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124歲冥誕,中國官媒舔很大:時間越久越被懷念的偉人

2017-12-27 16:29

? 人氣

中共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在1976年9月9日去世。

中共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在1976年9月9日去世。

今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124歲冥誕,中國官媒《環球時報》當天刊出社評,稱毛是「時間越久越被懷念的偉人」,文革初期所謂「偉大的導師、偉大的領袖、偉大的統帥、偉大的舵手」似乎又有蠢蠢欲動之勢。《環時》社評還說:「偉人都是有缺點的,毛澤東晚年的一些失誤也作為黨和國家的教訓得到總結,成為中國保持政治清醒的一份記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環時》稱25日晚,有「大批民間人士自發聚集到毛澤東的故鄉湖南湘潭市韶山的毛澤東廣場,紀念這位世紀偉人」,「毛誕節」在網路上也再次成為熱門話題,有關毛時代的各種文章和網帖噴湧而出。《環時》說「毛澤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他領導中國革命和為共和國打下根基的傳奇,時間離得越久越贏得中國人民的尊敬」。

毛有過?官媒:總體來說出色

對於毛所締造的錯誤與災難,《環時》則說「他晚年的過失也給當時的一些人造成了痛苦,導致了一些對他的負面情緒。客觀、正確評價毛澤東同樣是中國社會的一項歷史任務。應當說,中國總的來說做的是出色的」,「文革結束後,民間一些人也有揪住毛澤東晚年錯誤而全盤否定他的激烈主張。但是這些情緒沒有能夠影響中國對毛的主流評價」。

毛澤東與周恩來。(維基百科)
毛澤東與周恩來。(維基百科)

《環時》聲稱「歷史是經不起以『顯微鏡模式』細看的,再偉大的歷史也是這樣」,還把中國輿論場對毛的批評,詮解為「互聯網時代表層輿論的兩極化」,「一些人極力反毛,公然表達對他的仇視,把他說成新中國成立以來各種問題的『罪惡之源』。另一些人因為與上述極端觀點鬥爭,力陳毛澤東的功績,漸漸拒絕說毛澤東的任何缺點」。

《環時》自己的看法則是「最重要的是,毛澤東締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強勢崛起,這證明瞭毛開創的事業是正確和可持續的。他和戰友們的努力為一份曠世的偉業奠定了根基」。因此《環時》說「我們反對詆毀毛澤東,《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毛的評價最全面,也做到了改革開放時代的最大客觀性,應當得到長期堅持。」

毛澤東與蔣介石。(維基百科)
毛澤東與蔣介石。(維基百科)

「毛澤東是經得起後世評說的曠世偉人,對他評價的穩定有助於鞏固中國社會的團結,擠壓各種極端評價對社會進行擾亂的空間。我們至今仍在享受毛澤東留下的許多政治遺產,汲取他的晚年過失教訓也在幫助我們對避免重蹈一些錯誤邏輯保持警惕。向毛澤東致敬,中華民族的這一共同情感必將超越時空,歷久彌深。」

湖南富農之子

1893年12月26日(清光緒19年11月19日),毛澤東出生在長沙府湘潭縣韶山沖(今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他的父親毛貽昌是一位富裕農民,本來想送排行老三的毛澤東去米行當學徒,但最後還是給他找了個私塾老師。毛澤東13歲之後輟學在家種田,16歲到湘鄉縣的東山小學堂上學,18歲考進長沙的湘鄉駐省中學。這一年武昌起義、民國建立,根據中共文獻,毛澤東自稱在學校張貼文章支持推翻滿清、帶頭剪掉辮子,還曾投入革命軍,成為湖南新軍的一名士兵。

1919年的毛澤東。(維基百科)
1919年的毛澤東。(維基百科)

1912年2月,清帝溥儀退位後,毛澤東退伍回長沙繼續唸書,考取湖南公立高等商業學校,但只讀了一個月就因為英文跟不上只好退學,隨後又以第一名考進湖南全省公立高等中學校,讀了半年又因為學不到東西再次休學,轉而在湖南省立圖書館自學西方政治和科學。但毛澤東的爸爸不同意他這麼做,不願再給生活費,毛澤東在20歲之前又考進不收學費的湖南省立第四師範,終於唸到畢業。

陳獨秀與新青年。(維基百科)
陳獨秀與新青年。(維基百科)

1918年,毛澤東抵達北京,經學者楊昌濟(也是毛澤東第二任妻子楊開慧的父親)介紹認識了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李大釗,在校長蔡元培同意後,被安排在圖書館當助理員。毛澤東在這裡認識了馬克思主義與俄國的十月革命,更結識了五四運動領袖、後來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局書記陳獨秀,共產主義思想,共產主義思想開始在這位25歲青年的心中萌芽。

