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北京威脅!美國務卿布林肯訪歐,拉攏鞏固「抗中反俄」陣線

2021-03-25 15:10

? 人氣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美聯社)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美聯社)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星期三(24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與北約盟國外長會面後發表演說,強烈譴責中國廣泛使用強迫措施,並敦促北約盟國與美國合作,加強對北京的抵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布林肯首先批評了中國日益增長的軍事野心。他說:「我們看到中國威脅航行自由、在南海進行軍事化,以及針對印度太平洋地區國家,利用他們日益升級的軍事能力。 北京的軍事野心逐年增加,伴隨著現代化技術。這些挑戰似乎曾經相隔半個地球,但如今不再遙不可及。」

布林肯還強調,中國的行為對美國及盟友造成了安全和經濟上的威脅。他指出:「毫無疑問,北京的強迫行為威脅著我們共同的安全和繁榮,它正在積極努力破壞國際體系的規則,以及我們與盟國共同的價值觀。」

布林肯也表示,在應對諸如氣候變化和健康安全等共同挑戰方面,美國及盟國與中國仍有合作的空間,但他也呼籲北約在北京脅迫某一個盟國時站在一起。

他說:「我們知道,我們的盟友與中國的關係很複雜,並不總是與我們完全一致。但是我們需要共同應對這些挑戰。這意味著與我們的盟國合作,縮小技術和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差距,北京正在利用這些領域施加強制性壓力。」

布林肯在周三的北約外交部長會議上會見了土耳其外交部長梅夫盧特·恰武什奧盧,討論了美國和土耳其之間安全合作的長期重要性,包括在敘利亞和阿富汗的共同利益,並敦促土耳其不要保留俄羅斯的S-400防空系統。

另一方面,美國總統拜登預計週四(25日)與歐盟領導人舉行視訊會議。白宮聲明稱,拜登將與歐盟領導人討論如何共同應對新冠疫情和氣候變化,加深貿易和投資關係,而中國和俄羅斯也將是重要議題之一。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星期三(3月24日)在布魯塞爾與歐盟外交政策主管波瑞爾(Josep Borrell)就範圍廣泛的議題進行了討論。波瑞爾在會後對媒體講話時說,他們的這次會談為美歐關係「開啟了新篇章」。雙方決定重啟美國-歐盟關於中國的對話並在該框架下繼續舉行高官和專家會議。雙方在會後發表的聯合聲明中說,美歐方面都理解,與中國的關係是多方面的,既有合作夥伴成分,也有競爭者和系統性的對手成分。

波瑞爾高度評價這次會晤的意義。

「今天,我們開啟了我們關係的新篇章,其標誌是在關鍵的外交政策和安全問題上進行更強有力的合作。我很高興看到,我們的會晤證實,強大的歐盟-美國夥伴關係對於支持民主價值觀以及全球和地區的穩定、繁榮與衝突的解決至關重要,」他說。

這位歐盟外交政策主管說,他們做出了兩個重要的決定。

「我們同意啟動歐盟/美國關於中國的對話,作為一個討論所有相關挑戰和機遇的論壇。我們決定繼續舉行高層官員和專家會議,討論互惠、經濟問題、韌性、人權、安全、多邊主義以及與中國進行建設性接觸的領域,如氣候變化。正如我們過去在歐洲這裡所說的那樣,我們對中國的角色有著同樣的評估,即它是合作夥伴、競爭者和系統性的對手,」波瑞爾說。

波瑞爾還表示,雙方同意美國全面參與歐盟在防務上的倡議。

他說:「我們同樣同意—這也許是最重要的—支持美國盡可能充分地參與歐盟防務倡議,並加強我們在這些問題上的對話。歐盟的安全與防務政策有助於跨大西洋安全,並為我們的合作提供了具體機會。」

前川普總統採取的「美國優先」政策、他對北約的批評以及對歐盟產品加徵關稅等做法使跨大西洋關係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講話中說,美國將與歐盟進行密切合作,共同應對挑戰。

「我們將尋求一切機會與我們的盟友和夥伴進行磋商和合作,並確保這些關係能夠應對我們這個時代正在出現的新威脅和機會,」布林肯說。

他說,他與波瑞爾討論了「俄羅斯的侵略行為」,如何防止伊朗獲得核武器、應對氣候變化以及「中國對我們都認同的基於規則的秩序構成的挑戰」。

布林肯說,恢復美國-歐盟關於中國的對話是因為他們知道,當他們進行合作與協調的時候,才能「最有效地與北京打交道」。

川普政府在任期快結束時啟動了美國與歐盟關於中國的對話,以共同應對中國構成的挑戰。

在布林肯與波瑞爾會晤後,雙方在聯合聲明中說,他們承認一個共識,即與中國的關係是多方面的,既有合作夥伴部分,也有競爭者和系統性的對手的部分。

聯合聲明還不點名的提到他們將在與中國存在分歧的一系列問題上進行合作。

「布林肯國務卿和高級代表波瑞爾確認,可信的多黨民主制、保護人權和遵守國際法支持印-太穩定與繁榮。雙方旨在合作以促進安全、可持續、自由和開放的海上供應線和供應鏈,並期待在利益與方法交集的地方加深與志同道合的伙伴的合作,」 聲明說。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