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拜登與川普都羨慕的天際線:中國基建狂潮帶給美國哪些啟示?

2021-04-06 10:46

? 人氣

高達528公尺的中國尊,總共有108樓,目前是全球第八高的建築物(圖片取自Flickr)

高達528公尺的中國尊,總共有108樓,目前是全球第八高的建築物(圖片取自Flickr)

就連批評中國態度最堅決的人,也驚嘆於該國建造橋樑、鐵路和其他基礎設施的能力,這些工程壯舉之所以成為可能,要歸因於一種指令式的政治制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現任總統拜登(Joe Biden)是最新一位提及中國上述成就的美國領導人,目前他正向國會施壓、要求批准一項影響深遠的基礎建設計劃的撥款。他表示,花費逾2兆美元(約台幣57兆元)來修繕橋樑和公共交通,實現機場現代化並翻新社區,擴大寬頻網路覆蓋面積並換掉鉛水管,這些都是想在競爭中擊敗中國需要付出的代價。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氣派的機場、宏偉的體育場和靚麗的天際線吸引著遊客前往中國。當年的窮國用一個世代的時間變成了美國的主要戰略和經濟對手,而基礎設施可能是其現代化進程中最明確可見、也最令人欽佩的一面。

川普(Donald Trump)入主白宮時也曾強調中國的基礎設施,並承諾要重建美國。川普在2016年某次集會上表示:「他們的大橋讓人難以置信。」

「真的很羡慕中國,」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專注於城市規劃研究的歷史學家坎帕內拉(Thomas J. Campanella)表示,「中國人看起來能做到我們過去常常做的這些事。」 坎帕內拉在中國東部生活過。

追趕中國則是另一回事。

在基建方面,中國實現了從自行車到高鐵的跨越式發展,但在改善基建上,美國可以直接運用中國經驗的地方可能有限。這兩個國家有著不同的需求和截然相反的政治制度,拋開其他方面不說,首先一點,中國領導人可以全權下令開工建設。

中國最引以為傲的標誌是長城,這是一座長達近2萬公里的防禦工事,在數千年的時間裡不斷修築和加固。中國擁有1500多條河流,山地約佔中國總土地面積的2/3,中國領導人稱讚大壩和橋樑是人類在這片土地上取得的勝利。

中國要以「新基建」帶動疫後經濟。(新華社)
中國要以「新基建」帶動疫後經濟。(新華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大學深造時主攻化學工程,而他的前一任主席胡錦濤專攻水電工程,再前任的江澤民主修電氣工程。美國則傾向於推選律師擔任總統,不過卡特(Jimmy Carter)、胡佛(Herbert Hoover)和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都有工程教育背景。

毛澤東也曾追求工程建設,比如建設一座橫跨長江的雙層鐵路、公路兩用橋。但到了1980年代,經歷幾十年的計劃經濟後,中國一貧如洗,破敗不堪。公路、鐵路和港口的狀況都十分糟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