毛曾提倡「革命不要流血」

26歲之前的毛澤東,辦雜誌、寫文章、發動罷課,在他主編的《湘江評論》中,毛呼籲「群眾聯合,向強權者為持續的『忠告運動』,實行『呼聲革命』—麵包的呼聲,自由的呼聲,平等的呼聲—『無血革命』。不主張起大擾亂,行那沒效果的『炸彈革命』、『有血革命』」。1920年9月,毛澤東湖南第一師範學校請去擔任「附小主事」,1921年夏又轉任湖南第一師範學校國文教員。不過這位中小學老師也是湖南共產主義小組、湖南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創建人。1921年7月更在上海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和周佛海一起擔任會議書記員。

1930年代的毛澤東。(維基百科)
1930年代的毛澤東。(維基百科)

更有意思的是,毛澤東除了在中共領導人的指示下工作、並開始擔任中央局秘書等要職,更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他除了是國民黨中央黨部籌備員,國民黨在湖南各地的組織也是毛澤東指導建立,1924年他還代表湖南出席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擔任國民黨代理宣傳部長(由宣傳部長汪精衛推薦)、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委員、農民運動講習所所長。直到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清黨」,通緝包括毛澤東在內的193名中共要員,毛澤東才終止了在國民黨中央的工作。

蔣毛鬥爭,曾是中國政治主軸

在蔣介石決定改變孫中山的「聯俄容共」路線、與中國共產黨正式決裂後,除了中共宣告「蔣介石業已變為國民革命公開的敵人,業已變為帝國主義的工具,業已變為屠殺工農和革命群眾的白色恐怖的罪魁」,毛澤東也在1927年提出「槍桿子裡出政權」的著名觀點,一改他二十幾歲時的「無血革命」想法。轉為武鬥派的毛澤東陸續提出「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高舉農村鬥爭路線,1931年毛澤東在江西井岡山成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擔任中央政府主席,此後開始被稱呼為「毛主席」。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

毛澤東 1927年2月。

這位中共的毛主席挺過了共產國際派的奪權、蔣介石的剿匪,在所謂長征中重新站上領導位置,並且在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變中,取得蔣毛鬥爭的罕見制高點。據稱毛澤東原本執意殺掉宿敵蔣介石,但在史達林的堅持下,被迫放蔣與其合作抗日。不到一年,1937年7月7日發生盧溝橋事變,毛澤東指示紅軍的主要任務是「1. 創造根據地;2. 鉗制和相繼消滅敵人;3. 配合友軍作戰;4. 保存和擴大紅軍;5. 爭取民族革命戰爭領導權。」,中共也確實撐過八年抗戰。

國共內戰 蔣軍兵敗如山倒

1945年8月日本投降,蔣介石命令共軍原地待命,由國軍接受日軍投降。毛澤東發電蔣介石抗命,並要求林彪等部進入蘇軍控制的東北搶奪地盤。毛蔣在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的陪同下,10月在重慶達成《雙十協定》,承認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同意以對話方式解決一切爭端、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抗戰結束不過半年,國共1946年3月便在東北開打,美國特使馬歇爾、司徒雷登調停失敗,國共也在入秋後徹底決裂。

毛澤東在天安門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維基百科)
毛澤東在天安門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維基百科)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解放軍在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中全面勝出,1949年4月20日,國共最後和談破裂;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與解放軍總司令朱德21日聯名發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持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並登上天安門參加開國大典,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啦!」蔣介石12月10日則從成都敗退台北,並下達總統令:「政府遷設臺北,並在西昌設大本營,統率陸海空軍在大陸指揮作戰。此令。」

1945年9月,在中國重慶,毛澤東與蔣中正舉杯歡慶抗日戰爭勝利。(維基百科)
1945年9月,在中國重慶,毛澤東與蔣中正舉杯歡慶抗日戰爭勝利。(維基百科)

從「百家爭鳴」到「引蛇出洞」—中國知識分子上當了

背負中國人民期待的新領袖毛澤東,一開始展現出雍容大度的民主精神,1956年提出在藝術方面「百花齊放」、在學術方面「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他鼓勵知識分子批評黨與政府,展現大度;面對民眾因為經濟問題罷工罷課等問題,毛則說要「整頓三風」(簡稱「整風」,所謂三風指的是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官僚主義三項負面風氣),邀集民主黨派人士座談。毛澤東宣稱:「以後凡是人民內部的事情,黨內的事情,都要用整風的方法,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來解決,而不是用武力來解決。」

但如同他早年說要「無血革命」、沒幾年就改口「槍桿子出政權」,這回毛引來知識分子向中共提出批評與各式意見,包括有人提出「兩院制」、「多黨聯合執政」,甚至有人批評「沒人罵老和尚(中共高層)」、「黨天下才是真正的宗派主義根源」,毛驚覺火燒到自己頭上,改口所謂「鼓勵批評、百家爭鳴」只是他「引蛇出洞」的陽謀,真正的目的是要鬥倒右派敵人。從「整風」到「反右」不過一年時間,最後至少55萬知識分子被打成「反對社會主義、無產階級專政,反對共產黨、分裂人民團結的右派分子」,被下放農村或工廠勞改。

