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缺電神話破滅!全台5天內跳電2次 政府該做「這三件事」

2021-05-25 09:30

? 人氣

經濟部政務次長曾文生在513當天的緊急記者會上,仔細解答了這道矛盾的算術題:「用電尖峰負載高於預期。5月中旬原先預期為3500萬瓩,今天達到3670萬瓩,比預測高出170萬瓩;綠能估算也出現誤差,光電發電量比預測減少30萬瓩、風電減少215萬瓩;由於水情不佳,能快速上陣的水力機組無法支援,減少供電180萬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今天的狀況,我們面對到當所有最壞狀況疊在一起時,我們可能真的應付不來。」曾文生在當天記者會上的發言,恰好可以成為「台灣究竟缺不缺電」的解答:若沒發生意外(人為疏失造成跳電),且最壞的狀況沒疊在一起(高用電、缺水、綠電量不如預期),台灣確實不缺電。但天有不測風雲,一旦意外再次發生,台灣的供電仍可能像這次一樣「應付不來」。

沒想到意外很快到來。台電在5月17日晚間再度啟動分區限電,台電發言人張廷抒坦言「供電能力緊張」,此話形同「承認缺電」。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分析,除了電廠與電網故障外,提前到來的高溫、未能緩解的缺水與持續攀高的產業產能,在在考驗台電面對極端氣候時的電力調度能力。

供電吃緊 應檢討備轉容量率

2次大停電過後,除了爭論「缺不缺電」這道是非題外,精算備轉容量、推動儲能系統,並加強電網韌性,對於預防下一次「斷電」,無疑更具積極意義。

第一個問題是,台電有沒有必要提高備轉容量比率,以備不時之需?

513之前,台電連續667天的備轉容量都超過10%的「供電充裕」門檻,成功大學電機系教授張簡樂仁分析,備轉容量的作用就像「買保險」,本來就需要花錢,機組增建後,若多數時間只能待機,則需考慮是否增加。他認為,增加能快速反應供電的備轉機組,或許有可能加速復電時間。

啟動不同型態的發電機組,所需時間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若有先進的儲能設備,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可以快速升降;慣常式與抽蓄式水力發電也只要半小時內就能啟動,至於燃氣與燃煤機組,則分別需要2小時、6小時才能完全供電。

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分析,目前台灣正處於增加再生能源裝置容量、以燃氣機組替代燃煤機組的轉型階段,若能源結構持續朝既定方向調整,未來即使發生跳電,復電速度也會逐漸增加。

然而,10%備轉容量足夠因應不時之需的前提是「預測精準」,但根據台電電力調度處處長吳進忠的說法,台電在513事故當下,能快速起停的備轉容量只有2%,無法馬上補足電力缺口。如果台電公布的備轉容量推估值不能夠接近實際狀況,例如將明知不能使用的水力發電列入計算,那無論備轉容量再高,也形同濫竽充數,不具意義。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