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世代、教育的差異與對話─論社工的教育養成

2021-03-01 05:30

? 人氣

蔡英文總統出席社工人員表揚大會。(總統府)

蔡英文總統出席社工人員表揚大會。(總統府)

臺灣愈來愈需要社會工作者,但社工人員的數量不足,勞動條件又不理想。因此,衛生福利部自108年9月宣佈社會工作人員薪資制度計畫,109年1月1日起就正式實施,至今已滿一年。但是「社工專業地位」有沒有實質被提升?社會工作人員有真的領到新制的薪資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社福界朋友應該都有聽過,前臺大社工系林萬億教授曾在2017年提到科大社工系畢業專業性不足的問題,也看過郭志南(2017)的「社會工作裡,林萬億們沒說清楚的事-重探科大社工的教育爭議」,因此,在本文中,紀錄了邱瑀庭與知名社工網紅《飽螺的社工甘苦便條紙》—陳飽螺的對談。邱瑀庭是私立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學系畢業,也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研究生;而陳飽螺則是私立朝陽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畢業,也是朝陽科技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雖然兩人都取得「社工師證照」,但因為教育和訓練體系不同,對社工教育的觀察有些不同的經驗及看法。以下的紀錄,就可以體現不同世代及不同體系的社工,對於社工教育和社工實務的看法。而在紀錄對談紀錄之後,則是邱瑀庭的綜合分析。

陳飽螺與邱瑀庭的對話

一、社工的基本養成對未來工作之影響

陳飽螺:社工教育的落差,從學制上的差異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現階段臺灣的社工養成之路有四條,分別是四年制的普通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科技大學的社會工作學系,二技的社會工作系,以及學分班。不論是念2年、4年或是修完學分,完成學業後都可以應徵社工一職。在學校澆灑的內容多寡,也影響了社工未來工作的核心價值。記得以前的督導曾經對我說「工作中一定會有一些核心思想或是用比較熟悉的學派來工作」,我想這些都是我們在工作中遇到不同問題必然會抉擇的解決模式,但面對不同學制的養成,從我自己的工作經驗通盤來看,學生們在學的訓練時間也影響未來工作品質。

邱瑀庭:上述為飽螺的觀點,我也非常認同,在2018年的一場醫務社工實習行前訓練,我就明顯可以感受到老牌大學社工系的實務與學術訓練非常扎實,學生能夠立即反應出相對的處遇。實際到工作場域實習後,更可以發現四年制大學的夥伴對於實行社工專業上更顯得心應手,而部分學分班的同學也許是因為必須在短時間內消化別人四年讀的專業科目,服務上難免手忙腳亂,也過份執著於專業課程的「學分」反而缺少了一份「人味」。

二、科大社工系與普通大學社工系的差別

陳飽螺:我是民國九十六年進入私立朝陽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就讀,因為朝陽那個時候成立社工系也不到十年,許多老師對於學生的期待,是能跟前段普通大學社工系競爭。因此,在課程規劃和實務操作,會大量的讓學生去練習,希望透過練習和增加閱歷來讓學生未來更能勝任一名社工。我們過往在學期間常被灌輸「科大學生不會比普通大學差」的關係,這樣的觀念深植心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