災難還沒完:大躍進來了

毛澤東清洗了對他與共產黨「大鳴大放」的「壞右派」之後,1958年開始了「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大躍進,最形象的口號就是宣稱鋼鐵產量要「超英趕美」,但這種空想式、應付式、口號式的改革,最後卻煉出一堆根本不能用的廢鐵爛鋼。在農業生產上,中共提出「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包括《人民日報》和新華社都刊出虛假新聞,將各地產量虛報萬倍億倍。在《人民日報》後來的報導中也指出,河北徐水縣號稱一年收穫糧食「12億斤」(其實是138斤),毛澤東視察時還說「你們全縣31萬多人口,怎麼能吃得完那麼多糧食啊?你們糧食多了怎麼辦啊?……要考慮怎麼吃糧食呢!……農業社員們自己多吃嘛!一天吃五頓也行嘛!」

被毛澤東要求1天吃5餐的中國農民,很快面臨的不是吃撐的肚子,而是全國性饑荒。被「反右」政治鬥爭整到不敢說真話的官員們,只曉得配合上頭瞎喊瞎吹,全國大煉鋼鐵徵用大量勞動力,本來可以收成的農作物也未及收割,致使大片田地荒廢。1959年到1961年糧食嚴重短缺的結果,就是大量飢民死去。中國始終不願面對這段歷史,至今沒有官方數據。根據學者研究估算,因此致死者約在兩千萬到四千萬之間。

國務院副總理田紀雲2004年提到這段歷史時說:「回顧三年困難時期(中國官方的統一稱呼),到處鬧浮腫、餓死人,非正常死亡人口達數千萬,比整個民主革命時期死的人還要多。是什麼原因?」「劉少奇說『三分天災,七分人禍』,現在看基本上是人禍,這個『人禍』就是瞎指揮,就是烏托邦式的空想社會主義,就是『左傾機會主義』。」

毛澤東在天安門接見紅衛兵。(維基百科)
毛澤東在天安門接見紅衛兵。(維基百科)

十年文革浩劫

反右、大躍進之後,在半世紀後仍讓人餘悸猶存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才正要登場。中國在1966年至1976年的10年間,全國陷入瘋狂式的政治運動與鬥爭。毛澤東以革命名義攻擊黨內溫和派,成千上萬紅衛兵(保衛毛主席的紅色衛兵)以批鬥、抄家、告密等方式鬥爭政敵、知識分子與階級敵人,傳統文物與社會關係都遭到嚴重破壞,國內經濟活動幾乎全部停頓失能,時任國家主席的劉少奇、名列中共十大元帥的彭德懷都遭迫害致死,鄧小平、陳雲等高層失勢一度遭到下放,這段時期「非正常死亡」的中國人同樣沒有可信統計。

文革時期的紅衛兵大字報。(維基百科)
文革時期的紅衛兵大字報。(維基百科)
牟宗三(左)與熊十力(左)在1949年選擇了不一樣的路,結局大不相同。牟宗三與唐君毅等在港台架起新儒大旗,熊則在文革飽受迫害絕食而亡。
中國著名知識分子牟宗三(左)與熊十力(左)在1949年選擇了不一樣的路,結局大不相同。牟宗三與唐君毅等在港台架起新儒大旗,熊則在文革飽受迫害絕食而亡。

晚年的毛澤東雙目失明,罹患心臟病與運動神經元症,甚至經常處與昏迷狀態。根據中共文獻,他在1976年病重時,曾向欽定接班人華國鋒表示:

人生七十歲古來稀,我八十歲了。人老總想後事,中國有句古話,叫「蓋棺定論」,我雖未蓋棺,也快了,總可以定論了吧!我一生幹了兩件事,一是和蔣介石鬥了那麼幾十年,把他趕到那麼幾個海島上去了。抗戰八年,把日本人請回老家去了。對這些事持異議的人不多,只有那麼幾個人,在我耳邊唧唧喳喳,無非是讓我及早收回那幾個海島罷了。另一件事你們都知道,就是發動文化大革命。這件事擁護的人不多,反對的人不少。這兩件事都沒有完。這筆「遺產」得交給下一代。怎麼交?和平交不成就動盪中交,搞不好就得「血雨腥風」了。你們怎麼辦?只有天知道。

1976年9月9日凌晨0時10分,毛澤東以83歲高齡在北京中南海202別墅病逝。中國政府9月18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了「偉大的領袖和導師毛澤東主席追悼大會」。不過他的遺體並未依照遺願火化、甚至歸葬湖南湘潭,也沒有在八寶山公墓入土,而是被安置在天安門廣場南側毛主席紀念堂裡的水晶棺裡,供人瞻仰,他的遺照也一直被懸掛在天安門廣場,至今仍未取下。

天安門廣場城樓上的毛澤東照片。(我乃野云鹤@維基百科/CC by SA 4.0)
天安門廣場城樓上的毛澤東照片。(我乃野云鹤@維基百科/CC by SA 4.0)

 

喜歡這篇文章嗎?

國際中心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