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台灣缺水危機與解方

2021-04-09 06:00

? 人氣

台灣本是水資源豐富的國家,作者指出,卻因天然條件及人為因素而面臨缺水的危機。但他強調,天然因素不可避免,但人為因素是可以被改善的。(示意圖/カメラマン@pakutaso)

台灣本是水資源豐富的國家,作者指出,卻因天然條件及人為因素而面臨缺水的危機。但他強調,天然因素不可避免,但人為因素是可以被改善的。(示意圖/カメラマン@pakutaso)

進入2021年,隨著各國疫苗研發有成,全球擺脫疫情是指日可待!不過當前的台灣卻面臨一項新的危機,準確地來說是隱藏的危機最終赤裸裸的呈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全球氣候變遷的影響之下,台灣正面臨近52年來的降雨新低,諸多水庫呈現乾涸的情況,部分縣市也被迫要實施限水的政策。

根據經濟部水利署公布的台灣水庫即時水情發現苗栗縣用水的鯉魚潭水庫蓄水率僅剩16.92%;此外,供應新竹用水的竹寶山第二水庫蓄水率不到20%,這讓集聚於新竹科學園區的半導體產業面臨用水不足的困境,將嚴重影響到晶圓的產能。

由於台灣島受板塊擠壓形成南北狹長的地形,導致河川長度短,流域面積小,河流下降坡度大,約有70%左右都流入大海。從降雨時空分布觀察,台灣地區109年枯水期及豐水期的雨量比為3:7,豐水期雨量占整年雨量71.39%。枯豐水期雨量差異懸殊,加上臺灣地勢陡峻水庫集水不易,致枯水期期間無法充分供應用水需求。

先天的地形條件與氣候因素讓台灣在水資源的保存上面對較大的阻礙,這也說明台灣雖然每年平均都有2500公釐的降雨量,比起全球平均多了2.6倍,不過仍被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 institute)列為水資源壓力國家中的排名第30名,歸屬為「高水資源壓力」的警告國家。

但是,比起氣候變遷導致降雨銳減以及台灣地形條件嚴峻不利水資源保存等因素,筆者認為人為因素才是造成台灣水資源不足的罪魁禍首。

根據筆者資料分析,導致台灣水資源不足的人為因素可歸納以下三點

過度開發導致水資源耗竭

台灣自從十大建設之後,正式從輕工業走向重工業及石化業的時代,帶動台灣在1970年代之後的經濟起飛,躍居為亞洲四小龍之首。

不過在經濟發展之下面對的是土地快速開發的結果!當時政府獎勵企業提升產能,加上環保意識尚未建立,因此對於部分企業在擴廠的過程中,所衍生出的過度開發以及汙水排放的問題未能有效管制。

而過度開發的行為加速地表的泥沙沖刷,導致水庫淤沙更為嚴重!因此使得水庫真實蓄水量減少。

另外,不當的汙水排放也讓水質惡化,導致實際可用水量嚴重折損。根據環保署水利署的嚴查報告顯示,全台50條主要河川中有超過三分之一河段是屬於中度汙染和重度汙染,不可飲用及灌溉。

自來水價偏低導致節約用水不足

根據國際水協會(International Water Association, IWA)2018年統計水費負擔率排名來看,35個國家(或地區)平均值為1.02%,台灣平均值為0.16%,排名全球倒數第2名,僅高於澳門;單就亞洲而言,日本排名為第26名、韓國第32名、中國第23名、香港第33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嘉泰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