制,正是運動的最高境界。

當年世大運黑衣人事件,預告台灣愈演愈烈的政治惡鬥

台灣的選手在國際上突破各種限制,在台灣,則是應該最跨越政治的美好事物也難逃惡鬥陰影;看到在東奧發光發亮的選手,很難不回想到2017年在台北舉辦的世大運,戴資穎當時為了參加在台北舉行的世大運,放棄高獎金高積分的世界羽球錦標賽,當時她曾說,台灣很難得辦大型運動賽事,因此即使世錦賽對她個人非常重要,她仍然必須留下來,將「最好的成績留在台灣」,「讓台灣被世界看見」。這次拿下奧運金牌的郭婞淳,更是在世大運時就已打破世界紀錄。

不過,世大運留下來的記憶,卻不完全是「讓台灣被看見」這樣美好的回憶,反而是窮凶惡極的政治惡鬥;世大運閉幕式碰到年改團體抗爭、導致各國運動員一度無法進場,事後蔡政府高層完全將責任歸責於台北市政府、間接導致台北市政府警察局長邱豐光下台;更狠毒的一招是,因為獨派要拿台灣旗進場卻被「黑衣人」沒收,綠營全面發動對柯文哲的攻擊,正式將柯文哲打為統派、親中,即使2019年法院的判決確定「黑衣人」其實是國安局轄下的憲兵,不歸台北市政府管轄,但綠營將柯文哲全面抺紅的攻擊,從當時到現在都未曾稍歇。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95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典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