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謙專欄:日本新版《防衛白皮書》的封面武將—「軍神」楠木正成的二三事

2021-07-19 06:10

? 人氣

令和三年版防衛白皮書與日本皇居前的楠木正成銅像。(左上:維基百科/公用領域)

令和三年版防衛白皮書與日本皇居前的楠木正成銅像。(左上:維基百科/公用領域)

日本防衛省13日公布新版《防衛白皮書》,國內媒體一般將重點擺在「台海情勢對日本安定的重要性」首次見諸明文,顯見日本政府日益關注台海危機。不過只要一看到這本白皮書,一定會被封面的騎馬武將吸引目光,雖然防衛省並未透露這位武將是誰,但只要去過東京皇居,應該不難看出這位武將就是日本南北朝時期的名將、被與為「三德兼備」的楠木正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楠木正成(西元1294至1336年)的活躍年代距今約有700年,主祭楠木正成的湊川神社雖珍藏了這位名將的多樣文物,但他在世時並未留下畫像,為何明眼人可以輕易看出今年《防衛白皮書》封面畫的是楠木正成?他與東京皇居有什麼關聯、奉行舉世唯一一部和平憲法的日本,又為何要在今年《防衛白皮書》的封面畫上這樣一位武將呢?

令和三年版日本防衛白皮書。(翻攝防衛省)
令和三年版日本防衛白皮書。(翻攝防衛省)

一生效忠後醍醐天皇。力抗鐮倉幕府

原來楠木正成雖一生效忠後醍醐天皇(西元1288至1339年),但當時鐮倉幕府與企圖「倒幕」(推翻幕府)的這位天皇針鋒相對,楠木正成則多次以寡擊眾,以出色計謀與戰術牽制並擊退逼迫天皇的幕府軍主力。建武3年(1336年),敵帥足利尊氏捲土重來,聚集10萬大軍進逼京都,後醍醐天皇拒絕了楠木正成「表面和談、遷都以避其鋒」的諫言,下令楠木正成迎敵。楠木正成雖知此戰必敗無疑,仍率700親兵在湊川衝殺敵軍,奈何楠木兵少,最後仍在重兵包圍之下與三弟楠木正季互刺身亡,他也因此與源義經、真田信繁並稱「日本三大悲劇英雄」。

楠木正成兵敗湊川後,後醍醐天皇逃往比叡山,最後被逼交出代表天皇權柄的三神器,武家足利尊氏擁立光嚴上皇的弟弟光明天皇繼承皇位。後醍醐天皇退往吉野後,宣稱交給足利尊氏的三神器是假貨,在吉野又開設南朝朝庭,日本也因此進入了兩個天皇並立的「南北朝時代」。被光明天皇封為征夷大將軍、建立室町幕府的足利尊氏在與南朝的戰爭中處於優勢,半世紀後南朝滅亡,兩天皇並立的詭異局面宣告結束,曾為南朝忠臣的楠木正成則被視為「逆賊」、「朝敵」數百年之久。

臨死前說出「七生報國」遺言的楠木正成。(湊川神社官網)
臨死前說出「七生報國」遺言的楠木正成。(湊川神社官網)

以寡擊眾的「楠木流兵法」也成為武家鑽研對象

一直到了正親町天皇的年代(永祿二年、1559年),自稱是楠木正成後人的楠木正虎向朝廷捐輸金錢,成功平反祖先的污名,死前說出「七生報國」(七次轉世,仍要報效國家)遺言的這位南北朝名將,歷史地位才漸漸由黑翻紅。江戶時期他被視為忠臣典範,以寡擊眾的「楠木流兵法」也成為武家鑽研的對象,楠木正成甚至被認為是「軍神化身」。到了幕末時期,楠木正成忠君多謀的形象,更得到吉田松陰、坂本龍馬、西郷隆盛、高杉晋作等幕末志士的尊崇。

十九世紀再次上演「倒幕」、而且成功終結德川幕府的明治天皇繼位後,當年忠於後醍醐天皇、英勇對抗鐮倉幕府至死的楠木正成徹底翻紅。明治天皇在他的戰死地建立湊川神社,明治33年(1900年)更在皇居廣場樹立楠木正成的銅像,表揚他對皇室的盡忠,此後楠木正成被世人尊稱為「大楠公」。影響所及,連日治時期的台灣也在各地公學校、小學校設立「大楠公騎馬像」,楠木正成在最後一戰之前訓誡兒子「不可忘記對天皇的忠義」的故事也被編入課本,成為老一輩台灣人也有記憶的日本歷史人物。

江戶時期的儒生將中國的張良、諸葛孔明、郭子儀視為智仁勇三德兼備的名將,楠木正成則被視為僅次於諸葛孔明的無雙之士,幕末尊王攘夷的志士們也認同他的忠君愛國,防衛省將這樣一位軍人放在《防衛白皮書》的封面,應該算是張安全牌吧?畢竟防衛省發言人石川武表示,希望藉由這張充滿躍動感跟厚重感的騎馬武者,表現出自衛隊的戰力、以及日本堅毅的防衛意念,防衛省的關係人士則對《朝日新聞》強調,不讓武者揮刀、而是拉著韁繩,就是希望不要表現出違反「專守防衛」的原則。

