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崇倫觀點:在法匠與馬基維利之間──他是吳庚

2018-01-09 06:50

? 人氣

1985 年夏與友人攝於德國南部霍亨索倫堡附近之古炮,後中為馬英九。(取自吳庚臉書粉絲頁)
吳庚的兩位老師,彭明敏(左)與張劍寒。(取自吳庚臉書粉絲頁)

發生在張劍寒身上的事,對吳老師有很大的刺激:張劍寒在1976年被提名為第四屆大法官。當時大法官需監察院同意,但是張劍寒曾經與胡佛等六位教授做過「中華民國之監察院」的三大本研究報告,其中對監委們的派系與運作描述甚詳,監委要算舊帳,揚言否決張的任命案。最後經李煥協調,監察院投票通過,但是張老師「自願」放棄宣誓就職,留在學校任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吳老師自己也曾遭到政治上的困擾,在連任大法官資格審查時,民進黨籍國代李文忠,以其自身在八年前被臺大退學,指控當時擔任政治系主任的吳庚是「陷害學生的國安局線民」,並指吳庚在奧地利留學時,即按月接受國民黨津貼。

但是之前吳老師就在課堂上說過,耕莘文教院有一神父掌管天主教獎學金,資助至博士畢業,吳庚先跟他學德文,後知道有此機會,經由神父推荐,才到奧地利留學,在他之前是洪鎌德。雖然經過解釋後,順利過關,但對吳老師來說,是個困擾,也是對他政治上的清白檢驗。

第六屆大法官合影。(取自吳庚臉書粉絲頁)
1985 年夏與友人攝於德國南部霍亨索倫堡附近之古炮,後中為馬英九。(取自吳庚臉書粉絲頁)

作為一個公法學者,吳老師清楚,他勢必會隨政治態勢浮沉,就像他在描述施密特時的夫子自道:「公法學者的學術工作與著作,本身就決定了他在特定的國家、集團、勢力和特定時間因素中的地位。學術工作所依賴的資料,亦即用以建構概念的資料,使他與政治情勢聯繫在一起,無論這些情勢是有利或不利、幸運或不幸、勝利或失敗;同時也決定研究者及其命運」(《政治的新浪漫主義》pp.30)

施密特由於與納粹政權過從甚密,戰後,被盟軍逮捕並移送至紐倫堡法庭應訊,卻未被起訴而獲開釋。後因拒絕承認錯誤,而遭學術追放令,被永久剝奪正式任教之權利。縱然如此,施密特仍持續著書立說,由於他在威瑪共和時代,批評自由主義,在八零年代自由主義開始遭到質疑之後,他的看法開始獲得越來越多人的重視。

另外一類的公法學者,就像是與吳老師同是維也納大學同學的城仲模,回台後由李登輝欽點為省府委員,自許自己是為保全司法體系的納粹檢察總長,在戒嚴體制下隱忍,為將來解嚴與民主而蟄伏。

但是吳老師擔任大法官之後,卻超越了公法學者被動的命運,他與張劍寒不同,張屬於上個世代,是郝柏村法務顧問,為了戒嚴法辯護(「只有實施3%的戒嚴」),但是吳庚卻參與了一系列解嚴、台灣走向民主化的過程。

當了18年大法官的吳老師,心中自有分寸,關照這個社會,時間到了,提供正當化的法理解釋,這是作為學生的我,所理解他畢生的事功。

憲法法庭舉行言詞辯論, 由翁岳生大法官任審判長。(取自吳庚臉書粉絲頁)
第六屆大法官合影。(取自吳庚臉書粉絲頁)

*作者為聯合報副總編輯,全球瞭望 udnTV 主持人。本之授權轉載自「全球瞭望 udnTV 」臉書粉絲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