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12月5日──不只是「音樂神童」,史上最偉大作曲家莫札特35歲含恨離世

2018-12-05 07:00

? 人氣

偉大作曲家莫札特(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偉大作曲家莫札特(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1756年1月27日,莫札特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的薩爾斯堡(Salzburg,位於今日奧地利),他從小就展露出色的音樂天分,被譽為「音樂神童」。莫札特在鋼琴與小提琴創作的天分極高,比莫札特大24歲的「交響樂和弦樂四重奏之父」海頓更推崇他是「世上最偉大的作曲家」,莫札特也擅長創作歌劇,《魔笛》就是他的作品。莫札特的地位與巴哈、貝多芬平起平坐,可惜英年早逝,227年前的今天病逝維也納,得年35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3歲時就展現出驚人的音樂才華,具有絕對音感,更有超出常人的記憶力。他在5歲時請求父親、薩爾斯堡大主教教廷交響樂團的作曲家列奧波德(Johann Georg Leopold Mozart)教他大鍵琴,隨後亦涉獵小提琴、管風琴、樂曲創作。1762年,6歲的莫札特已譜出3首小步舞曲與一曲快板,8歲就寫出第一首交響曲。

1762年至1773年間,莫札特經常隨父母在歐洲演出旅行。1764年,他在英國倫敦認識巴哈(J. C. Bach),莫札特後來的創作深受其影響。1767年,11歲的莫札特寫出第一部歌劇《阿波羅與希亞欽杜斯》(Apollo et Hyacinthus,K.38)。1769年,莫札特受薩爾斯堡親王兼大主教施拉頓巴哈伯爵(Count Schrattenbach)提名為樂團首席。

幼年莫札特,繪於1763年(Wikipedia/Public Domain)
幼年莫札特,繪於1763年(Wikipedia/Public Domain)

1769年至1773年,莫札特固定遠赴他鄉,並在當地研習歌劇,他在這段期間還到教皇國(Papal States)、波隆納(Bologna)向作曲家馬蒂尼(Giovanni Battista Martini)學習對位法,馬蒂尼對莫札特日後作品也有很大影響。

1771年12月,很欣賞莫札特才華的施拉頓巴哈大主教辭世,親王柯羅雷多(Hieronymus von Colloredo)繼任為大主教,並成為莫札特的新僱主。然而這兩人處不來,關係不斷惡化。1776年,莫札特決定離開薩爾斯堡另謀出路,卻遭到許多打擊與挫折,沮喪的莫札特在1779年1月29日回到薩爾斯堡。他的父親說服了大主教重新聘用他。

莫札特的親筆簽名(Wikipedia/Public Domain)
莫札特的親筆簽名(Wikipedia/Public Domain)

1780年11月,莫札特收到歌劇創作的請求,他創作了義大利語歌劇《依多美尼歐,克里特之王》(Idomeneo, re di Creta ossia Ilia e Idamante),這部歌劇於1781年1月29日在慕尼黑王宫的屈維利埃劇院(Cuvilliés Theatre)首演時極為成功,莫札特也在這一年到維也納定居,擺脫父親與大主教的牽制後,他可以更自由地創作。

1782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約瑟夫二世(Josef II)要求莫札特完成一部歌劇,莫札特創作了德語歌劇《後宮誘逃》(Die Entführung aus dem Serail)。1784年,莫札特加入共濟會,並迅速在隔年晉升為會長。

《費加洛婚禮》序曲

1786年,莫札特認識了義大利劇作家達.彭特(Lorenzo Da Ponte),後者說服了皇帝批准創作《費加洛婚禮》(Le Nozze Di Figaro)的歌詞,但皇帝後來認為該劇具顛覆意味,禁止上演。莫札特將達.彭特的歌詞配上音樂,《費加洛婚禮》於1786年5月1日在維也納首演,但其海報被迅速撤下,於是莫札特前往了布拉格,這齣歌劇成功博得滿堂采。

1789年的莫札特肖像(Wikipedia/Public Domain)
1789年的莫札特肖像(Wikipedia/Public Domain)

他隨後收到布拉格劇院指揮的要求,希望他能再寫一齣歌劇。莫札特請達.彭特填寫《唐.喬凡尼》(Don Giovanni)的歌詞,《唐.喬凡尼》在1787年10月28日於布拉格首演並一砲而紅。

在生命最後幾年間,莫札特身體欠佳,手頭拮据,當時他的好友海頓(Franz Joseph Haydn)也去了倫敦,因此這段時間的莫札特格外意志消沉。1791年,維也納知名小劇院導演席卡內德(Emanuel Schikaneder)託莫札特寫一齣歌劇,莫札特為他創作出《魔笛》(Die Zauberflöte),這部作品於1791年9月30日在維也納首演,同樣大受歡迎,但是對莫札特的境況沒有多大幫助。

莫札特的《安魂曲》手稿(Wikipedia/Public Domain)
莫札特的《安魂曲》手稿(Wikipedia/Public Domain)
維也納聖馬克思墓園的莫札特之墓(Wolfgang Schmidt@Wikimedia Commons/CC BY-SA 2.5)
維也納聖馬克思墓園的莫札特之墓(Wolfgang Schmidt@Wikimedia Commons/CC BY-SA 2.5)

1791年7月,瓦爾塞根伯爵(Franz von Walsegg)為了悼念亡妻,要求莫札特創作一首《安魂曲》(Requiem,KV626);8月初,他收到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二世(Leopold II)9月加冕創作「正歌劇」(Opera seria)的請求,而且必須於3周內寫完,莫札特不負所托,創作出《狄托的仁慈》(La Clemeza di Tito)。莫札特原本就因為疾病與貧窮而身體衰弱,再加上工作的重負,他在1791年11月20日病倒了;同年12月5日,35歲的莫札特英年早逝,留下尚未完成的《安魂曲》(Requiem),他葬於維也納郊區的聖馬克思墓園(Sankt Marxer Friedhof)。

喜歡這篇文章嗎?

廖綉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