日本軍國時期被當成洗腦素材

防衛省特地請來PS4電玩大作《戰國BASARA》動作設定、並且在澀谷109大樓繪製巨幅廣告的藝術家西元祐貴相助,希望以皇居前的楠公銅像為藍本,以充滿現代感的水墨畫讓更多年輕人關心防衛議題。但日本軍國時期把楠木正成當成洗腦素材的過往,卻再次挑動了東亞鄰國的敏感神經。因為楠木正成雖被視為智仁勇兼備的無双國士,但在日本最具侵略性的軍國時期卻被當成洗腦素材。包括神風特攻隊遺言「七生報國」、二戰末期日軍在沖繩海域對同盟國的自殺式攻擊被稱為「菊水作戰」,更是以楠木正成的菊水旗印為名,讓這位力抗叛逆、殺身報國的天皇忠臣,染上了軍國侵略的色彩。

當然,大日本帝國要如何詮釋楠木正成,都與七百年前在湊川自盡的這位名將已經無關,甚至祀奉楠木正成的湊川神社也在官網強調,「滅私奉公」、「忠君愛國」才是舉世稱頌的楠公精神,並且對遭到戰後的自虐史觀扭曲為「軍國象徵」、「玉碎精神」的情況甚為遺憾。不過把楠木正成放上《防衛白皮書》封面,依舊引來國內外的反對聲浪。包括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就在推特表示,放上這種出陣照「到底是要跟什麼地方打仗」,不過鳩山似乎沒有發現封面武將是楠木正成,也有日本網友不滿反嗆「這是要推翻幕府迎接天皇的忠臣,怎麼會連這樣的名將都不認識」。

中國與南北韓反對聲浪高漲

在國際上的反對聲浪則以中國與南北韓為主。南韓無論左右派報章,都對日本在《防衛白皮書》中強調獨島(日本稱竹島,日韓兩國在對馬海峽的主權爭議島嶼)主權表示不滿。《中央日報》則批評,日本一改過去以櫻花、地球、富士山、或是自衛隊當成封面的做法,而是改為騎馬武士的好戰形象,顯露了日本傾向「軍事大國」的真實想法,強調「中國威脅」、「南韓連續22年增加國防預算」,則是為自己增加防衛經費提供藉口。

在《防衛白皮書》中被認為是日本安全威脅的北韓,除了同樣對「獨島主權的顛倒黑白」表示不滿,更批評日本再次顯露了對外侵略的野心。北韓外務省15日發表日本研究所研究員李炳德的文章,對日本將北韓描繪為「嚴重而迫切的安全威脅」表示不滿。李炳德指出,日本才是二次大戰的戰犯國,即便面對外在的政治與法律制約,仍懷抱著失敗的復仇心理走向軍國主義。北韓指控日本透過「將周邊威脅最大化」,隱藏自己才是東亞和平與安全的主犯身分,骨子裡想的全是對戰爭憲法的操作、以及邁向軍事大國的兇惡心理。

皇居前的楠木正成銅像。(湊川神社官網)
皇居前的楠木正成銅像。(湊川神社官網)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雖然引用防衛省官員說法,表示放上武士是為了表達「守衛和防禦」而非「攻擊」,不過也強調這個官方解釋「未能說服中方的觀察人士」,認為與白皮書報告內容不符。《環時》還引用多位日本網友說法,表示赤裸描繪武力令人感到害怕,批評封面放上楠木正成的水墨畫像根本是「歷史的倒退」;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楊伯江也說白皮書的封面「咄咄逼人」,令人質疑日本是否會遵循和平承諾;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主席胡繼平則說,這個封面提醒人們日本過去對外擴張的「榮耀」,顯示軍國想法仍舊受到某些日本人的歡迎,所謂「喚醒」年輕一代關注國家安全,可能有助於所謂的「中國威脅論」的炒作,最終對中日關係產生負面影響。

二戰結束後,日本始終無法擺脫侵略鄰國的過往,即便日本右派總以「國家正常化」為職志,並且希望透過修改憲法完成「自衛隊的軍隊化」,讓動用武力不再受到憲法第9條的禁錮,也能讓軍事力量在國際關係的角力中真正被解放出來。在美中對決的氛圍下,台灣問題成為日本在區域關係中最能/最該施力的爭議點,畢竟台灣存亡確實關乎日本的西南門戶安危。近年「台日友好」的基調,加上台灣身為「反中包圍網」的潛在/當然成員,都讓日本挺台挺的義無反顧。

半世紀來的日本《防衛白皮書》封面,與去年的櫻花、富士山相比,今年的騎馬武士確實顯得較為肅殺。(防衛省官網)

半世紀來的日本《防衛白皮書》封面,與去年的櫻花、富士山相比,今年的騎馬武士確實顯得較為肅殺。但由於同樣反中親美,這份肅殺在台灣看來可能是「安心」甚於「憂心」。(防衛省官網)

台灣讀者對於《防衛白皮書》的新聞其實並未多加關注,也絕不至於像中韓那樣敵視日本。台灣媒體的報導聚焦在日本「親台反中」的立場宣示,對於釣魚台列嶼的台日主權爭議,更不像南韓對獨島那樣上心。至於封面擺的究竟是不是神風特攻(當然是被帝國軍隊扭曲的)精神領袖,更非所問。安倍下台前的修憲志向,如今看來仍會被菅義偉與自民黨政府延續。何況解放軍對外經略的野心日甚,日本背後的老大哥又樂觀其成,此時不一鼓作氣,待時移境轉便只能徒呼負負。尤其中國「以疫謀統」大失敗、日本對台「疫苗外交」大成功的情況下,台灣很可能將是唯一支持日本修憲的東亞國家,但台灣又該如何盤算自衛隊軍隊化後的利弊得失,隨著時代變遷而總有兩極評價(朝敵、忠臣、日本諸葛、軍國象徵)、百年前甚至曾在台灣校園裡策馬馳騁的楠木正成,或許能給我們些許啟示。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