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AZ與嬌生疫苗的罕見血栓之謎,血液專家稱找到原因

2021-05-19 09:57

? 人氣

不過,原因依然無法確定。「(格雷納切的)假設可能是對的,但也可能是錯的。」凱爾頓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目前,格雷納切正在想辦法證實自己的理論,他希望得到疫苗生產企業的配合。他的團隊已經測試了AZ疫苗,也剛剛拿到了嬌生公司的疫苗。格來斯瓦爾德大學正在與疫苗生產企業協商,以進一步了解它們的疫苗生產過程。

嬌生公司發言人表示,「我們非常支持對這些罕見事件的徵兆和症狀予以更高度的重視,目前我們正在探討與格雷納切博士開展合作的可能性。」

阿斯特捷利康沒有回覆記者的採訪請求。

美國近期取消了針對強生疫苗的臨時禁令,本月稍早,華盛頓特區已開始接種強生疫苗。(AP)
美國近期取消了針對強生疫苗的臨時禁令,本月稍早,華盛頓特區已開始接種強生疫苗。(AP)

目前觀察到的血栓類型被稱為疫苗誘導的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VITT)。格雷納切團隊以及奧斯陸大學(University of Oslo)和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團隊進行的同儕審查研究也分別證實了這種病症確實存在。

新冠疫苗引發血栓的問題在今年3月第一次被發現,隨後參與該事件調查的大部分科學家都是肝素誘導的血小板減少症(HIT)領域的專家,無論從症狀還是結果來看,HIT都與VITT高度相似。就HIT而言,血液稀釋藥物肝素會引發血栓,同時伴有血液中天然凝血劑異常減少的現象。

有些科學家認為,腺病毒本身或許是這種病症的起因之一,因為它們一直都與血栓存在關聯。還有一些人推測,那些受到影響的人可能具有遺傳易感性,抑或他們的免疫系統先前已經產生了有問題的抗體。

范格普還提出一種觀點,他認為,許多人在接種疫苗後出現類似流感的症狀——雖然持續時間不長,但反應明顯——也會引起炎症,這可能會觸發或是加劇自身免疫反應,導致血栓形成。

疫苗誘導的血栓事件之所以過去不曾被曝露出來,原因之一在於當時使用病毒載體技術的疫苗尚未得到大規模普及。俄羅斯Sputnik V疫苗以及中國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CanSino Biologics)生產的疫苗也都使用了與AZ和嬌生同樣的技術,但到目前為止,均未出現與上述症狀相關的情況。

新冠疫情前,唯一得到較大規模推廣、且具有類似防禦機制的疫苗是嬌生公司的伊波拉疫苗,截至去年7月,至少有六萬人接種了該疫苗。

格雷納切指出,歐洲方面的數據顯示,血栓的發生率在2.8萬分之一到10萬分之一間,在迄今為止接種的數億劑疫苗當中,這個比例已算極低,不過還是高於先前某些權威醫療機構設想的15萬分之一。在已被確診的數百人中,大部分已經康復,但仍有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患者死亡,還有些人可能會留下永久後遺症。

到目前為止,美國和歐洲監管部門的數據顯示,注射新冠疫苗後最容易出現血栓的群體是年輕女性。但包括奧地利資深血液學家艾辛格(Sabine Eichinger)在內的幾名科學家指出,這種關聯或許反映出歐洲境內最早接種疫苗的群體之一是醫務工作者和教師,而這兩個群體中,大部分從業者都是年輕女性。艾辛格曾接診了第一批公眾所知、因注射疫苗而出現血栓的患者之一。

艾辛格教授稱,沒有跡象表明服用避孕藥或有過類似病史會增加疫苗接種者的風險。

南丹麥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Denmark)藥物流行病學教授波特戈德(Anton Pottegård)與他人合著了一份研究報告,對丹麥和挪威接種過AZ疫苗的28萬餘人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在疫苗接種者中,出現罕見但嚴重血栓的比例為每十萬人中有2.5例。研究報告已於5月5日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

波特戈德還指出,丹麥和挪威停用了AZ疫苗,它們把AZ疫苗捐給了其他國家,但丹麥和挪威這樣的國家有能力調整接種計劃,因為它們還有其他疫苗可選,並且感染率較低。波特戈德提醒,如果在疫情嚴峻的國家這麼做,比如印度或是巴西,可能會導致死亡人數增加。

「與這種極其罕見的病症相比,新冠要兇險得多。」格雷納切說。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